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更科学地观察幼儿——以对小班幼儿愤怒情绪应对方式的观察为例
作者:何为 来源: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上传时间:2013-06-23
观察幼儿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是教师合理开展教育活动、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基础。通过观察,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找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因材施教;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教学问题并加以改进,设计出更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与需要的教育活动。这对教师的观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学会更科学地观察幼儿。以下笔者以对小班幼儿愤怒情绪应对方式的观察为例,对观察研究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阐释,以期为教师提高观察能力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案例。
一、确立观察目的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在观察幼儿前教师要确定适当的目的,这样才能确保在观察过程中必要信息的不缺失。观察目的的确立主要基于三点: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抓住了想要观察、需要观察的问题;二是对该问题所涉及的幼儿的相关发展领域有足够的认识;三是明确自己想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在本观察研究中,将幼儿愤怒情绪作为观察的问题域是因为愤怒作为一种负面情绪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对其进行深入的观察有助于教师采取有效方法加以干预。笔者基于对幼儿愤怒情绪的关注与认知确立了以下观察目的:观察小班幼儿在园愤怒情绪的应对方式,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提出合理干预、调节幼儿愤怒情绪的策略。
二、选取观察对象与方法
学前教育领域的观察研究主要采用“自然情境下非参与式的、系统的直接观察”,即观察者不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对观察对象及其影响因素不加以控制,在自然情境下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地进行观察。本案例中,笔者选取了以下观察对象与方法。
1.观察对象:选取重庆市某实验幼儿园中的一个小班为观察班,共有30名幼儿,其中男孩18人,女孩12人。
2.观察方法:采用事件观察法,捕捉幼儿愤怒情绪事件,观察教师及幼儿对愤怒情绪的应对方式,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观察时间为每周一天,共持续17周。
三、制作观察工具
根据观察需要,笔者编制了《幼儿愤怒情绪应对方式观察记录表》,用于对观察内容进行条理化、结构化的记录。设计观察记录表时应遵循简单、科学、易于操作的原则,编制和运用观察记录表的具体流程包括:第一,设立观察记录表的基本信息项,包括观察时间、观察场景、观察者、观察对象、教师及幼儿的应对方式等;第二,根据观察目的确立观察域,即幼儿愤怒情绪事件;第三,记录观察内容,为方便记录和确保观察过程信息不被遗漏,笔者对幼儿愤怒情绪产生的场景、起因和事件发生过程中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编码,观察记录采取编码记录与事件简要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见左表)。幼儿愤怒情绪应对方式观察记录表
事件编号
|
场景
|
事件起因
|
事件经过
|
应对方式
|
观察对象
|
观察者
|
观察时间
|
|
教师
|
幼儿自身
|
|||||||
|
|
|
|
|
|
|
|
|
|
|
|
|
|
|
|
|
|
场景编码:A教学活动;B游戏活动;c生活活动;D体育活动……
起因编码:A被教师批评或权益受损;B同伴冲突;c身体不适;D被忽略;E嫉妒;F不喜欢……
行为表现编码:
1.表情:A生气;B冷漠;c厌恶……
2.言语:A哭诉;B叫嚷;c骂人……
3.动作:A拍打;B脚踢;C摔打物品;D逃跑……
|
四、观察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一)对观察资料进行处理
观察结束后,要对收集到的观察资料进行处理,一般应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笔者在本次观察研究中共收集小班幼儿典型愤怒情绪事件20起,资料处理程序为:首先,根据编码将原始记录按“教师对幼儿愤怒情绪的应对方式”和“幼儿自身对愤怒情绪的应对方式”这两个维度进行整理归类;然后,计算每一维度下具体被观察的行为及其频次和百分比;最后,依据统计结果制成图表
(二)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在本观察研究中,当小班幼儿产生愤怒情绪时,主要通过幼儿调节和教师干预来调节情绪,而且在同一愤怒情绪事件中,幼儿调节和教师干预往往交互作用,并非单一存在。
1.幼儿调节
●自由发泄:自由发泄属于内部调节。由于教师未看到幼儿的愤怒情绪事件或看到了却没有作出任何语言或行为上的反应,听之任之,教师对幼儿愤怒情绪的态度比较模糊,这时幼儿主要通过自由发泄应对愤怒情绪。如教师正带着所有幼儿一起唱歌、做律动,有一个幼儿因为生气离开了集体,到一旁摔打玩具,教师看见了,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制止或鼓励的态度与行为,仍然按照计划带其他幼儿唱歌、做律动,任由该幼儿摔打玩具进行发泄。
