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仅是玩玩而已吗?

作者:邱学青王雪菲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传时间:2017-10-10

  中国人说到“游戏”,常与“玩”字连用为“玩游戏”,又常会联想到“玩物丧志”“不务正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那么,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仅仅只是玩玩而已吗?幼儿园中的游戏又能给幼儿带来什么呢?也许下面的案例“搭高楼”会引发不同的思考。  

    案例:搭高楼  

    小蓝双手竖着搭好一块叉形积木,可是手刚松开,积木啪的一声倒了。小蓝指着倒下的积木说:“这不行,得有撑子撑着才行。”他从身旁拿起一块短木条柱子放在了叉形积木的内侧,又看到旁边小花搭好的叉形积木也倒了,就喊道:“这个不结实!”话音刚落,小黑立好的积木也倒了。小蓝说了句“不用撑子嘛”,然后将一块半圆形积木轻轻嵌进面前的叉形积木里,又挪到小花的位置上,帮着嵌好半圆形积木。  

    小黑开始搭上第三层,搭好木板后,跪在地上嵌入半圆形积木,可是一下子将半圆积木推倒在桌上,搭在上面的板子晃了一下。小黑双手扶着叉形积木不动,小蓝过来似乎想帮忙,但还是晃到了叉形积木。第三层就这样哗啦一下散架了。  

    众人看着落在地上的积木,小黑提议:“先把下面的搭好,下面搭好,再搭上面。”对面的小花作出回应:“对呀,先把下面的搭好。”在小黑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嵌好叉形积木,在积木的内侧立上短的木柱,第三层很快搭好了。  

    高楼渐渐搭至小黑的脖子那么高。小蓝笑着说:“等等,上面应该有广告的!”说完快步走向积木架,拿回两块长条积木,一边放到平台上一边自语:“广告、广告,不错嘛,这广告。”之后又拿着一块拱形的积木走到高楼旁,边放拱形积木边说:“二楼可以架个桥过去。”   

    小黑听后说道:“但是,我们要分出来回呀,要不然他们乱走,挤死了。”边说边用手比划:“这边是回,这边是来。”

    小蓝摆好后,说:“这边都有那个‘可以刷卡的门’。”说罢开始低头摆弄手中的积木。  

    小黑则用刚才的长条积木作支撑,用木板继续在高楼上搭建第四层。  

    一旁的小花似乎想让支撑第四层的长条积木的边缘与下面第三层木板的边缘对齐,但在调整的时候,晃倒了第三层下两个相向而立的叉形积木。  

    小黑“哎呀”一声,懊恼地看着小花。小花解释道:“它不平!这个不平!”一旁的小蓝看着倒下的两个叉形积木,惊奇地说:“有两个也搭得住!”   

    解读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探索  

    在成人的世界里,游戏或许只是在繁忙工作后娱乐身心、休闲放松,或者在无聊情况下打发时间的一种活动。而对于年幼的幼儿,游戏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心情的愉悦,还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  

    探索1:积木不结实,可以用撑子撑  

    布鲁纳提出,游戏增加了幼儿的行为选择,有助于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幼儿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又形积木总倒,导致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在于作为支柱的叉形积木自身的稳定性并不强。这种积木只有大约两厘米的厚度,三个受力面的面积都不是很大,又形部分的两个受力面间又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很容易被碰倒。而当一块又形积木受到晃动,上方的木板也会跟着晃,最后殃及到整个第三层。搭的过程中幼儿显然已经意识到叉形积木“不结实”,解决的办法也顺应而生——“用撑子撑着”,也就是把半圆形积木嵌入叉形处,在积木的底端填入一个支撑。  

    接着,幼儿又在积木的内侧立上一根短木条柱子,似乎是用这种方法给又形积木再从后面设一个支撑。当第三层散架的时候,小黑一脸失望地望向老师,但老师并没有说什么,那么幼儿只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处理这次“事故”,他们的对策是“下面先搭好再搭上面。”支撑的积木嵌合好了后,第三层很顺利地搭起来了。  

    因为游戏的不确定性,幼儿在游戏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次游戏中幼儿面临的是又形积木总倒这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他们自己想到了“用撑子撑着”“下面搭好再搭上面”。作为更有经验的教师,显然知道幼儿采用的办法并不是最好的,但如若直接插手,比如让幼儿更换支柱,那么幼儿便失去了自己动脑、动手进行解决的机会。  

    探索2:原来两块积木也搭得住  

    积木可以看作是现实生活中建筑材料的缩影。幼儿可以利用手中的积木将头脑中的形象搭建出来。在搭建的过程中保持建筑的稳定也是幼儿需要时刻面对的问题。在反复操作积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直接的动手操作来获得保持建筑稳定的方法和经验。  

    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搭积木时,会在方形板子的四个角或四条边下方,各放一块相同长度、形状的积木,来把板子架空起来;或者在长条木板下,把相同的柱形积木摆成一排;当建筑搭到一定高度时,幼儿甚至会张开双手做保护状。这些都是幼儿用来架高以及保持建筑稳定的方法。  

