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东:站在儿童这边

作者:刘晓东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15-06-25

  2015年4月中旬,河南洛阳一所幼儿园给家长分发了一些幼儿读物,请家长带回家和孩子一起共读。然而,让幼儿园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其中一本图画书《我为什么讨厌吃奶》“闯了祸”,因为书中有“妈妈洗澡慢腾腾的,一定是因为洗奶太费事”“爸爸的奶长着毛,我就更不喜欢了”等内容,有家长表示这些话“大人读起来都脸红”,如此“赤裸裸”的话语,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毒草”,于是向媒体举报。新闻播出后不久,当地教育部门也下发文件,要求各幼儿园开始“排查”。

  在信息飞速传播、个人发表观点便捷的今天,这件事迅速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不少读者表示诧异与愤怒——幼儿园就是教孩子这些吗?也有部分网友认为,这本图画书没有那么不堪,只是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刚有了弟弟或妹妹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更有妈妈现身说法:生了二胎后,每次喂老二吃奶,老大会哭着说“这是我的妈妈,我的奶奶”,在孩子眼里,这是饭,是妈妈。与此同时,还有不少阅读推广人、童书编辑、幼儿教师参与到讨论中,对认为这本书是“毒草”的家长、媒体和相关部门进行“讨伐”。很快,回过神来的家长和媒体仔细阅读了这本书,认识到是自己“理解有误”“看儿童绘本不能‘戴眼镜’” ,一场关于图画书的“误会”终于解开。

  随后有人感叹,这一事件说明国人普遍缺乏良好的性教育,所以看到一点点关于性的字眼,就犹如接到烫手山芋,莫名惊恐、恼怒。然而在本刊看来,这件事情之所以能成为被媒体报道、被教育部门关注的“新闻”,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基本观念的问题:如何看待儿童和童书?也就是说,时至今日,在“尊重儿童”“从孩子出发”的口号被呼喊数年的今天,依然有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站在成人的角度,去揣摩孩子的想法、看待孩子的生活,用成人的道德体系去评判孩子的行为,评价一本孩子读的书。相比之下,事件所透射出的这一点更让人失望,但又让我们深感“儿童的发现”任重道远。

  所以,我们特地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刘晓东教授和东方娃娃杂志社周翔主编分别从“儿童和儿童教育研究者”及“图画书作者、童书出版人”的角度,对此事说出自己的看法。

  =====

  作者: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近来,儿童图画书《我为什么讨厌吃奶》被推到风口浪尖。某些幼儿家长读到书里有关“妈妈的奶”的图文,以为会伤害幼儿,便举报到媒体上。与部分家长的举报相呼应,某市教育行政部门将其界定为“不雅幼儿读物”,认定这些读物“给幼儿身心健康带来伤害,给我市学前教育形象带来不良影响”。该教育行政部门为此专门下发的文件(《关于在全市各个幼儿园开展幼儿读物及家长读物逐一排查的紧急通知》)云:“为及时纠正此类低俗行为,最大限度降低此事负面影响,经市教育局党组研究决定,在全市进行各幼儿园幼儿读物及家长读物逐一排查工作,特别是对非法和盗版读物重点排查。”《通知》要求所有幼儿园在2015年4月20日将排查结果上报教育局。

  《保育与教育》杂志的编辑希望我对此谈点看法。我不揣谫陋,妄提拙见如下:

  1.如果我是教育部门的主管,我也会发文“逐一排查”。也就是说,我对相关教育部门负责人是“理解”和“同情”的。这是成人世界的事情,而成人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如果我是领导,在舆情汹汹的情况下,我也会制定类似文件。为什么?“你懂的”。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个人认为,该图画书“不雅”、“低俗”,有“负面影响”,会“给幼儿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2.幼儿看这本图画书绝不会感到“不雅”。类似图书对幼儿身心健康非但无害,反而有益。

  3.成人的世界和幼儿的世界是不同的。成人看到该书藏“淫”,幼儿是绝对看不到的。成人看到藏“淫”,于是以为对幼儿有害。但幼儿看不到该书有“淫”,何害之有?该书集中描绘的是妈妈的“奶”(乳房),是小婴儿的粮仓;民间有“家中有粮,心里不慌”的说法,妈妈在,妈妈的奶在,就意味着粮在,爱在;妈妈在,妈妈的奶在,粮在,爱在,在幼儿看来这是大好事,何害之有?

