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共享,提炼园本教研活动之精华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1-2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幼儿园课程及其影响的日益重视与关注,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在不断深入与发展,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研究被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当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逐渐从理论、学术的探讨走向教育教学课堂实践的时候,“困惑共探、分层梳理、经验共享”的园本教研形式正逐步被所有的教师所接纳,从而逐步提炼出经验内化的园本教研精华,进一步推进园本教研活动能够顺畅深入、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准备中来,收获处去
 
任何一次教学活动,都需要在有“教学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但是每一次的“教学准备”,却并不都是“适宜与有效”的。教师的教学准备,应该是建立在“熟悉幼儿、了解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之上”的准备,是对幼儿的活动发展需求而做的准备,能够满足幼儿在原有经验水平基础上的“略高一层次的准备”。
大班美工活动《奇妙的种子罐》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教学活动。活动可分成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幼儿利用空八宝粥罐头进行“擀面”活动,把橡皮泥压扁,贴合在罐头表面,成为一个彩泥罐头;然后,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种子进行“泥罐装饰”,贴成条形、团状、图案花纹等装饰彩泥罐头,做成一只质朴、有趣的种子罐。活动来源于区角游戏中利用空罐头代替“擀面杖”进行的“擀面”游戏。而近期班级内正好又在进行平面“种子贴画”的活动,于是教师灵机一动,把这两个活动有效结合,生成了一次趣味横生、深受幼儿喜欢的美工教学活动《奇妙的种子罐》。
区角材料的丰富与活动形式的自由和自主,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探索空间。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善于思考、随机调整的教育机智,是本次教学活动灵活生成的最佳生长点。教师根据幼儿的关注点选择有效的活动方式,顺应幼儿的兴趣点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这样的生成活动,是建构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之上的,能够被幼儿所接纳、认同、喜爱,并能真正引发幼儿持续不断的创作、设计热情!
很多教师都很惧怕“生成教学”,习惯于“预设教学”,从根源上来讲,就是怕自己不能完全把握具体的教学环节与结构。其实,“生成教学”与单纯的“预设教学”对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教学经验水平的教师来讲,其教学难度是同等的。有效的生成与有效的预设对于作为教学主体的幼儿来讲同样需要,关键在于幼儿能否保持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是否存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操作过程,幼儿是否获得了真正内化的知识经验。
 
贴近儿童,指向生活
 
教学活动的选材对于作为教学主体的幼儿、教学主导的教师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素材取自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内容,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才能让教学活动更容易走向“生活化”,满足“儿童化、个性化”的特点。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单纯从教师“容易教、容易把握”的角度出发,而应该在充分考虑幼儿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供渐进性、层次性的教学材料。教师因势利导地进行支持与引导,整体教学环节应该步步紧扣,层层递进,上一环节的设计与编制应该为“主要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与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做好扎实的铺垫。
《送眼泪》是建构式教材大班上学期的教学活动。开始导人部分的“准备操节”,教师参考查阅到的视频资料,原先设计的是一套“椅子操”——每个幼儿借助一把小椅子进行简单的操节训练。执教教师认为这样的操节资料借鉴,能够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通过实际观察与综合考虑,我们重新将编制操节的技能方面的训练要求放到训练幼儿“身体力量”上面,在正式教学活动“双脚立定跳远”的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立足点上,强调幼儿能做到“上肢用力前后摆动、下肢用力蹬地完成立定跳远”的规范动作技能要求。所以,在教学活动前导部分编制操节器具上,我们也从原来的小椅子调整为“装满水的大可乐瓶”,让幼儿能在克服瓶子与水的重量的基础上,通过运动上肢、下肢、体转、体侧、整理这五节操节,充分训练幼儿身体各部分肌体力量,同时又与后面的“水游戏”相协调起来。实际教学活动中,因为盛满水的可乐瓶取材方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过类似“抱、揣、提、举、托……”大可乐瓶的经验,所以觉得这个操节训练充满乐趣,活动积极性非常高。几分钟后,运动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幼儿这才认识到,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不亚于铁制“哑铃”的训练效果,训练身体力量不能等同于抱着可乐瓶游戏、耍玩,不能小瞧了这普通的运动器械。此时,教师组织的热身运动适可而止地进行完毕,让幼儿有了一种锻炼运动量“适度、适宜”的感觉,在身体机能准备上为有效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到了积极、有效的铺垫。
教学不能运用“哗众取宠”的花俏形式来让观摩者“欣赏与惊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的真正受益者是幼儿与教师自己。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都能经历一次“师生同构、合作完成任务”的尝试与共建的完整体验过程。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幼儿能体验挑战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情绪,教师也能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体能状况、技能现状、情绪品质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为下一次的同性质教学活动提供参考的依据与经验。因此,每一位教师始终应该把幼儿放在教育的首位,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出发点应围绕幼儿进行,所有的教学素材选择应奠基在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贴近儿童、指向儿童生活”的原汁原味的教学活动,才能得以一次次顺畅、有效地开展起来。
 
