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理”好压岁钱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2-17

        春节过后,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他们的口袋里揣满了长辈给的压岁钱。过年给压岁钱是我国的民俗传统,它寓意着长辈对晚辈的一份美好祝愿,是春节“大餐”中一道抹不去的“风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压岁钱越来越多。“压岁钱”该如何“压岁”也越来越让父母为难。懂事的孩子会在父母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不听话的孩子则会乱花乱用,让家长烦恼。看看孩子口袋中鼓鼓的压岁钱,如何才能把长辈的心意与孩子的健康成长真正结合起来呢?这就需要做家长的好好动一番脑筋了。


       压岁钱的来历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它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胡话。人们害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据说当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这个孩子。在年三十的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就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8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玩累了还是睡着了,但他睡下以后,把用红纸包着的8枚铜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祟”来了,正当它要用白手摸孩子的头时,突然孩子枕边射出一道光,“祟”尖叫着逃跑了。这件事传开后,大家纷纷效仿在除夕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自此“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现在人们把这种习俗做了改变,在大年初一孩子拜年磕头时,将包着钱的红包给孩子,作为对孩子的祝愿。


       压岁计划进行时


       其实,对压岁钱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压岁钱的使用也是各有创意,各有心得,压岁钱究竟怎么花出去,主动权其实还在各位父母手中,就看你想让孩子从这笔钱中得到什么了。


      
享乐型


       豆豆的爸爸是国有企业的技术工人,妈妈在商场做售货员,过年时,豆豆总共得到800元压岁钱。爸爸妈妈除了给亲友的孩子回赠压岁钱用去300元,剩下的500元钱全花在了豆豆的游乐和享受上。爸爸妈妈带豆豆去了动物园,观赏动物表演,豆豆玩得可尽兴了。随后,应豆豆的要求,全家又到必胜客吃了一次比萨饼。豆豆的压岁钱让豆豆过了一个心满意足的年。
      

       公益型


       遥遥的爸爸是科研所的研究员,妈妈是大学老师,夫妻俩的教育原则是,要给 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 生活条件,但更重要 的是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和道德意识。爸爸妈妈不主张遥遥过年收压岁钱,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可不听那一套大道理,他们说了:“这是我们当老人的一点心意,谁也不许拦着!”爸爸妈妈实在拗不过老人,就替遥遥收下了这笔压岁钱,一共1200元。爸爸妈妈决定把它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并且借此对遥遥进行品德教育。于是,他们和遥遥谈了话,给她讲了沙尘暴的危害和失学儿童的故事,征得了遥遥的同意,压岁钱中的600元捐给希望工程,帮助贫困山区的一位小姐姐完成学业,另外600元捐献给某杂志发起的“保护母亲河”植树活动。遥遥听说“读者林”里将来也会有她帮着种的小树苗,挺得意的。那位受到资助的小姐姐还专门给遥遥写了感谢信,妈妈念信时说:“这也是遥遥做的好事”,遥遥可有成就感啦。


      
学费型


       冬冬的爸爸妈妈都在外企工作,冬冬每年的压岁钱都在3000元左右,妈妈都把它用在了冬冬的智力投资方面。冬冬1岁时,妈妈用这钱给他买了一大堆开发智力的高档玩具,还有好多本早期教育书刊。冬冬2岁时,妈妈又用这钱给他报了一年的幼儿早教班,每周上一次一小时的活动课。冬冬到了3岁,妈妈在幼儿园给他报了好几个兴趣班,英语、绘画、电脑等,花样多多,这些学费全加起来,冬冬的压岁钱也就花得差不多了。


      
压岁钱还可以这样花——


       奖励型 可以把压岁钱当成今后一年中对孩子的奖励基金,当孩子表现良好或有所进步时,可以拿出其中的一部分给孩子买奖品,或用来满足他的一点小愿望,以资鼓励。


       家用型 压岁钱是给孩子的,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用到孩子身上,孩子也是家庭成员之一,所以,用孩子的压岁钱填补一些家用也未尝不可,不过,这种观点似乎不是所有父母都认可的。


       储蓄型 不少父母会把孩子每年得到的压岁钱原封不动存入银行,虽然没多少利息,但积少成多,坚持下来,到孩子长大时也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且,这种处理方式简便又容易避免争议。


       孝亲型 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用压岁钱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长辈买些礼品,让孩子从中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学习孝顺长辈的美德,这样做颇有意义。


       保险型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对压岁钱的处理方式,用它给孩子买上几份精心挑选的险种,给孩子的将来多一分保障,不失为明智又实际的选择。

 

编辑:咚咚锵

上一篇:读懂婴幼儿心理学,不要随便责怪孩子

下一篇:幼儿园该不该有寒暑假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