多元化幼儿自主探究活动的组织策略

作者:朱丽芳  来源: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8-07
[  ] 
 
在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下,尊重幼儿人格、尊重幼儿学习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倡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可以通过巧妙构建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积极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并要注重从方法、情感和行为等多个方面支持幼儿的探究过程,在多向、有效的情境互动中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
 
[关键词] 情境互动;教师支持;自主探究
 
在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下,随着幼儿主动发展等观念的深人人心,让幼儿自主探究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倡导科学教育理念时更是强调科学教育应“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为此幼儿园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自主参加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一、构建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究的情境
 
在幼儿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以幼儿为学习主体,[2]通过创设特定的互动活动情境,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将教师的要求变成幼儿自己要做的事,诱发幼儿主动获取知识。
(一)故事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故事情境,并将整堂课以故事为线索贯穿起来,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节,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探究和思索,有利于引发幼儿积极思考,达到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如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描述了约瑟和智慧勤劳的爷爷之间相互依赖与亲密的感情。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情节让幼儿跟随约瑟和爷爷改制一系列物品:第一步将毛毯改成外套时,幼儿对称剪;第二步,将外套改成最大的背心时,幼儿思考怎么剪才能剪去最少;第三步,将背心变成一件心仪物时,幼儿又学着爷爷的样子研究怎么才能把背心剪去得越少越好;第四步,幼儿将毛毯剪成两个一模一样的大纽扣。幼儿随着绘本故事的情节,像爷爷和约瑟一样在情境交融中兴趣盎然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生活情境
幼儿的学习应该是幼儿自己理解获得、或通过切身体验、研究掌握和创造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顺应幼儿的讨论、操作过程,让幼儿在情境中增进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小班学习活动“有趣的盒子”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盒子资源,有饼干盒、餐巾纸盒、牙膏盒、糖盒、药盒、牛奶盒、鞋盒、匹萨饼盒,等等。这么多形状各异、颜色丰富的盒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充满了惊奇的情境,同时也挑战和发展了幼儿的认知经验和综合能力。
(三)游戏情境
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如通过给小动物喂食物学习数物匹配、在音乐游戏中学习左右方位等。此外,还可以让幼儿在角色游戏区里通过布置“家”,了解厨房里有灶台、锅碗瓢盆;客厅里有小桌子、小椅子;卧室里有小床等。幼儿可以在娃娃家里扮演爸爸妈妈,在厨房烧菜做饭,照顾小娃娃吃饭,带小娃娃到超市购物,到医院看病,到照相馆去拍照,而扮演营业员的幼儿会把各种商品介绍给“爸爸妈妈”,扮演医生的幼儿会用听诊器给小娃娃检查身体,用彩色纸做成药片让小娃娃吃。在这种角色情境中,幼儿打破了真实的限制,把自己假装成别的人或别的东西,随着自己所扮演的人来塑造情境和动作,同时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态度及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获得了发展。
 
