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体会:好香啊!——走进孩子眼中的世界

作者:小格子妈妈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5-27
每天下午和小白散步一小时,已经慢慢成为我们最美好的时光。当然我们俩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角度颇有不同。我这个人类中的一员,基本是启动视觉,看看天和云,瞅瞅树和花,看看车水马龙的街道,也偶尔琢磨行人的表情。小白则从一出楼道口去闻邻居金毛犬麦克留下的尿迹开始,尽享着他的嗅觉和味觉大宴。当牵引绳在我手中变得极其沉重,说明目的物出现,小白开始用鼻子和嘴巴探索这个世界。
 
小白的探索有科考人员的风范,不怕脏,不顾累,不在乎个人形象,朝着目的物整个扑上去,左右吸,上下嗅,一丝不苟,全心全意。如果一堆烂树叶里藏了一小块被人扔掉的烤地瓜皮,他简直就疯了,疯了似的开掘,疯了似的在一两秒内把“小食品”吞咽掉。什么都尝尝,一截小树枝,一块小石头,一个我根本看不清是什么的破烂玩意儿。我被小自感染了,趁人不注意闻闻法桐树干外的树皮,再掐一小段龙柏的叶子尖,揉碎了贴近鼻子,经过物理作用后味道挥发出来啦,难以言喻的清香随着最深透的呼吸直送入丹田。
 
这真的是个有味道的世界!可惜,和视觉与听觉相比,嗅觉和味觉通常被我们认为是比较原始的,较低等的,而只受到少得多的可怜关注。我经常翻看的一本的比较权威详尽的《学前心理学》在谈到“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时,竟然几乎完全不涉及对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极其重要的嗅觉和味觉。也许世事从来如此,最重要的东西常常受到最轻渺的待遇,我们的幸福感是如此仰仗嗅觉和味觉,我们的文明和某些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却因为它们显得那么不体面地“形而下”而轻忽它们。幸好,我们的孩子,尚未被现代文明完全浸染的那群可爱的人还在憨憨地践行着古人的“道在迩(真理就在近处)”和莎士比亚的“世界即厨房”,比如前文中的“小胖子”。
 
小胖子的“理想”(去肯德基吃鸡腿堡)一下子点出了人类生活和儿童生活的大道理:民以食为天,孩以食为天。让人哈拉子直流的《舌尖上的中国》真实地呈现了那些喜欢询问孩子“理想”的成人们,其实骨子里不过是一个一个“吃货”——而这,真的没有什么可羞耻的,我们的生命从“吃”里来,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从“吃”里来,我们文明里最重要的部分也都源于“吃”。《韩非子》讲“温衣美食者必是家也”,戏剧家萧伯纳说“没有比对食物的爱更真诚的了”,散发着香气和热气的食物其实散发着的是绝对的正能量,这种美好的能量通过嗅觉和味觉能潜入和抚慰我们身心疲惫和幽暗的旮旮旯旯,角角落落。有研究显示,儿童的味蕾分布比成人更广,更多,而随年龄增长味蕾的数量逐渐呈下降趋势,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孩子对食物的热爱程度显得大大超过成人,感受食物携带的正能量他们有更好的生理基础。
 
“美味”和“营养”一直是难以相互包容的一对概念,为此肯德基在营养学家那里一向大受非议。声明下对肯德基我也一向是坚决拒绝的。前两天破天荒为了写这篇主动带小格子去了一次。邻座一对母女,吃得非常开心,可吃着吃着妈妈“教导”起来:“这个地方偶尔来吃吃可以,不能总是来的。”——我笑得不行,没错,大人就是这样一帮人,永远在“好吃”和“营养”之间纠结徘徊。
 
我小时候馒头蘸白糖是最棒的早餐,对食物的最大渴望是“能把香蕉当饭吃”,对此小格子很难理解,她能理解的就是“没有什么美味能和肯德基相比”。我不认为小格子以肯德基为主打的童年美食记忆比我的“馒头蘸白糖”有营养有格调,但我此番来还是想再次确认下肯德基是如何赢取了孩子的心。得承认这种在中国城市遍地开花、开一个火一个的洋快餐魅惑孩子的地方还真不少。比如和成人本位的中餐厅相比格外关照小孩,趋向幼儿园化的室内装饰花花绿绿却不土气,大量运用能刺激和愉悦孩子的浅色、亮色。比如它特设的专门讨好孩子的游乐区(谁分得清孩子来这儿是冲着吃还是冲着玩),随儿童套餐附赠的小礼物。比如它每样食品的单个包装,看起来像小玩具,可以尽情拿在手里把玩,揉捏,研究和拆卸包装,最后由手送入口中(比用筷子和勺亲切多了)。当然,肯德基最诱人的,还是它那些能大量刺激人嗅觉和味觉的油炸食品。既然人们对美食的享受80%来自嗅觉(剩下20%来自味觉),说明食物在接触舌头之前其香气已经在被我们饕餮,刚出锅的炸鸡腿、炸薯条极其诱人的香气小分子在高温催迫下挥发出来,飘飘洒洒,丝丝缕缕,无孔不入,无坚不摧——好香啊!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案例文本的有效利用——基于“朴素”质性研究的视角

下一篇:在解读分析中 学习领悟内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体会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