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
作者:张俊芳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8-14
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自2006年起,我园探索了园本教研的多种形式,从“一课多研”到“学科教研坊”,从“横向交流”到“多维同研”,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不断提升着专业水平和教育质量。
一课多研:丰富园本教研内涵
我园把“一课多研”作为园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具体实践中,紧紧围绕活动目标、组织形式、环节设置等问题研究设计活动方案,提升集体备课质量;执教过程中,教师集体听课、全程录像;课后诊断分析查摆问题,探究问题成因,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通过研讨,大家相互启发、相互合作,澄清教学过程中的模糊认识,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得教学活动主旨更加明确,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幼儿特点,教学内涵更加丰富。
一是从典型课程入手。“一课多研”是为日常教学实践服务的,必须围绕教学常规活动或日常教学中的薄弱课程确定典型教研课程。如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普遍感觉音乐欣赏课难以准确定位和科学把握,就将其作为典型教研内容。典型教研内容有利于教师从本班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有利于比较不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与把握,比较各种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得当,从而使大家在观摩中自然地揭示问题,在比较中获得有益于自身成长的宝贵经验。
二是全员参与深化内容。一个教研组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大家更多的是在一起学习、讨论与合作,所以每个成员都要为这个大家庭出谋划策。参与过程中,教师跳出原有的思维与教学行为模式,把审视和分析贯穿于教育实践全过程,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教师本人或师生、生生之间产生的教学灵感,及时捕捉来自活动环境或活动相关因素产生的教学信息,探索教材内容崭新灵活的呈现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环环跟进、层层深入。如:中班林老师执教的分享阅读《三只松鼠》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侧重培养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句式的运用以及完整连贯的表述)进行了三次教研。
第一次执教后,组织了第一次教研活动,教研组提出了以下意见:
1.问题的设置不够具体,建议教师举例说明。应有意识地将幼儿思维引向生活,以幼儿视角作为切入口。
2.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的环节处理较为仓促,表演一遍太少,没有满足大部分幼儿表演的欲望。
3.挂图形式单一。建议第二遍以PPT的方式呈现,给予幼儿充分的直观感受。
根据教研组的意见,林老师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修改,并进行了第二次执教。
第二次执教结束后,紧接着组织了第二次教研活动。大家纷纷针对问题展开评析讨论。认为林老师较好地解决了第一研中出现的问题,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不足,归纳下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教师在语调语气上过于平淡,对孩子缺乏吸引力。
2.大部分幼儿充分体验了表演的乐趣,但是只侧重了表演,忽视了旁白的语气。
3.对个别孩子的表现没有及时反馈。如末末说“我天天给妈妈洗脚”,老师没有及时回应。
综合以上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在语言教育活动中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活动要素,注意情感调动,并且能够敏锐捕捉幼儿的反应,及时做出有效的回应,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讨论的基础上大家对活动方案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修改,对教师的回应提出了更为细致的建议。带着教研组成员的建议,林老师进行了第三次执教。之后,教研组展开讨论评析,三研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注重了情感和意志品质的整合。如教师在幼儿讨论后小结:“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不要三心二意;有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主动地帮助他。”情感和意志品质的整合使活动价值得到了挖掘。
2.教师注重了语气等细节的处理。如“一大片松林!”“好多的松果!”“怎么运回家呢?”等等句子的领读使孩子们体味了朗读的抑扬顿挫和表达的情感。
