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分析:不要忽视师幼关系的边界
作者:余伟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4-02
故事背景:
田老师今年带中班,孩子们活泼可爱,经过一年小班,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够很好的遵守幼儿园的常规,也有了比较好的习惯。唯独有一个孩子——豆豆,从最初的淘气,到后来的抽动,让田老师担心且心疼。也恰恰是这个孩子,是田老师最喜欢的,她对他要求最严格、关心也最多。
豆豆还小,他说不出来原因,只是觉得田老师对自己比对其他小朋友要格外严厉、在意。小朋友都淘气,可是田老师更容易发现自己。同样都是批评,田老师批评自己更重一些,甚至有些夸大。好像自己的背后总是长着一双严厉、警觉的眼睛,无时无刻都在盯着自己,盯的好难受啊!浑身好像有一堆小蚂蚁,总是到处爬,晚上做梦也是幼儿园的事情。哎,要是不上幼儿园该多好!可是爸爸妈妈又不同意。
豆豆的妈妈也发现上了中班以后,孩子不太愿意上幼儿园了,有时候从幼儿园接出来,孩子好像不是很开心。看的出来,田老师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她很在意豆豆。经常会跟家长有交流,给他们很多指导。
直到一个月前,田老师和豆豆父母都发现豆豆开始有抽鼻子、挤眼睛、干咳嗽、吃手等行为,大家都着急了,尤其是田老师,从有这些动作开始,自己的眼睛就没有离开过豆豆,不停的提醒、纠正、没有想到这些症状反而加剧了。豆豆父母赶紧带孩子去儿童医院检查,结论是:儿童抽动症。
心理指导:
知道豆豆得了“抽动症”,田老师比豆豆的父母还着急,她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在豆豆身上,自己没有少用心思。
正当大家为此不知所措的时候,我接到了园长和家长的电话,他们都希望我能去一趟幼儿园,现场看看豆豆在幼儿园的表现,并能给教师和家长一些建议。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了中二班——豆豆和田老师所在的班级。孩子们都在区角玩游戏。田老师正在走动中,观察孩子们的自主游戏,偶尔有交流和指导,气氛非常和谐温馨。在一个角落,有个小男孩,长得干净秀气,眉宇间有一抹淡淡的忧愁,正静静的看书,不用猜,他就是豆豆。看到我来了,田老师赶紧走过来,用手指了指角落里的那个男孩——正好是我刚才留意到的。感到田老师在指自己,男孩本来平静放松的身体霎时变的紧张。“过来过来,儿子!”,田老师亲热的召唤。男孩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走了过来。“快叫余老师好”田老师指挥着孩子“跟余老师握握手”,田老师还在张罗着。我发现孩子的身体有些僵硬,表情不自然,眼睛不由自主的开始眨巴,咳嗽,我赶紧对田老师说:“不用忙,不用叫孩子过来,我只是在旁边看看,一切照旧进行。”
上午的活动结束了,孩子们午睡后,我在幼儿园的会议室约见了田老师。
“怎么样?余老师,豆豆有救吗?我能做什么?他这样的病会好吗?会有后遗症吗?”田老师很着急,忙不迭的问。比豆豆妈妈还上心。
我问田老师为什么这么着急,田老师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不知道为什么,从见到这个孩子第一眼,我就觉得在哪里见过他,豆豆比别的孩子明显的淘气,有自己的想法,思维也比较活跃,算得上是个天赋很好的孩子。后来我慢慢的意识到,豆豆为什么那么眼熟?因为他非常像我儿子小时候:长得很像,行为做派像极了,机灵活泼、敏感细腻、脾气着急、眉宇间时常有点淡淡的哀愁……
说起自己的儿子,田老师禁不住心痛,又和我分享了一段不愉快的经历——由于当时自己太年轻,处理问题草率,结婚没多久出现了矛盾,婚姻关系不好,大概从儿子三岁起,家里就不太平,吵架成了家常便饭,终于在孩子五岁时离婚了,离婚时因为自己父母的干预,怕孩子跟了自己将来不好再成家,孩子判给了父亲,从那以后,她就很少看见儿子。直到有一天派出所的警察找上门来,才知道孩子因为触犯了法律,被判了刑。听到这个消息,田老师感觉世界都崩溃了。其实,这些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深深的懊悔中,如果自己当时再宽容、忍耐一些,婚姻也许不会走到尽头;如果当时离婚,自己再坚强、有主见一些,儿子就不会判给前夫;如果离婚后,自己对孩子在多一些关心、教育,儿子就不会触犯刑律进了监狱。
但是所有的如果都只是如果,一切都不能重来。当遇到豆豆时,田老师感觉到也许是上天给自己的一个机会,帮助这个孩子——这个像自己儿子一样的孩子,可能自己内心的自责会减轻一些。
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是田老师面对豆豆发生了“移情”,过多的关注给了豆豆不能承受的压力,于是,我把话题又拉回来,继续和田老师聊豆豆的情况。
“其实,豆豆这种表现不是病,你不必太紧张,抽动只是一种行为,不是很要紧,还不能算作‘病’,只要环境改变,行为就会很快停止。”我说。
“那怎么改变?快告诉我,家里和幼儿园怎么配合?”田老师继续问。
“你愿意改变吗?”我问田老师。
“当然!我每天来幼儿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豆豆!我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田老师动情地说。
“我会说几句不好听的话,你能接受吗?”我试探着。
“只要对豆豆好,我都能接受。”
“首先,豆豆不是你的儿子!豆豆有父母!”
