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木偶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创新及运用

作者:张艺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心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7-08-25

  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而浙江民间木偶艺术也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种类繁多,如宁海、舟山等地的布袋木偶,象山、丽水、衢州的提线木偶等等。

  作为浙江省的一所示范性一级幼儿园,充分利用民间文化和艺术,将这些形象可爱、动态灵活的木偶引入到幼儿园活动中,不仅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更能利用木偶深受幼儿喜爱的特点,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社会合作能力以及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等等。我园在十多年的实践中,从传统木偶中筛选了适合幼儿游戏的木偶种类,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幼儿园游戏特点,对传统木偶进行了变化和拓展,在幼儿园游戏中创造性地运用,深受幼儿喜爱。

  创新传统木偶,拓展木偶种类

  在传统的木偶中,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根据这些传统木偶的种类,结合36岁儿童手指肌肉发展和控制能力,我们衍变出了一系列深受幼儿喜爱的创新木偶。这些木偶采用孩子身边随处可见的彩纸、布条、袜子等材料,通过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等形式制作,便于操作,能促进幼儿手指、手腕的灵活性。

  改良传统木偶,使其更加生动和易于操作

  在传统木偶基础上经过创新和改良的小木偶,在教学、游戏中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1.将手指作为指偶的一部分,使形象更生动有趣。

  指偶是从传统木偶中创生出来的一个种类。但普通的指偶一般只是将手指套入形象背后的指环内,摆动手指进行操作,提升小肌肉的灵活性。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对指偶进行了二次创新和改良:将手指作为表演形象的一部分,使形象更加生动可爱、灵活易演。经过二次改良的创新指偶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例如在小象的头部中间挖一个洞,食指从中伸出来,作为小象的鼻子;将小乌龟的身体下部打两个洞,孩子的食指和中指钻出来,作为小乌龟的腿;用半截纸筒芯做小兔子的头,套在食指和中指上,这两个手指伸直了变成了小兔子的耳朵。这样的二次创新,还可以衍变出跳舞的小姑娘(手指成为小姑娘的腿)、会说话的小鸭子(大拇指和食指成为小鸭子的嘴巴)、爬行的小青虫(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一起变成青虫的四条腿)等等。

  2.改变杖偶的连接材料,让幼儿能参与制作。

  传统的杖偶被应用到幼儿园以后操作更加简便。但相对其他木偶来说,杖偶以木杆连接玩偶的手足部位,制作略显复杂。因此,我们又对杖偶进行了二次改良。用硬性吸管或者塑料小旗杆作为操作杆,以孩子绘制的动物形象作为主体形象,以无纺布作为动物的服装,操作杆和形象之间用订书钉连接。这样的材料和制作方式不仅能让孩子直接参与制作,而且还能让孩子根据表演需要进行服装变换,提升孩子们游戏的乐趣。

  3.增加纸杯偶,让幼儿体会创造的乐趣。

  在传统木偶中没有纸杯偶,但纸杯偶可以作为桌面偶的一种,在桌上摆放、移动表演。只是纸杯偶变化较少,幼儿在游戏中容易玩厌。于是,我们将纸杯杯身剪开、对折,画上眼睛、鼻子、头发,手指捏住杯底动一动,就成了会开口说话的杯子偶了。经过二次创新的杯子偶,不仅富含制作的乐趣,而且还可以让孩子和杯子偶互动,更添趣味。

  4.简化提线偶,使幼儿容易操作。

  传统的提线偶控制线多,幼儿难以把控,经过幼儿园的创新变化后减少控制点和操控线,变得简单易玩。但以布料和木头为主要材料的提线偶对幼儿来说难以体验自制的乐趣。因此,我们在深入研究提线偶操控要素的基础上,对提线偶进行了再次改良,以更加适应孩子的制作水平和操控能力,使之成为孩子的好玩伴。

