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策略研究的方法评析教学活动

作者:苗岭  来源:济南军区空军机关幼儿园  上传时间:2009-09-26

 

随着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感到教学活动评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评”,更在于“析”。在于找到问题,学会方法。我们采用策略研究的方法,引导教师在评析过程中,回顾反思教学设计、实施的全过程,分析幼儿的行为和表现,并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课多研、层层深入,是教学活动指导策略研究的平台
进行教学指导策略的研究,要步步跟随,不断深入。一个活动结束后,我们要研究哪些地方要改进,为什么要改进,怎样改进,改进后是怎样的?这样的意见和建议是否可行?是否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会有疑虑,特别是出现分歧的时候,停留在表面和口头的方法,都不能让教师互相说服。因此,我们采用了一课多研的形式开展研究,即通过预设(个人对活动的设计和理解)→集体研课(集体智慧对活动计划的审视和调整)→第一次实践(个人执教,集体看课)→第二次集体研课(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探讨方法,修订计划)→第二次实践(换班上课,由集体中的第二人执教,让旁观者执教,执教者旁观)→第三次集体研课(再次反思,反复考察活动过程的合理性,进一步修订计划)→第三次实践(换班上课,第三人执教,通过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审视活动的合理性)……通过前后的对比,教师真实地感受到哪种教学策略更好,更适合幼儿,更适合自己。在活动中,幼儿的变化,也使得每次教学过程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回应,从而积累了大量指导策略的方法和经验。另外,听者与评者结合的方法,使参与者在评析时客观。
二、公开自我,讲究方法,是教学活动指导策略研究的关键
我们在研讨活动中倡导:公开自我,讲究方法。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什么说什么,不但要说得准确、中肯,别人乐意接受,还要学会倾听与回应,这样的研究氛围,使方法、策略能细致准确地呈现出来,也使得每位教师在思辨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充实了自己。
活动前预设问题,找到适合的办法。教研时,我们组织全体教研组成员,一起琢磨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实践的适宜性,引导教师用“身临其境,角色互换”来预设上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把自己当成正在听课的幼儿来想一想、看一看、问一问活动设计的环节、提问等是否合理。
活动后反思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不再一味地找原因,更多的是考虑活动中出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以前总说这个活动这里好,那里不好。现在变成了这个环节好,好在哪,这个环节还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解决之后会是什么效果?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不但能很清晰地看到问题,而且还能一针见血地找到根本原因,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这种提高是非常有价值的。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能力,教学也是这样。
三、评析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从研究课过渡到研究策略是我们在教学评析过程中的一个转变,也是教学评析的质变和飞跃。通过实践,我们探索出以下评析教学活动的策略。
(一)研究教学方案设计的策略
研究活动设计,我们也会像以前一样,研究目标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内容是否与目标匹配,教学环节是否生动有趣,教学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我们还会更好地由大到小、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回应问题:大环节是否合理,小环节怎么样,好在哪里,要怎么发扬?有什么问题,要如何解决?再看提问和回应有没有道理,有道理的理由是什么?没道理的理由又是什么?这样的讨论,使教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但对教学目标和各个环节清晰明了,更能理解设计思路、达到目标所用方法的原因。
(二)研究提问、倾听和回应的策略
教师的提问策略、回应策略是研究重点。以前,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设计出提问后就不管了,只待上课时临时应对幼儿的回答,有时教师还会说,这个问题幼儿怎么不回答呢?这个问题幼儿怎么答不到点子上呢?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教师在提问、倾听或回应时不适合、不及时、不到位。我们引导教师设计活动方案时把教学策略设计进去:为什么这样提?你预期幼儿有哪些回答?应该怎么回应?这样的研究使执教教师由仅仅能预设几个教学环节,在教学活动中被动地等待幼儿生成并毫无准备地回应,成长为不但能预设教学环节,还能主动对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幼儿可能生成的问题以及自己如何回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做出充分估计和设想,从而在活动中应对自如。“接住幼儿抛来的球,再把它抛回去”,让幼儿想继续跟它玩游戏,并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游戏来的研究原则,使教师们能智慧地提问,用心地倾听,有策略地回应。而这种能力,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研究和研磨过程中,才会变得敏锐。
(三)研究调动幼儿学习状态的策略
由关注教学的效果、结果转为关注幼儿的学习状态。如“量身高”活动,执教教师先从幼儿喜欢的“比身高”活动人手,让他们尝试测量,了解怎样测量才能准确找到标准,再根据实际测量标准做出标志,最后利用幼儿易于理解的测量工具记录结果,正确认读测量结果。这个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大约45分钟,几乎每个幼儿都全神贯注,认真操作,对下一步工作的探求热情不减。开始研究时,我们觉得用时过长,与大班活动时间在35分钟之内的要求相差甚远。但经过讨论,我们认识到:教育是幼儿发展的载体,应考虑如何促进其健康发展。因此不要把注意力单纯放在具体的环节或用时上,而是要考虑到底发展什么。一个教学活动,设计好问题情境、任务情境、提供材料后,关键还是要调动幼儿学习状态。研课时,我们重点关注怎样才能让幼儿喜欢,怎样才能让幼儿更积极更主动,等等。
(四)研究教学细节的指导策略
细节决定成败,教学活动也是这样。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教师在正确的教学目标引导下,其教学行为对幼儿学习的影响。正是细节的安排和引导,培养了幼儿积极的情感、合作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和动手的能力,而这些才是使幼儿终身受用的品质。
采取策略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评析,使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学到了有效的方法,提高了执教能力,最终促进其专业化的成长。
编辑:cicy 

上一篇: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

下一篇:关于“墙饰布置”的园本教研——让农村幼儿教师在辩论中成长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