  4.不能用成人的眼睛,替代儿童的眼睛;不能用成人的需要,替代儿童的需要;不能用“成人世界”替代“儿童世界”。儿童有自己的眼睛,儿童有自己的需要,儿童有自己的世界。儿童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建设自己心灵;儿童的需要得到正当的满足,才有可能健康成长;儿童是在展现自己的独特世界时实现自己的成长的,儿童的生活本身就是儿童的现在进行时态的成长。

  5.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都是人的世界,两个世界有许多东西是一致的,但又有不一致甚至相抵牾的东西。有个英语谚语说,“一个人的美食是另一个人的毒药”(One's meat,another's poison),图画书《我为什么讨厌吃奶》便被某些成人视为毒药,更被视为幼儿的毒药——可事实上,对幼儿来说这是美食,不是毒药。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成人对该书的判断都跟幼儿对立起来。事实上,我在媒体上看到一帮成人站在该书一边,站在幼儿这边,与更多的成人对立起来。他们是因为站在幼儿这边,所以才站在该书这边的。我希望更多成人能站在幼儿这边,站在儿童这边。

  6.不愿意站到儿童这边的成人,尽管也可能是出于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但由于不理解儿童的世界是不同于成人的,不理解儿童成长有其自己的不同于成人的需要,因而肯定会好心办坏事——他们以为他们建筑的是保护童年的铜墙铁壁,但却断绝了儿童喜爱的粮草,因而他们建设的,其实是一个与童年为敌的社会。

  7.多说几句。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意识到成人应当站在儿童那边,譬如老子主张“复归于婴儿”,孟子主张“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明末时期的李贽更是在思想上建设了以“童心”为核心的社会、文化、政治、伦理体系。(遗憾的是,李贽因此被下诏狱而自戕。李贽的下狱自戕,是与中国丧失其现代化机遇紧密相连的。)这些纯正的中国思想,不只是中国的精神遗产,也是人类的思想财富;不只是属于历史和传统,更属于中国的明天和人类的未来。老子、孟子、李贽等人关于“婴儿”“赤子”“童心”的思想,会成为人类未来的、理想的、人道的、复归于人自身本性的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道德建设、政治建设的基石。我相信,这些思想一定会在未来世界发出更绚烂的光芒。

  8.“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世界是儿童的,也是成人的;世界是儿童以及与儿童站在一边的成人的,也是站在另一边的成人的。在这次“妈妈的奶”事件中受伤的,不是幼儿,而是那些认为该书不雅的成人。其实,那些成人的身心也没有受伤,受伤的是他们的儿童观、教育观、伦理观、文化观。如何对待这些成人?那就要研究他们在该书图文中所看到的“淫”到底是什么东西。不宜以“淫者见淫”嘲之笑之而了之。我们应当向他们讨教:“淫”藏在哪些文字和画面里?这背后起作用的是复杂的文化传统和这些成人的阅读心理。既然家长有权利了解自己孩子的读物,那读物的作者就有义务考虑到这部分家长的焦虑和关切。此事不关风和月,相关的考量其动因并不复杂,我无非是建议图画书的作者,在坚定地与儿童站在一边的同时,如何人道地对待这部分家长的特殊需要,如何同情地对待幼儿与具有保守心态的父辈祖辈一起阅读时的不便。该图画书在这方面不是没有改进的余地。至于让这些成人马上主动地站到儿童那边,这则要从长计议。别说是普通家长,即便是学术界,乃至教育理论界,能够与儿童站在一边,能够支持儿童本位教育的,在当下的中国依然是少数派。

  9.然而我相信,中国未来的教育一定是儿童本位的教育,人类未来的文明一定是儿童与成人互哺互补的、复归于人的天性的文明,即崇尚赤子与童心、“复归于婴儿”的文明。(来源:《保育与教育》)

上一篇:农村幼儿园之如何利用身边教育资源经验分享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家园之间有效互动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