田老师有些惊愕。
“其次,你不是豆豆的妈妈!你只是豆豆的老师!”
田老师面露不悦“儿歌里不是唱‘老师像妈妈’吗?我爱孩子有什么错?哪个家长不希望老师像父母一样的爱孩子?”
“你为什么爱豆豆?你也这样爱别的孩子吗?”我问。
“因为豆豆长得非常像我的儿子!我已经失败过一次,我担心豆豆也这样。对别的孩子我也爱,但是跟豆豆不一样。”田老师有些伤心。
“豆豆的家庭跟你的家庭一样吗?豆豆父母的婚姻状况怎么样你了解吗?”我接着问。
“不一样。他的父母关系不错。但是,我还是担心。因为他太像我儿子了!”田老师还是有些担心。
“你的儿子今年多大了?豆豆跟你的儿子生活在一个时代吗?”
“我明白了。余老师,接下来我该怎么做?”
“在称呼上,不能再把豆豆叫‘儿子’。这样容易给你自己造成错觉和不良暗示;其次,降低对豆豆的关注,平均分配你的爱和关注给每个孩子,也就是眼睛不要只盯着豆豆,记住:人是经不住看得,尤其是孩子。最后,如果你对自己的儿子有很深的愧疚,建议你自己主动去修复和弥补,主动去找你儿子。”我建议。
“他会理我吗?”田老师泪流满面。
离开幼儿园之前,我去找了园长,给她提出了一个建议,给豆豆换个班级,因为田老师的问题不是一次谈话能够解决的,园长同意了。
案例分析:
师幼关系不能等同于亲子关系。在这个案例里,田老师没有分清楚这一点,导致了心理学意义上的“移情”:错误的把豆豆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试图弥补自己没有尽到的母亲的责任。补偿的心理让田老师迷失了自己的职业身份,也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伤害。导致幼儿由于压力过大,出现抽动症状。
另外,每学期的开学,各个幼儿园都会调整教师、更换班级教室,这些做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有利的:给幼儿创造新鲜的环境,锻炼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我们要能够给幼儿一段时间,幼儿刚开始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内心是惶恐不安的,由于能力发展的局限,会有各种各样的成年人看起来不能接受和理解的“问题行为”,这时候,非常需要教师的宽容和理解、包容和接纳。如果教师总是处在挑剔、监督、纠错的状态,幼儿就会更加局促不安、导致或加剧“问题行为”。
参考建议:
根据该案例中反应出来的问题,我给广大幼儿教师总结了八条教学建议。
1.新学期开始,尤其是更换了教师和教室的班级,新接手的教师不要急于给幼儿提要求、建规矩。应该把跟幼儿建立亲密关系放在第一位,熟悉了解孩子、帮孩子熟悉教师,熟悉新的班级环境。
2.对班上“个别”的幼儿,可以通过原班级的教师了解情况。如果原班级教师的评价与自己观察到的结果不一样,要深入反思具体原因,避免因为自己的原因带来偏见。
3.如果教师因为个人原因或偏见产生“移情”,要马上深入反思,必要时刻,可以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区分和隔离,建议远离该幼儿,避免给孩子造成伤害,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告知领导或其他同事,请他们帮助提醒自己。
4.作为教师,时刻提醒自己“我只是教师,我不是孩子的父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5.当教师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无法引导和处理时,不要试图尽快解决问题,可以先听听同事的意见和家长的反馈,以及他们的处理方法。
6、当孩子的一些行为让教师的情绪失控时,建议先进行自我反省,问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会让我生气?也许孩子恰好让你看见了童年的自己,这个时候,要处理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教师自己童年的创伤。
7.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是教师就是“万能的靠,也不要因为自己见孩子多,就认为自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在不同的环境。
8.教师只是学生的“重要他人”,永远不要用“父母”的心态去教育学生。这是职业界限,对孩子和教师都是有帮助的,避免我们盲目和感性。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关于幼儿教育中师幼关系,想听...别傻了姑凉阅读人气:1093
- [教师工作]如何让孩子不要吵闹叶叶落落阅读人气:1645
- [教师工作]说明营养与幼儿发育之间的关系风追逐阅读人气:1801
- [教师工作]教师如何与园长处理好关系?花语阅读人气:960
- [教师工作]环境创设与幼儿的关系小雨丝阅读人气: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