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性”阅读课程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蒋文华  来源:普陀区宜川一村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8-06
我国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指出:“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德育必须从根本做起,怡情养性。”可见,审美教育对人的健康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龄前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提出,课程要让幼儿“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如何在幼儿园开展适合幼儿的审美教育成为实践者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阅读是陶冶情操、升华情感、启发思想的重要途径,阅读中所蕴涵的审美元素不言而喻,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经过深入的挖掘,都能为幼儿呈现出不一样的审美感受。结合我园多年来开展语言教育研究的成果与教学特色,我们尝试构建审美与阅读相结合的“审美性”阅读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重新审视幼儿园阅读课程中的审美教育问题,我们发现从理念到做法上尚存在一些误区:
其一,认为审美教育是中小学的事,和学龄前幼儿谈审美为时过早。事实上,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幼儿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幼儿性格和气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对幼儿今后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意义。
其二,将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等同起来。审美教育应贯穿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应该渗透到各个领域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艺术教育的确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之一,但是审美教育绝不等同于艺术教育。
其三,实施阅读课程时,重阅读形式和认知技能,相对忽视幼儿审美意识的形成、审美情趣的培养、审美能力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语言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强调阅读的审美性,在阅读中关注审美元素。
针对上述误区,我们在构建“审美性”阅读课程时,除了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更注重挖掘阅读课程中的审美元素,以实现审美和阅读的有效结合。
二、“审美性”阅读课程的概念界定
在幼儿园阶段实施“审美性”阅读课程是一种创新,也是对全新的阅读方式的一种探索,但这种创新和探索的前提是要对一些基本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何谓“审美”
审美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人与世界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具有直觉性、情感性和愉悦性三个特征,幼儿的审美性发展更突出地表现出直觉性和情感性的特征。
()何谓“审美性阅读”
审美性阅读是一种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注重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培养的阅读活动形式。审美性阅读强调的是在阅读作品时的感受与理解,是情感与认知相统一的审美认知活动。幼儿能够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知和体验,从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获得审美的享受,领悟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三、“审美性”阅读课程的意义
()有利于幼儿优良品性的启蒙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会展现出诸多与“人格”或“品性”相关的伦理道德因素,挖掘作品中积极向善的内容,能够给幼儿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善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根发芽,并且伴随幼儿一生。
()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审美性阅读重视幼儿对美的感受,但幼儿要体会作品中蕴涵的审美元素,获得美的感受,必须亲身参与建构,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经过长期的审美性阅读的熏陶后,幼儿必定能够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有利于帮助幼儿建构自身的“哲学体系”
美国哲学家马修斯在《哲学与幼童》一书中提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每个幼儿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幼儿的这座“哲学大厦”是通过吸取生活中的各种经验不断加固的。审美性阅读则是加固这座大厦的极好方式,“审美性”阅读课程中所呈现的美的元素,通过幼儿的模仿最后能够内化成为幼儿自身的经验和认知,不断扩充自身的“哲学体系”。
()有利于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阅读是传承人类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在审美性阅读中,通过选择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寻求和发现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文化之美,让幼儿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四、“审美性”阅读课程中的审美要素
“审美性”阅读课程的核心就是审美元素,通过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审美元素,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美、欣赏美及理解美。在研究中我们明确,审美元素应该是多元的、多维度的。
()童趣美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一般都充满了童趣,如绘本中可爱、夸张的人物造型,具有童趣的对话以及妙趣横生的故事内容等。“审美性”阅读课程要最大化地体现这种欢快的童趣美,激发幼儿的正面情绪,让幼儿体会到纯真、快乐、无忧的乐趣,从而体现审美教育所强调的愉悦性。
()情感美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非常注重对人类美好情感的描写。然而,在阅读活动中对认知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情感。因此,“审美性”阅读课程主要凸显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伦理道德及人类积极情感的艺术性表达。通过对美好情感的渲染,让幼儿体会到最独特的情感美。
()文化美
“审美性”阅读课程关注阅读的文化取向,尤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立足于寻找凸显文化特性的作品,重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文化美传递给幼儿,让幼儿了解中国文化、支持中国文化并且热爱中国文化。
除了以上三个维度,在实践中我们还在不断挖掘更多的审美元素,并且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元素。
五、“审美性”阅读课程的实施
()精心选择和解读阅读材料
实施“审美性”阅读课程时首先要选择阅读材料,目前很多幼儿园在开展阅读活动时都喜欢选用绘本,特别是一些经典绘本非常受幼儿欢迎,因此我们在阅读课程中也会选择这些经典绘本,在深入解读绘本时我们更注重从审美的角度,淋漓尽致地展现作品中的情感要素。
如经典绘本《逃家小兔》表现了浓浓的亲情,为了凸显其中的情感美,我们尝试以小主题活动的形式,将故事阅读分为几次来完成。首先是对绘本内容的了解,其次突出兔妈妈寻找小兔的过程,让幼儿自由创编故事,最后以“如果妈妈变成……我会……”的创编形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通过几次活动,最大程度地引发了幼儿对母爱与感恩的情感共鸣。同时,我们还关注绘本中的情感细节,将一些细节中包含的情感点放大,让幼儿能够从细节中感受到情感美。
()在家园共育中共同实施课程
“审美性”阅读课程的实施不能仅仅局限于幼儿园,阅读习惯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教育,家长的阅读观念、阅读习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因此,我们在构建和实施“审美性”阅读课程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共育。
在幼儿园中我们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完成“选择阅读材料——泛读材料——精读材料——发现并挖掘材料中的审美元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能够保证选择的阅读材料具有审美性,同时也能使教师在不断的研讨和探索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以保证审美阅读活动能更好地开展。
我们也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让家长在家中为幼儿挑选具有审美性的图书,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审美阅读环境。此外,通过家园互动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审美性”阅读课程的建设中,让审美教育渗透于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实现真正意义上审美的“润物细无声”。
()在延伸活动中拓展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园本化
“审美性”阅读课程的实施除了通过集体阅读活动,还要通过阅读活动后的延伸活动拓展课程内容,如审美性的环境布置、戏剧表演、图书制作等。
“审美性”阅读课程的重要目标是将审美观念全面渗透至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通过与基础课程相融合,实现课程园本化。幼儿有审美的需求,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几大领域中都需要审美性引导。我们将把“审美性”阅读课程中总结出的经验进行全面分享,制作经验分享手册,从根本上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素养。在不断的分享、交流和探究当中,实现基础课程的全面审美化。
“审美性”阅读课程的目标不可能在几次活动中就实现,而是要在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发挥影响作用,最终达到让幼儿在阅读中真切地体会生活中的“美”,实现让幼儿“发现美——感受并体验美——创造美”的审美目标。
编辑:cicy
 

上一篇:借助游戏促进小班幼儿的口语表达

下一篇:文学语言的生活化迁移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