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在故事中学数学

作者:徐苗郎 李慰宜  来源:卢湾区复兴中路第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09-10-24

 

《金老爷买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绘本故事,作者通过诙谐的故事情节,带着苏格兰古朴风格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富有但缺少智慧的金老爷一次次犯错的有趣过程。通过比较不同钟面上所显示的不同时间,以及金老爷一次又一次上楼、下楼来到不同房间的复杂变化,该故事不仅具有帮助幼儿识别钟面时间的显性价值,还蕴含着“时间在不断流逝”这一幼儿很少察觉到的关于时间的重要特性。
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识别钟面时间的经验,但他们的经验大多停留在对于整点、半点等静态时间的认知上,通过将这一故事设计为大班数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体会时间的流逝性,这对于提升幼儿对时间的认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其实,利用文学作品开展数学活动,不仅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次难度较大的挑战。因为,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凸显文学作品的价值,还要充分挖掘故事中所蕴含的数学活动方面的价值。就《金老爷买钟》而言,我们在开展相关的数学活动时,不仅要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还要利用文学作品积极推动幼儿对于时间概念的重新建构。
最初,我们将“故事”和“数学”作为两条并进的线索,采取一边讲故事,一边识别时钟的方法,但这样既破坏了故事原来的趣味性,也没有达到使幼儿认识到“时间在不断流逝”的效果。经过修改以后,我们采取以故事为主线,通过金老爷一次次买钟的线索,将有关时间流逝的讨论贯穿其中,让幼儿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关注故事中金老爷在上楼、下楼时,时间也在不断流逝的内涵。
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我们认为,这样的活动设计作为师生共读类型的活动是合适的,但如果要凸显故事的数学活动功能,还是有所欠缺,理由有二:其一,故事中对于时间流逝的解释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气呵成,如果中途停顿下来插入讨论,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幼儿对这一内涵的体验:其二,在活动中,幼儿自始至终都是跟随着教师的思路,缺乏通过直接操作获得的直接体验。为此,我们重新对活动方案进行了修改,确定了活动的三个主体部分。
第一部分:由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在讲故事前,教师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如金老爷家里有钟为什么还要买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活动中,教师在不打断故事情节的前提下,强化幼儿对问题的思考。故事讲完后,教师就以上问题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看法。
第二部分:开展拨钟找答案的操作活动
在操作活动环节,引导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拨动指针,体验时间不断向前的过程,并联系金老爷不断对钟的故事情节,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楼上的钟在走的时候,楼下的钟在走吗?看得见的钟在走,看不见的钟会停吗?引起幼儿积极思考,在操作中自己去寻找答案。
第三部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通过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时间的流逝性,这一部分既能检验幼儿在前两个部分已获得多少新经验,又能进一步拓展幼儿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于是,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教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讨论“究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时,幼儿说出了各自的理由:“钟一直在走的。”“金老爷把走路的时间给忘了。”“金老爷只记住原来看到的时间,以为这个时间永远不会变,这是不可能的。”
在拨钟找答案的环节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了更多的解释,如“楼上的钟在走,楼下的钟也在走,只不过金老爷没有看见”“无论上楼还是下楼,时间都在不断向前走”“所有的钟都同时在走,时间不会停在原地等金老爷”“如果有一个钟不一样,那这个钟就是不准的”“无论看见或看不见钟,就算家里没有钟,时间也是一样不断向前走的”……
本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对该活动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
一、通过问题,进一步提升经验
幼儿将时间的流逝解释为“忘了走路也需要时间”“忘了看不见的那个钟也在走”,这说明幼儿对于时间这一特性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直观的体验上。为了进一步帮助幼儿提升经验,我们建议增加“原来看到的时间和现在看到的时间有可能一样吗”这一设问,引导幼儿去发现,金老爷的错误就是把原来看到的时间和现在看到的时间作比较,一直以为现在看到的时间应该就是原来的时间,从而由幼儿自己得出“时间流逝”的结论。
二、联系生活,进一步迁移经验
教师在活动中选择了汶川大地震中青川中学师生脱险的事例,以真实发生的事件引导幼儿真切体会时间流逝的重要性。
我们还可以利用与幼儿日常生活直接相联系的实例,如整理玩具、上下楼梯、全园集合等,引导幼儿进一步迁移已获得的经验。
附活动设计方案:
大班数学活动:金老爷买钟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识别时钟上的整点、半点和分钟,感知时钟与时间变化的关系。
2.开展有关时间的探索,初步发现时间的流逝性。
活动准备
绘本《金老爷买钟》、自制大钟面一个、金老爷家的四个钟、PPT、幼儿人手一个小钟。
活动过程
一、讨论对时钟的认识,关注故事中所出现的问题
1.讨论时钟的用处,为什么许多人家里都有时钟。
2.观察绘本的封面图画,了解故事名称,带着问题听故事:金老爷家里有没有钟,在哪里?他家有钟为什么还要去买钟呢?究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
二、听故事,交流各自的看法
1.听教师完整讲述《金老爷买钟》的故事。
2.关注教师根据故事情节不断拨动钟面所发生的变化。
3.教师讲述故事时强调以下内容,供幼儿思考,但不展开讨论。
第一段:究竟是阁楼上的钟快还是卧室里的钟慢。
第二段:强调金老爷对钟时,不断与第一时间看到的钟面作比较。
第三段:为什么屋子里没有一个钟的时间是相同的。
第四段:跟着钟表师父一起对钟时,一次又一次地发现钟表师傅的表与金老爷家的钟的时间完全一致。
4.讨论“究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引导幼儿说出各自的理由。
三、操作活动:拨动小钟找答案
1.每人一个小钟,跟着金老爷买钟的故事情节,一起拨动小钟找答案。
2.观察指针行走的方向,懂得钟表倒拨易损坏,况且把钟表倒拨,时间还是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3.引导幼儿通过拨动小钟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金老爷来到阁楼上时,下面卧室里看不见的钟是几点。
问题二:金老爷跑到卧室时,餐厅里的钟是几点,下楼的时候钟在向前进还是向后退。
问题三:卧室里的钟是4点26分时,其他的钟分别是几点。
问题四:金老爷买好表回到家正好是6点,他家会不会有一个钟不是6点。
四、进一步体会时间的流逝性
1.联系故事提出问题:是不是每次上楼、下楼用的时间都一样。
2.运用生活实例,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
◆实例一
汶川大地震中,青川中学的一楼学生用了半分钟到达操场,二楼学生用了一分钟到达操场,三楼学生用了一分半钟到达操场,他们终于全部脱险。两分钟以后,地震发生了,两位教师为了让学生脱险,没能及时逃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思考:楼上和楼下学生撤离时分别用了多少时间,撤离过程中时间是否在不断向前;两位教师知不知道时间在不断向前走,当危险越来越近,他们为什么不逃离现场。
◆实例二
早晨,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做游戏,9点开始做早操。一楼有两个班级,一个班在搭积木,另一个班在看图书,结果看图书的班级准时到达操场,搭积木的班级却迟到了,为什么?怎样才能不迟到? (因为整理积木比整理图书需要花的时间多,提前整理积木就不会迟到了。)
二楼也有两个班级,一个班在搭积木,另一个班在看图书。他们同时下楼,结果,搭积木的班级准时到达,看图书的班级迟到了,为什么?怎样才能做到准时?(因为两个班级下楼速度的快慢不同,排好整齐的队伍快速下楼,就能准时到达了。)
编辑:cicy 

上一篇:从“无业游民”到“售票员”——阿凯的游戏经历及启示

下一篇:认真解读:设计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