●问题解决:在因同伴冲突引发的愤怒情绪事件中,由冲突的另一方发起,通过主动与愤怒情绪行为个体进行沟通、讨论或是安抚、道歉,以达成共同谅解,排解愤怒情绪。研究发现,由于小班幼儿的愤怒情绪持续时间比较短,在单纯由同伴冲突引发且没有教师干预的愤怒情绪事件中,问题解决这一方式是比较有效的。
●转移注意力:当幼儿处于愤怒的情绪状态时,被其他事物、情境所吸引,注意力被转移,在不知不觉中忘掉了愤怒的情绪体验。它既包括教师忽略、幼儿自发进行,又包括教师创设情境并进行有意识的吸引,幼儿通过自身调节转移了注意力。由于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愤怒只是短时的,且他们容易被其他玩具或活动吸引,因此,转移注意力对于不太激烈的愤怒情绪是一种较好的应对方式。如有的幼儿在愤怒的时候就会选择绘画来释放负面情绪,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渐渐转移注意力,融入绘画情境和审美享受中,产生了愉悦的替代情绪。所以,当幼儿情绪不好、甚至有抵触情绪时,教师不要急于对幼儿发出强制性的命令来进行干预,而是要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等待幼儿转移注意力,再强化幼儿新的关注点,从而将消极情绪转化成积极情绪。
2.教师干预
●说明指导:教师为了制止或排解幼儿的愤怒情绪,明确告诉幼儿应该怎样做,不可以怎样做。如一个幼儿生气摔打玩具,教师说:“玩具是给大家玩的,是大家的东西,你不可以摔。你摔玩具,它会痛的。”
●安抚:教师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采取温和、宽容、理解的态度与幼儿进行互动。如当幼儿由于身体不舒服而发怒时,教师可用语言安抚或拥抱等肢体动作抚慰幼儿的愤怒情绪。
●批评压制:指教师用语言或行为指出幼儿发怒是不对的,提醒幼儿注意并告知其不可以继续,甚至要运用惩罚措施。
●鼓励强化:教师以语言、实物、表情或动作鼓励、强化幼儿的正向行为,以达到调控幼儿愤怒情绪的目的。如当有幼儿骂人时,教师蹲下轻抚幼儿的头说:“骂人是不对的,以后不骂人了好不好,这样别的小朋友都会喜欢你,愿意和你做好朋友。”
●提醒后果:采用直接的语言说明或暗示的方法来提示幼儿,如果继续发怒将得到的结果。如一个幼儿扔别人的东西,教师说:“你把其他小朋友的东西扔掉,他马上也会扔掉你的东西。”
从教师的主要干预策略可见,教师对幼儿愤怒情绪的干预多是教师加以主导控制,较少通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发挥幼儿情绪调节的自主性,促进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幼儿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和可塑性决定了教师在幼儿情绪调节中的不可或缺性,但这不等于教师可以替代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幼儿学习情绪调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引导而非控制。此外,无限制地发泄或是完全压抑愤怒情绪,两者都不是真正消除愤怒情绪的好办法。在本观察研究中,“自由发泄”的比率为25%,“批评压制”的比率为10%,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说明幼儿愤怒情绪的应对策略还有待科学化。
五、思考与建议
对于教师而言,更科学地观察幼儿不仅仅在于使用科学的观察工具、正确的观察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积极探索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以此为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需要在进行观察研究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既要对幼儿的全面情况加以观察调控,又要把握教学中的某一点或某些幼儿的个人行为进行重点观察,明确观察域:第二,观察对象要具体,数量依据观察目的而定;第三,观察者最好在与幼儿相熟后实施观察,否则会对幼儿的行为表现产生影响:第四,观察者所应用的观察工具要科学合理,方便记录;第五,在记录的过程中,应客观记录所观察到的内容,勿因自身对幼儿的喜好或偏见而使记录出现误差,致使评价失真。
总之,幼儿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观察、勤于观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经验积累提升观察能力,做到善于观察。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如何提高托班幼儿的观察能力爱莉丽阅读人气:1099
- 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gege阅读人气:2483
- 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gege阅读人气:2415
- 一个幼儿的观察记录萧萧月阅读人气:2269
- 观察幼儿反思教育gege阅读人气:1707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幼儿园全日观察应该做到哪几点...mengmeng阅读人气:3224
- [教师工作]小班幼儿老好咬衣服怎么办?云眉阅读人气:1481
- [教师工作]幼儿小班科学课如何上才能城北阳光阅读人气:1813
- [教师工作]如何较好地组织小班幼儿从来-都坚强阅读人气:1711
- [教师工作]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笑舞人生阅读人气: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