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反思――转变教师角色意识,适当调整教育行为
作者:左凌 来源:《学前教育》2004年第5期 上传时间:2006-11-16
幼儿教育反思――转变教师角色意识,适当调整教育行为
《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虽然《纲要》所提倡的观念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但如何将新观念在实践中转化为相应的教育行为,从而建立起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首先遇到的难点。如在一次“从1到10”的唱数数学游戏中,孩子们最后用雪花片一边摆放一边数数,出现了我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多种情况:有的孩子将10块积木摆成一个横排;有的孩子摆成两个横排;有的孩子摆成两个竖排;有的孩子在装材料篮子的四个角摆放;有的孩子甚至插接雪花片边数边玩等。孩子们的想像极为丰富,数数方法多种多样,积极性非常高。但是面对这种意料之外的情况,我只想到要完成预定目标,而没有及时调整相应的教育策略和行为,因此失去了与幼儿深人互动的契机。
这次活动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当幼儿的反应与教师预设的情形不一致时,怎么办?是尊重孩子的权利,顺应孩子的需要,及时调整,构建师幼互动活动,还是强行把他们拉回预定的轨道?对照《纲要》精神,我认为转变教师角色意识、适当调整教育行为是贯彻实施《纲要》的关键。教师应该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机会与幼儿积极互动,那么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的水平和能力。
不久,在准备“合作分享真快乐”的活动时,我想在活动中有机渗透数教育,让儿童获得有关“二等分”的知识,于是预设了这样一个弹性目标――“尝试用二等分的方法解决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用来绘画的纸不够用。真实活动时,出现了这样的合作分享情景:有的孩子把纸对折,打开后一人画一半;有的孩子在纸上画一条线,一人画半边;有的孩子两个人一起画;还有的两个孩子轮流画。这与我让孩子用对折分纸感知二等分的设想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继续按照原计划进行,那将重蹈覆辙。于是,我及时调整了目标和活动内容,鼓励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纸不够用,怎么办?经过这样的调整,幼儿的兴趣一直很浓,取得了好的效果。
这个案例让我反思到,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教师的计划有差异时,应该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果儿童的行为领先于教师的目标,那么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反之,若教师的预设目标高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通过努力也难以达到,那么教师则应及时降低目标,调整策略。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既是幼儿的伙伴,又是引导者,在参与中支持幼儿的“工作”,鼓励其尝试和探讨。
本学期开学时,孩子们都同意老师提出的取消佩带进区标志牌、以限定人数均衡分配各活动区人数的规则。但在一次区域活动时,娃娃家出现了18个人的情况。孩子们都知道各区只能容纳5个人的规则,但他们还是想按自己的意愿活动,没有一个人主动离开,也不知道怎样解决。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简单地以老师的身份来指挥幼儿谁该玩或谁不该玩、谁走或谁留,而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在现场的讨论中,孩子们认识到人多很拥挤,也不便于活动,最后以不少幼儿的自动离开而解决。现场的问题解决了,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也就随之终止了呢?活动区活动结束后,我继续引导幼儿讨论,商量怎样能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嘉嘉小朋友提出的恢复使用进区标志牌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从那以后,活动区活动再没出现类似的情况。在这个活动中,由于老师对班上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点把握不准确,更改规则后导致问题产生,好在发现问题后,教师没有自行解决了事;而是以引导者角色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己想出解决策略。
这个事例让我感觉到,活动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来解决。教师要把握时机,延迟介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幼的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达到师幼活动的协同。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只关注儿童不关注教师,那么教师就无法发挥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作用;如果只关注教师不关注儿童,那么儿童就不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幼儿的需要,给予幼儿充分发展的机会,可能实现适当地调整教育行为,从而使幼儿得到适宜的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落实《纲要》精神的重要途径,只有在理解其内涵并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努力向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前进,才能达到师幼的协同发展。同时,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也产生不少困惑,如什么才是教育的时机?怎样才能敏锐地察觉并抓住时机?抓住时机后,应该怎样及时地调整教师的教育策略才不至于错过时机……这些都是今后需要通过实践来解决的问题。
点评
“当幼儿的反应与教师预设的情形不一致时,怎么办?是尊重孩子的权利,顺应孩子的需要,及时调整,构建师幼互动活动,还是强行把他们拉回预定的轨道?”这是许多幼儿教师在和幼儿进行互动时经常感到困惑的问题。每一位认真负责的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都是经过充分准备的,从活动的设计到具体材料的运用,花费了不少心思,可在具体的互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境遇,任凭你怎样努力、怎样苦口婆心,孩子就是不买账。就师幼互动行为进程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教师在这个关口所做出的行为选择直接决定了师幼互动行为的本质,“是以孩子为中心、跟随孩子的兴趣,还是以精心准备的教育方案或教育计划为中心,让孩子归属于教师设定的轨迹?”如果选前者,不仅教师的教学思路会被肢解、打乱,甚至教师本人还会因此招致诸如“教育、组织能力不强”的负向评价;如果选后者,借助权威所特有的强制手段把孩子拉回到计划之中,孩子存在的价值似乎与教师完成整个预设教育过程的道具无异。
“怎么做,合适呢?”重庆市渝中区实验幼儿园左凌老师结合自己对实践工作中的典型教育实例的思考,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只关注儿童不关注教师,那么教师就无法发挥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作用;如果只关注教师不关注儿童,那么儿童就不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幼儿的需要,给予幼儿充分发展的机会,才能实现适当地调整教育行为,从而使幼儿得到适宜的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当然,要达到对幼儿需要和教师教育行为的双重及有效关注,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性工作,那就是寻找合适的教育时机、寻找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这项工作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具体的做法需要我们花大力气探讨。
- 相关博文:
- 《幼儿喜欢的教师教育行为》读...小陆阅读人气:1194
- 2017年幼儿教育行业分析scwh2017阅读人气:405
- 幼儿教师如何教育自己孩子光脚丫阅读人气:2799
- 幼儿园教育方法:幼儿教师语言...蒲公英的约定阅读人气:1534
- 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幼儿教师的待...janis阅读人气:2982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如何写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紫晓阅读人气:3092
- [教师工作]幼儿园老师如何写好教育反思?紫晓阅读人气:1136
- [教师工作]关于幼儿教育中师幼关系,想听...别傻了姑凉阅读人气:1093
- [园长管理]幼儿教育教给孩子什么?阅读人气:1622
- [教师工作]幼儿教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yingqun阅读人气:1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