自主探索,科学求真
 
每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都向“一课二研”、“一课三研”的磨课方向靠拢与推进,但是每一次教学研讨总是存在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争论的气氛总是那么热烈,讨论的角度又总是不能完全吻合。但是,无论留存什么观点,无论保持何种论调,我们总是把作为教学主体的幼儿放在首位,本着“科学、求真”的态度,将每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渐渐推向“真实的切磋与交流”的境界。
小班健康活动《我想长大》中有一个教学环节:幼儿欣赏自己的照片和挑选其中的一组照片集体欣赏。针对这个环节,在第一次观摩研讨活动中,很多听课教师有异议,认为小班幼儿还没有“有目的观察”照片的能力,所以应该将后面的环节提前,共同挑选一组照片来有针对性地观察,为幼儿后面观察自己的照片做出“直接、具体的方向性指引”,这样幼儿在后面的观察、讲述等活动中发言的面能广一些,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讲述效果。但是我们也从另外一个层面上对这样一种调整进行反思,在充分考虑“幼儿探索在前、教师引导在后”的教育观念的前提下,还是选择了尊重幼儿的活动,将“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再次突显出来,仍旧按照前面的教学环节正常进行,鼓励幼儿先观察自己从小到大的系列照片,然后请幼儿上前,把小时侯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介绍给大家。但是,教师在幼儿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加重了“个别指导”成分,稍微延长了一点幼儿观察、练习讲述的时间,鼓励幼儿能对比“以前的我”和“现在的我”的各种不同……。调整后的第二次教研活动中,我们能更清楚地发现这个班级内幼儿的不同性格差异,捕捉到了不同幼儿的不同观察视角,并熟悉、了解到幼儿的不同讲述能力,为教师的后续教育教学提供了可供参考与借鉴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从这个教学案例上来说,也许我们教师的教育方式有点“愚笨”,缺乏直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过于迂回和烦琐。但是,从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大胆“自我推荐”的勇气等方面的培养上综合考虑,教师的教育出发点完全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顺应幼儿的自我发展需求,鼓励幼儿自主学习,倡导幼儿个性化发现,为幼儿后期观察能力、讲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个性化、特性化”的基础。
 
经验共享,互动回馈
 
新课程的推进,导致我们老、中、青不同年龄层的教师对于新的教学内容的不熟悉与不了解,因此充分发挥年级组平行班的交流、切磋力度,动用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来充分挖掘园本教研的经验共享优势,从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与执教教师的教学困惑,真正实现“主动的学”与“有效的教”的双向磨合过程。
中班组的《哭脸与笑脸》教学活动中有一个教学片段:请幼儿说说,听了两段不同的音乐以后有什么感觉?听课中当大家听到执教教师提出这个具体要求的时候,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教师认为,这个环节对于新中班的幼儿来讲,可能会因为缺乏经验而导致幼儿听不出来,体验不到后一段音乐所表达的“悲伤”气氛;有教师认为,幼儿在今天这样“具体的哭与笑的氛围”中,能完全领会教师的意图,很容易区分出来。而且这次教学活动,有班级已经上过,幼儿很容易就区分出“哭与笑”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活动进行过程中,果然发现,这个班级中的大部分幼儿是没有倾听与鉴赏“悲伤情绪”的音乐能力的。所以,我们在后期的研讨中,也给予执教教师最直接的建议:针对新中班幼儿的接受能力与感悟能力,建议教师在让幼儿感受这两段不同音乐的情绪基调时,可以播放完整的两段音乐,让幼儿倾听、感受的时间再长一点;在教师讲评、分析每段音乐的重点时将音乐音量稍微放小一点,借助背景音乐的“重复熏陶”,让幼儿在具体的音乐氛围中,说说自己对于这段音乐最直接的感受与理解;先解决第一段容易感受的欢快音乐以后,再一起来倾听后一段舒缓、略带忧伤的二胡曲;同样让幼儿在充分倾听、反复感受的基础上,在具体的音乐氛围中,说说这段音乐与前面一段音乐的不同,通过对比欣赏来重点感受后一首音乐的“忧伤”情绪,从而顺利地解决将两首风格不同的音乐和“哭脸娃娃”与“笑脸娃娃”相匹配的教学任务。
后期的教学研讨中,我们也重新审视了对“新中班与老中班”教学目标的不同定位问题。农村乡镇幼儿园,每年总会有1—2个班级出现“新中班”的情况,而对于这部分特殊的班级,教师如何能完全熟悉、了解这个特殊班级幼儿的经验水平、能力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确定有效的教学任务,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建构在具体的教学年级、具体年龄班基础上进行的园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各年级组的教研优势,各个平行班级的具体教学活动因为种种差异,也存在着梯级的“个性与共性”发展差异,这些差异,也就形成了我们的园本教研活动向深度与广度的不同梯级发展。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园本教研:深度研究,我们这样做

下一篇:以“对话”为突破口,提升教研组长主持能力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