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数学教育情境的创设

作者:顾惠琴  来源: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09-19
在对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目标与内容精心梳理后,我们着力创设适宜的数学教育情境来优化数学教育,以实现与小学数学教育在内容与方法上的衔接。
一、让幼儿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
我们以大班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好奇为契机,营造“我要上小学啦”的真实生活情境,开展了参观小学、听一年级小学生上课、学做小学生等系列活动,挖掘其中潜在的数学教育元素,融进相关的数学知识教育。比如,结合大班幼儿的每月运动重点,让幼儿在模仿小学生跳绳、掂乒乓球等活动中感受点数、记录数量以及比较数的大小等数学知识。又如,引导幼儿观察运动场、食堂等的布局,教学楼的排列,年级与班级的分布……从而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这一系列数学活动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逐一展开的,这既淡化了教师“教”的痕迹,又使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内化了数学知识、建构了数学经验。
二、让幼儿在拟真游戏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育中,有一些数学教育内容不可能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去实践。因此,我们创设一些与真实生活情境相关联的拟真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小剧场”情境游戏就包涵了数序(排与列的认识与比较、排号与列号的编排、单双数应用)、数物对应(电影票与座位对应找座位)等数学知识。又如,“超市”情境游戏融入了幼儿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商品标价以算式呈现“4+3=?”“lO-4=?”),每位顾客有10元钱,根据商品标价算出自己应付多少钱,而收银员则需算出应找顾客多少钱。
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又提供了幼儿间互动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幼儿对教师的依赖,使幼儿成为一个自主、主动和自信的学习者。
三、让幼儿在其他活动情境中迁移数学知识
受绘本《对换节》中三个钟面的启发,我们萌发了将“认识时钟”活动渗透于绘本《对换节》画面情境中的构想。首先,我们引导幼儿发现第一个钟面与第二个钟面的不同(12点与6点)。其次,我们引导幼儿观察出第二与第三个钟面相同但从画面推断所表示的时间不同(早上6点与傍晚6点),帮助幼儿理解时钟指针表示时间变化的基本规律。然后,我们提供多个钟面让幼儿根据绘本画面情节进行变化,即为幼儿园中的一日生活环节,配上相应的钟面时间(钟面指针可以拨动)。最后,在集体分享交流中我们指导幼儿确认钟面与画面的切合度。
在这个认知活动中,提供的活动钟面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了时间的变化、建构了时间概念。幼儿由画面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来判断选择对应的钟面,较原来传统的《认识时钟》教学策略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隐性强化了幼儿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
四、让幼儿在“工作坊”情境中探索数学知识
顺应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我们创设了“工作坊”情境。这里的“工作坊”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游戏情境的微型实习场情境,它便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观察、指导和评价。比如,学习数的组成时,我们提供“撒花片”“分豆豆”等材料创设“分分合合”游戏情境,巩固5的组成、探索7的分合方法。这不仅有效激发了幼儿独立操作、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使数学知识自然地从具象过渡到抽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班第二学期我们在“工作坊”中提供1~1O的数字扑克牌,创设了“小擂台”游戏情境。幼儿在“比大小(大吃小)”“接小龙(有规律排序)”等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数的比较”与“有序排列”等抽象的数学概念。另外,我们还引导幼儿在合作游戏中,探索出牌的不同种组合规律(“对子”、“顺子"、“炸弹”等),从中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通道。
编辑:cicy
 

上一篇:珠心算——幼小衔接

下一篇:幼小衔接:衔接是孩子心理转折期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