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观察记录:话中的秘密

作者:洪雅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双丁路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12-08

    妞妞今年2岁8个月了,机灵可爱,是妈妈的小宝贝。可妞妞经常会突然说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话。
    外出活动时,妞妞不小心摔了一跤,爬起来边流泪边生气地指着自己的腿:“不要腿了,它弄得我好疼呀,我不要它了。”
    在家游戏时,妈妈想让妞妞帮忙拿样东西,妞妞却回答:“妈妈,我没有手了。”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案例提供: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  刘峰峰)
    孩子的话里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原因分析
    妞妞已经快3岁了,从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来看,3岁的孩子发育进入了一个黄金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词汇增长最快的时期,已经能掌握各类词汇,逐渐明确词义并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基于以上几点,本案例中孩子说反话更多的原因在于心理因素。
    对成人归因模式的模仿
    上述案例中,妞妞因为摔跤而责怪腿不好,其实是对成人归因模式的一种模仿。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祖辈带着孩子玩,孩子因为某种原因而哭闹不止,祖辈心疼孩子,为了减缓孩子强烈的情绪反应,便将责任归因于外在。虽然这种做法对哭闹中的孩子有一定的用处,但恰恰忽视了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2—3岁是幼儿善于模仿的阶段,他们喜欢模仿主要看护人、爸爸妈妈或幼儿园老师小朋友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和语言。妞妞或许模仿了主要看护人的归因模式——如果看护人在处理事件时,没有根据事实做出正确的归因,只是为了消除孩子的不适和委屈而迁怒于外因。其实,3岁左右孩子的平衡能力和身体调整能力都在发展之中,摔跤是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学习过程。但错误的归因模式经多次强化后,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会了。这种将问题推在外界的处理方法,使孩子失去了自主性和自我改变的机会,孩子不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同时也不能通过调整行为来改变感觉。这将对孩子今后的人格造成一定的影响。
    安全感和自由表达的需要
    个案中的妞妞在遇到妈妈要求她帮忙拿东西时,她会用反话来应对妈妈。很多时候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孩子用试探性的话语来跟我们沟通,而不愿将内心的想法直接表达出来,这种行为正是孩子安全感缺失的表现。
    1—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时期,他们需要父母更多的关爱与陪伴。但由于家长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自己的宝贝时,就会出现安全感缺失。失去安全感的孩子总感觉父母会抛弃自己。他们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肯定和关注,说反话一方面是希望引起父母的关注,让父母能多陪伴自己,证明父母是爱自己的。“妈妈,我没有手了。”很简单的一句话,也许是想撒娇:“妈妈替宝宝拿嘛!”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又不愿父母失望时所用的一种策略,“我没有手了。”直接的表达也许是:“妈妈我做不到。”这种策略是在环境中逐步适应后的结果。
    对策
    接纳孩子的情绪反应
    当孩子发泄情绪时,作为家长反应不要过于激烈。只要在情理之中且符合该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我们要接纳他的负面情绪。要尝试去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是疼痛等不适,还是为了释放内心的挫折、委屈、焦虑,或者为了吸引他人的关注?比如,摔倒——疼痛——哭泣是一连串的正常的反应,怎能希望孩子马上止住哭泣?很多时候孩子过度的哭闹,往往是因为大人没有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父母的接纳、同情,而不是父母急于试图说明孩子错了,告诉孩子让他明白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孩子哭闹时,我们可以抱着孩子,轻轻抚摸或是轻拍他的后背,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之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过程和原因,启发孩子找出孩子可以掌控的办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这是一个让孩子从挫折、愤怒中平息,并能再次掌握自己行为和感觉的过程,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作为家长我们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示范,对自己的情绪有所掌握和了解,不去试图掌控孩子的感觉和情绪,不必因_为孩子哭泣而觉得自己看护的失败,急于找到一个办法让孩子停止哭泣,就像一个廉价的安慰或止痛膏一样,而要敢于和孩子一齐面对问题。
    给孩子足够的高质量的陪伴
    我们平时不仅要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对于缺失安全感的孩子更应有高质量的陪伴。早上送孩子入园的路上,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帮助幼儿学会如何正确地看待问题;晚餐时能认真倾听孩子一天中难过或有趣的事,帮助孩子释放内心的情绪,让孩子感觉你很重视他;外出散步时不要只看孩子玩,最好能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这样孩子会表现得更积极,玩得更投入;晚上睡觉前能和孩子一起欣赏绘本,边看边给孩子讲解,不仅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孩子有一百种语言,而我却要说其实孩子并没有那么复杂,他们只有一种语言——爸爸妈妈请来爱我,接纳我,多陪陪我。放下复杂的心,简单地去看待孩子,你会发现原来孩子的话并不那么难以理解。
编辑:cicy

 

 

上一篇:实习幼师观察幼儿:走进孩子的生活

下一篇:幼儿教师观察记录:“拼图达人”的转变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