3.教师注重了问题设置的艺术性。如二研中“你喜欢故事里的谁”问题太笼统,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把故事中的角色一一回答了一遍。改为“你喜欢故事里的哪只小松鼠,为什么”后,问题指向性更强了,孩子们明白了是对三只松鼠的行为作评价,表述起来更贴切了。
三是转换角色强化反思。教学活动是由一个又一个细节交织而成的,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每一个活动完成后,组织教师反复观看录像,交流活动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些细节,一方面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产生共鸣,从细节中品味孩子的学习乐趣和教师的教学技巧,另一方面通过换位思考,从他人的经验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观摩活动中所发生的一些意外及教师及时反应的效果进行反思,搞明白“如果是我,会如何处理这些意外?”从而锤炼自身的教育智慧,丰富自己的教育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
学科教研坊:提升园本教研品质
随着对教研内涵的不断挖掘,教研经验的不断积累,一种新的园本教研组织形式——学科教研工作坊应运而生。“学科教研工作坊”是在年级组的“一课多研”基础上打破年级界限,基于共同研究兴趣和教师成长需求,建立起来的“多维同研”园本教研方式。工作坊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并自主选择研究内容,是教师为着“共同意愿”,“自愿”地结合在一起的合作研究团队。
一是自主参与。幼儿园设立了语言、数学、科学、健康、社会、音乐、美术7个学科教研坊,教师自主选择,根据爱好可参加多个教研坊。教研坊人数一般在4—7人,隔周开展一次教研坊集体活动,解决近期教学困惑,安排学科教研任务。工作坊在活动内容和时间上都十分灵活,能对研究中生成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和处理。在活动中,面对有着共同问题的亲密伙伴,可以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在工作坊中研究的问题是最自然、最真实的。工作坊在运行机制上实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反思的主体、行动跟进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工作坊可根据自己的活动内容申请活动经费,幼儿园根据申请提供合理的经费支持。所拨经费也由工作坊自行安排,教师的自主空间很大。
二是情景触动。教师在实践经验中受到情景的触动,往往会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在活动中会茅塞顿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获得感悟,为学科教研工作坊提供了最直接的研究素材。如:在社会教研坊研究教学目标时,大家频繁提出一个问题:“最近发展区”应怎样来界定?理论上有什么指导要求?主持人无法给予清楚的解释,因此就这一问题作出下次教研的计划——如何有效把握幼儿“最近发展区”。就这样,很多时候会因教研中一次思想的碰撞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和内容。
三是多点聚焦。多点代表不同的视角、看法、做法,聚焦使这些视角、看法和做法在教师脑海中实现了交叉重叠,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并尝试着在实践中进行探索,进而达到更加深入的研究。如:在“花开的声音”语言教研坊的一次教研活动中,针对“早期阅读的有效开展”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了讨论:樊老师在“浅谈多种语言环境的创设”中强调了语言环境这种隐形教材的有效性;张老师从如何科学选购图书这个角度谈,使老师们较为具体地把握了“如何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等问题;高老师的“早期阅读素材选择与指导”则对各年龄段文学作品的选材、指导的介入时机、方法等提供了思路。
四是优势互补。在研究“真问题”之余,工作坊增加了许多富有激情和创意的“课余”活动,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有释放与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如:哆来咪音乐坊针对教研坊特点,充分发挥老师的特长、优势,对其他老师进行了乐理、视唱、即兴伴奏等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交流学习,使教学与技能相辅相成,不同教研坊之间优势互补。
五是园级研讨。教研坊通过一学年的教研活动,各推出一节精品课在园内开展评课活动。每次评课活动,教师都积极倾注热情和智慧,心无芥蒂、直言不讳、毫无保留地献计献策,成为教研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如:魏老师执教“妈妈爱我,我爱她”一课,通过评议梳理出本节课传达出的思想精髓:爱是不嫌弃、不放弃;爱是不怕苦;爱要坚持。要让孩子们在意识和方式上有所转变:从默然地接受到真切地感知,从语言表述到用实际行动来表达。
几年来,我们的教师就是在这种研、行一致和研、行交互中不断成长。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市一等奖:“跟进式”园本教研...世外仙姝阅读人气:1351
- 有关园本教研中行政的参与问题哆啦A梦阅读人气:1597
- 幼儿园园本教研情况调查表翘翘阅读人气:1817
- 走进房山长沟,感受园本教研gege阅读人气:1120
- 园本教研方法培训之一“叙事研...翘翘阅读人气: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