    案例中,幼儿最初在搭第三层时,对于这种上端受力面比较小的叉形积木,众人是使用了最保守的方法——把积木围合成正方形,以此来支撑起第三层的木板。所以,当第三层下两个相向而立的叉形积木倒下而第三层整体没有塌时,小蓝才会发出“有两个也搭得住”这样惊奇的感叹,这是他的意外发现——两个相向而放的叉形积木也可以撑起第三层,小黑继续搭第四层时,便是只用了两块长条积木。  

    但是,当小黑搭好第四层后,小花又过去想要把支撑第四层的长条积木的边缘与下面第三层木板的边缘对齐,因为她觉得边缘不对齐就不平,不平高楼就容易倒。这里体现了小花对如何保持稳定的个性化的理解,也许就是在以往的游戏中所获得的经验所致。  

    直接经验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蒙台梭利曾说:“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当幼儿实地动手操作过了,一些抽象的概念便转化为具体的感知经验。幼儿在一次次的操作和运用中不断地内化、强化着这些经验。  

    理解幼儿通过游戏展现的理解和创造  

    游戏是建立在幼儿的经验基础之上的,反映着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游戏一开始,小蓝就兴冲冲地说搭建高楼大厦。搭建的过程中,不同的幼儿不断提出新的搭建内容,包括刷卡门、广告牌等。对幼儿来说,高楼大厦是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楼上的广告牌以及刷卡门的设置也都是幼儿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于是,在搭高楼的时候,幼儿心中这些关于高楼的经验便都表现出来。  

    同样,小蓝提出搭桥时,小黑认为“桥要分来回,不然他们乱走要挤死了”。为什么要有来回之分?为什么不分来回,“乱走要挤死了”?可能是因为小黑亲身体验过这种过桥经历,看到过人们在过桥时的不同走向,也体验过人多时桥上拥挤的状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让桥分出“来回”的想法。  

    在游戏最后的分享环节中,小黑向大家介绍了搭建的七层高楼:顶端的避雷针搜集到了电,可以往大厦里供电;人可以站在桥上看鲸鱼表演。现实生活中,避雷针是为了防止楼体被雷电击中的,但在幼儿这里,避雷针反而变为用来导电并为大楼提供电力的源泉;鲸鱼演出通常在水族馆里才可以看到,但在幼儿的介绍中,人们只要站在大厦的桥上就能看到鲸鱼的演出。也就是说,虽然幼儿的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他们在游戏时也不是对现实生活“照搬照抄”,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丰富的想象。  

    幼儿的经验来源很多,或许来自于幼儿的某次外出旅游;或许来自于某次教学活动;也或许是从电视中听到看到的。这次搭建游戏调动起幼儿这些零散的经验,有了这些经验的支撑,再加上天马行空的想象,也使得幼儿搭建的高楼大厦更加富有趣味性。  

    关注游戏与教育活动的联结点  

    《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但很多情况下,游戏只是包裹在课程外面的“糖衣”,被当成一种激发兴趣的工具,甚至被当作教学的附属品——一种对学习的奖励。  

    然而,如若细细观察幼儿的游戏会发现,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价值和教育契机。游戏特有的“社会性情境”可以让幼儿围绕游戏中发现的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形成“游戏一学习共同体”,从而为以对话和协商为基础的经验的“社会性建构”创造条件。  

    案例中,叉形积木总倒是幼儿搭建初始遇到的最大的拦路虎。针对这个问题,幼儿共同找到的方法是给叉形积木的下面和后面做上支撑。其实,这样的做法只是治标不治本,但这也恰好可以作为衍生另一个活动的契机。  

    游戏结束后,教师请幼儿介绍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的,其他幼儿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分享的过程里,幼儿间的想法不停地发生碰撞,对于碰到过类似情况的幼儿可以起到经验拓展或启发的作用;而对于小黑他们,在分享的同时也进行了反思:这样做是不是最好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大家也可以再次动手摆弄积木,验证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观察身边的建筑、查找资料,甚至参观工地、请教建筑工人等来获取更多的搭建知识。这些便是从幼儿的游戏中生发出其他富有意义的活动的可能。新获得的经验又将会再支持着幼儿向更高水平的游戏和成长迈进。  

    重视和幼儿一起发现游戏中的惊喜  

    虽然有时在游戏中,幼儿的表现会高于自身年龄水平或日常行为表现,但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并且较为零散,所以在游戏中仍然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教师自身要对游戏抱有肯定态度。如若教师本身就认为游戏只是玩玩而已,那么在实践中很难真正把游戏与教育融合在一起,也不大会愿意去发现游戏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其次,教师要积极地观察、融入幼儿的游戏,不随便插手,也不轻易地放过游戏中的闪光点。通过观察、与幼儿一起游戏,了解、发现幼儿的经验点在哪儿,哪些经验还可以得到提升或者丰富,调动身边诸如家长、园所、社区等各方面资源提供支架,创造有准备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大量的机会,支持幼儿尝试、探索,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编辑:cicy

关键词:游戏玩玩

上一篇:乱闯·创新·自制

下一篇:“游戏”之光——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幼儿游戏畅想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