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创作中教、学、用的关系阐释
作者:吕耀坚 杭月明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杭卅幼儿师范学院 上传时间:2011-10-12
运用所掌握的美术表现技巧、知识表现自己所思、所想的过程是儿童美术创作的本质特征。对儿童进行美术表现需要怎样的美术技能、知识,应该怎样教授儿童所需的美术技能、知识,儿童学了有什么用以及儿童是怎样学习美术技能、知识等问题的回答体现了对儿童美术创作中教师的教、儿童的学与用的关注。
一、儿童美术创作中“教”
美术创作中的“教”意指学校美术教学应该为儿童提供美术知识、技能、习惯与态度养成策略等方面的支持。作为“教”的主体,教师应该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等问题。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身份定位。在美术教学的现场,教师普遍存在诸如忽视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创造的主动性与差异性;教师讲解、示范,儿童听从、模仿;教师评判作品优劣,儿童服从评判;教师维持活动秩序,儿童服从约束等问题。教师普遍将美术教学目标偏重甚至限定为传授美术学科知识,介绍美术学科的概念、方法,对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较少关注。
其次,在实践中,如何让儿童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建构积极、有效的多向互动。不仅要把儿童看作是对象、主体,还要把儿童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生成者。教师加强对美术教学活动的研究力度,在设计活动时有鲜明的结构意识,能设计富有灵活性的系统美术教学方案。作为学校美术教师,其工作价值取向应该是致力于借助美术手段激活儿童内在的表现与创作动机,促使儿童从可能的主体转向现实的主体。
再次,教师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儿童适合的技能支持,对儿童美术创作顺利展开有积极的促进。儿童美术创作所需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包括了色彩、造型、构图与构思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又与儿童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联。不同能力与年龄阶段的儿童所教授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方式有区别。对2岁~3岁的儿童,应设计以涂鸦为主的美术游戏,“玩”应该是这个阶段美术教学活动的重心。在儿童享受“玩”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教师可以逐步引导他们感受各种色彩、线条、图形等的美,再逐步发现、感受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美,激发儿童的创作冲动与“学”的欲望。对4岁~5岁的儿童,教师应引导他们将象征符号与生活中具体的物象相联系,允许他们大胆命名自己创造的象征符号,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美术表现技能支持等。对6岁左右的儿童,教师在教授情节画的构思与构图,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大胆进行美术表现等。7岁以后,儿童以事物本来的空间深度和颜色来绘画的能力不断增强,到了12岁~13岁对人物和环境更具批判意识,更注重细节描画,美术表现中的刻板性增强。对于学龄儿童来说,如何在帮助儿童掌握必要的美术表现技法的同时维持他们对美术的兴趣,进而促成审美能力发展应该成为基本思路。
二、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学”
儿童美术创作中“学”的讨论,一般围绕儿童展开,研究儿童为什么要进行美术学习、怎样进行美术学习、美术学习什么等问题。
开展美术创作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儿童在活动中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儿童的起始能力、学习或表现风格以及年龄特征。起始能力是指儿童已有的美术表现技能和知识水平、参与美术活动的态度以及美术表现所需的生活体验。学习或表现风格是关于个体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和接受信息的一些特征。由于儿童存在着心理与生理上的个别差异,不同的个体在获取信息的速度以及对刺激的感知与反应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分析儿童在美术表现中的风格是设计个别化美术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年龄特征则是指儿童在各个年龄段所表现出的认知、动作、社会性、能力、情绪与情感等方面的典型特征。在目前学校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比较偏重考虑儿童个体的审美表现,但对其他方面,特别是社会性与情感方面重视不够,容易导致对儿童的主体性认识不全面,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对年龄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准确定位活动目标,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评价方案的设计等方面也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促进儿童的主体性发展。
强调儿童的主体性,是对儿童积极的内心状态的关注,积极的内心状态又是引发儿童美术学习冲动的根本动因。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这是促使儿童产生和维持美术表现与创作的积极状态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时有必要关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生与物之间的关系等细节内容,如教师在课堂中的话语是否开放、儿童是否拥有话语权、师幼之间有没有双向互动、提供的材料是否有效等。
三、儿童美术创作中的“用”
儿童美术教学中,教师“教”与儿童“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儿童能利用教师“教”的与自己“学”美术知识、技能开展自主的美术创作。而创作的实质就是运用所学美术知识与技能。 “学以致用”说明能学与用的因果关联,“举一反三”说明用的意义。儿童美术创作的基本意义在于关注儿童自主表达、自主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儿童美术教学中,对“用”的关注体现了现代儿童美术教育对审美创新的重视。联想与迁移的意识、能力能促成儿童“用”行为发生,儿童经常发生“用”的行为,又能反作用于联想与迁移。
现代学校美术教学中,较明显的一个误区在于教师过多关注于教学,忽视儿童对美术知识、技能的“用”。美术教学活动中儿童自主性的美术创作时间比例相对偏少,教师引导儿童学习如何“用”的机会也不多,加上教师相对又缺少儿童自主创作教学的研究。这些可能直接导致儿童有较高的临摹能力,而自主创作的能力偏弱。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儿童“用”知识与技能需要学校美术教师关注。一般而言,从观念上来看,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儿童美术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儿童能自主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大胆地表达自己所思所想。从实践操作上看,教师要研究如何帮助儿童“用”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策略,如在设计整体的美术教学计划过程中,对“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课时比例进行统筹安排,设定“用”的课时比例;又如对同类型物象的动态教学中,教师着重引导儿童展开知识、技能联想与迁移。可以将猫的动态教学与猪、马、牛、羊结构类似动物联系起来,如画猫可以引导儿童先画脑袋,然后在脑袋的四周任意一个相连的位置画上身体,就可以体现出猫的不同动态,也就可以赋予某一特定的猫以特定的情节。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少示范或者不示范,引导儿童创作其它类似动物的动态造型创作,这是比较有效的关于“用”的教学范式。
理性考察儿童美术教学中“教”、“学”、“用”三者的逻辑关系,是儿童美术创作的基本要求。教与学是辨证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既有美术知识与技能层面的教学,也有学习态度与规范方面的教学,要研究“教”,也需要研究儿童的“学”。自主性的美术创作行为发生是儿童美术教学的理想追求。美术的“教”与“学”应以“用”为目的,“用”要以“教”与“学”为依托,儿童才有东西好用,敢用,能用。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设计静透尘埃阅读人气:1615
- 福育文化带你一起了解礼仪与孩...福育文化传播阅读人气:331
- 需要谨慎使用的一些儿童退烧药小董阅读人气:837
- 如何进行对儿童美德教育絮儿沃野阅读人气:1114
- 出生月份与各种疾病的关系辉辉阅读人气:1187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说明营养与幼儿发育之间的关系风追逐阅读人气:1801
- [教师工作]环境创设与幼儿的关系小雨丝阅读人气:1656
- [教师生活]幼师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杨梅阅读人气:3075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9
- [教师工作]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小蛋蛋阅读人气: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