二、支持幼儿自主探究的策略
 
(一)必要的方法支持策略——猜想、推测、验证
自主探究的方法很多,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幼儿掌握一些正确的科学方法。“猜想与验证是科学探究的中心环节”,[3]教师应通过猜想游戏、谈话、讨论、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猜想与验证能力。如在探究认识“蛋宝宝”时,幼儿提出了“咸鸭蛋是鸭妈妈生出来的”疑问,老师让幼儿充分讨论、大胆猜测,并提供了尝一尝的机会,让幼儿去验证。当幼儿提出“鸭蛋生出来不是咸的,那么鸭蛋到底是怎么变成的”等问题时,教师又引导幼儿开始新的猜想,对如何“腌咸鸭蛋”进行不同的实验。教师的方法支持策略让幼儿的探究活动更深入与自主。
(二)生动的情感支持策略——尊重、认同、宽容
“儿童所掌握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与其喜爱和尊重的人的相互联系获得的。教师与幼儿建立充满爱的关系既能促使他们的愿望趋向一致,也使他人感到愉悦。”[4]教师应以接纳的态度为幼儿创设平等、自由、充满惊讶的探究氛围。这要求教师一方面了解幼儿的兴趣,对幼儿的探究活动表示认同和理解,并使他们明白老师懂得他们此刻的感受;另一方面,教师应对幼儿的探究活动表现出惊喜,进而引发师幼情感的共鸣,促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例如,在记录活动中,月月小朋友发现蓝笔在黄纸上一画就会出现绿色。她觉得很奇怪,赶紧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老师,老师也表示很奇怪,并激励儿童探究问题的答案。于是,班级的游戏区里增加了“配色游戏区”,幼儿在区域里用各色彩纸、水笔、杯子和小棒,探究颜色变化的规律。
(三)多向的行为支持策略——关注、参与、交流
多向行为支持指教师对每位幼儿都保持积极的关注,对幼儿的每一次发现、失败和冲突都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让幼儿有一种被支持感。在探究活动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马上出手帮助,而应等待,给幼儿独立面对问题的时间,同时观察幼儿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若幼儿遇到的困难确实是他们力所不能的,教师就应适时介入,通过提问、提供类似经验、提出可供选择的建议等方式,对幼儿的探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点拔,或者以活动伙伴的身份为其做出表率和示范。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幼儿之间进行积极、充分的言语和情感交流的方式来支持儿童解决问题或困难。
 
三、培养幼儿的各种自主探究能力
 
(一)感觉探索能力
幼儿正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他们不断从感觉体验中学习。教师在关注幼儿的探究过程时,应运用评论的方式促进幼儿的探索学习。比如,教师把幼儿探究中的体验描述出来,或者照着幼儿的动作边模仿边描述,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感觉探究的理解。我们在教室里设置了“发现区”,这是一个有趣的并随时可以进行探索的区域,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经常更新材料,同时幼儿也参与收集发现区的材料,这也是其科学体验的一部分。幼儿在自由摆弄、观察、触摸、拆卸和操作各种材料时,其感觉探索能力也就获得了发展。
(二)语言交流能力
幼儿的语言技能是重要的探究工具。在幼儿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发展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一是为物品和材料命名。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如果幼儿对他们不知道的物品用“这个”“那个”一词来索要物品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让他们学习正确的用词,并在使用物品或材料的过程中理解物品、形状、颜色及其他特征。二是为探究过程命名。教师用语言描述幼儿正在经历的动作或思维过程,或让幼儿把刚刚形成的探索、试误、质疑、奇思妙想或因果关系等用语言表述出来,与他人交流,都有助于激发幼儿语言交流的兴趣与热情。三是学会提问和倾听。提问是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开启更深入的探究。当幼儿用语言表达出问题并与别人分享时,一个更深入的探究就发生了。教师可以尝试开展“每周一问”的活动,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记录自己的答案、与同伴交流,达到发展语言技能的目的。
(三)分类、比较和对比能力
分类、比较、对比是基本的数学技能。在“每周一实验”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真实情境中使用这些技能。如在娃娃家中,为幼儿提供衣橱,在衣橱的每层上贴上标记,幼儿通过比较、一一对应等方法,整理娃娃家的衣物、帽子、袜子等。这实质也是幼儿运用其数学技能和知识来理解他们的生活的过程。
(四)自主记录能力
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自己动手做记录,支持幼儿用个性化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所看、所想。记录的方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用图画记录,也可以由幼儿复述家长记录,或幼儿讲述教师记录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与家长、教师沟通协调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每周记事”的活动,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每周的趣事,并在同伴面前进行交流。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幼儿记录的热情高涨、记录的方法大胆、记录的内容有创意、记录的过程也有了系统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
[2][美]阿林·普拉特·普莱特.幼儿园科学探究教学[M].霍力岩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 1.
[3]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编.幼儿园科学探究的教与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7.
[4]李吉林.李吉林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1.
 
编辑:cicy
 

上一篇:基于幼儿多元智慧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下一篇:融合性表演游戏——《艺术化课程》理念下的表演游戏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