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来我班之后……——帮助幼儿认识情绪

作者:康伶华 陈红  来源:北京市顺义区马坡中心幼儿园  上传时间:2009-12-28

 

2008年10月,我园成为《比比和朋友》情绪健康与社会性发展教育方案的第一批基地园。在接受了课程培训后,我们开始了《比比和朋友》的第一单元活动,目标是帮助儿童认识负面情绪,包括悲伤、愤怒、烦恼、妒忌、紧张等,并学习应对这些负面情绪的方法。
无限期盼到无比失望
通过培训,我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迫不及待地迈出了实践的第一步。但正应了那句老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活动中,我们的语言贫乏、苍白乏味,孩子的反应机械、单调。孩子们对来自异国他乡的课程方案很不适应,无论教师如何引导,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还是老一套。
我们刚刚被点燃的激情一落千丈。为什么幼儿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幼儿怎么就只会重复相同的语言呢?活动效果与我们期盼、预想的差距甚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改变呢?
痛定思痛到寻根溯源
活动后,我们进行了深入反思。首先,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把我们熏陶成为含蓄的民族,我们已经习惯把心事藏在心里。要改变这种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其次,教师对《比比和朋友》方案的教育价值理解不到位,在活动中缺少对幼儿有效的引导。最后,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家长的教育水平都不是很高,教育方法单一。
因此,教师要做好《比比和朋友》教育方案的宣传工作,让家长了解我们在做什么,尽量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合作,调整不适合的活动内容,比如舍弃课程中离农村孩子生活较远的情境,利用一些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具体情境,讨论应对策略,使孩子们有的可说。同时,教师要挖掘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每个环节的核心要素,围绕目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活动前的设计、活动中的引导和活动后的反思都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催化剂,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掌握、在生活中运用各种应对策略。
有意引导到无心收获
通过我们的调整,第一单元的活动越来越顺利,孩子们逐渐知道了人愤怒时的表现,在什么情况下会妒忌,紧张时会出现哪些身体反应以及如何应对、缓解这些负面情绪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在建筑区里,6岁的小林和小曾一起搭了一座别致的高楼,我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完善,稍后向大家展示。可我刚走到益智区,只听到哗啦一声巨响,建筑区的所有建筑都倒下了。我回身一看,只见小曾瞪着小林:“你干什么呢?” “我,我,不小心……”小林小声说。“你为什么不小心?一会儿,让小朋友看什么?”小曾很生气。
看着他们僵持,我突然想到何不利用幼儿们身边的情境,帮助他们巩固学过的知识。
于是,我对小曾说:“小林现在的身体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哪种情绪表现呢?”
小曾一愣,可能没想到我会这么说。但她反应很快,马上兴奋地说:“老师,他紧张了。”
“为什么?”我追问。
“您看,小林头上都是汗,说明他紧张了。”
“他为什么紧张?”我再次追问。
小曾腼腆地一笑,狡黠地说:“因为我‘愤怒’了呗!”说完,她转过身对小林说:“没关系,我们重新搭。”
看到两个孩子和好如初,又一起忙碌起来,我感到十分欣慰。
编辑:cicy
 

上一篇:教学反思:失败后的反思

下一篇:幼儿园教学反思:大班语言活动《老鼠娶新娘》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