  在改良中,我们采用折纸、毛根来代替布料,以硬币、啤酒瓶盖或者木珠、塑料珠等有一定重量的材料代替木头,作为形象手部、脚部,增加坠感,使动作表演更加自然、灵活。这样的改良使幼儿可以将身边唾手可得的材料用来制作木偶,使表演更加顺畅,不再为淘不到木偶角色而烦恼。

  创新型木偶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

  ◆辅助教学,让集体教学活动更具吸引力

  首先是创新型木偶在导入环节中的运用。因为木偶形态可爱,再配上生动的角色语言,往往特别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适合于主角贯穿类的语言活动,使幼儿对角色有先入为主的效应。例如在绘本阅读《好饿的小蛇》活动中,老师利用袜偶小蛇形象,只要把手臂伸进袜子里,模拟小蛇的动作,就能吸引孩子的兴趣,使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语言活动中。

  其次是创新型木偶在主体环节中的运用。用木偶表演贯穿活动的形式可以用于情节性较强的故事,有比较强烈的矛盾冲突,通过一幕幕木偶表演,让幼儿跟随情节发展,引起情感共鸣。例如大班故事《老狼整容》中,通过一段段的布袋偶剧场表演,让幼儿进行分段欣赏,大胆猜测剧情发展和人物心理等。在精彩的木偶剧演出中,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与故事主角感同身受。而且在观看偶剧表演中,渗透了观看演出的常规,了解了偶剧演出的表演组成,包括表演谢幕的流程。

  最后是创新型木偶在结束环节中的运用。通过各种木偶的表演,在玩玩演演中,进一步复习儿歌或故事内容,体验表现人物特点,延伸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例如在小班儿歌《两只小象》学习中,通过将指偶套在手指上表演,孩子用自己的手指表现小象鼻子的灵活摆动,快乐地边玩边复习儿歌,满足幼儿摆弄指偶的愿望,促进幼儿间互动。同时有节奏地念儿歌并配合动作,更增加了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木偶游戏。让区域活动更多彩

  1.自主式游戏

  在表演区内,幼儿可以进行自主式木偶表演游戏。这是一个自娱自乐的过程,以幼儿自主自发为原则,教师只需提供环境与材料的支持,如表演方法的图示、木偶制作的图示,以及丰富的区域选材。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表演内容和角色。教师成为场务和观众,去聆听孩子的对话,观察孩子,为他们鼓掌,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才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建议。

  2.合作式游戏

  在表演区中进行合作式的木偶表演,幼儿既能独立完成自己的表演任务,又需要和同伴彼此配合,此类游戏主要以中大班幼儿为主。游戏前,幼儿要共同进行木偶角色的分配、道具和场景等的准备;游戏时,台词要相互衔接,语气、语调、声音要互相配合等,这些都对幼儿的合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起初,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做旁白或主角,几次以后,教师逐渐退出,幼儿自由表演。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表演。这样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幼儿间的合作越来越默契,越来越愿意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表演。

  3.联动式游戏

  这是木偶游戏的较高水平,整个游戏过程中以木偶将有关内容贯穿,融合互通了多个区域进行游戏,幼儿根据兴趣自主选择相应的区域。例如根据经典故事《三只小猪》,在各区域间进行联动式游戏。

  剧本设计区:幼儿根据所演出的内容画出所演节目的名称,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设计故事剧本。剧本可以根据原故事内容设计,也可以进行大胆改编或自主创编。如幼儿用画一画、贴一贴的方式设计创编了《三只小猪》故事剧本。

  木偶制作区:幼儿根据剧本内容选择多种材料,设计制作角色表演所需要的木偶道具、场景道具。幼儿制作好的木偶还可以在区域展示出售。

  演前排练区:根据角色需要,选择适合表演的木偶类型;根据剧本内容创编角色动作,创编角色对话;根据剧情需要进行配乐伴奏,分幕次或完整排练。

  表演观赏区:幼儿在排练后,更加自信大胆地进行木偶表演。他们主动招揽观众前来观看,并请观众对故事情节内容、表演情况进行评价。如《三只小猪》表演后,观众对剧目进行了评价,通过打五角星的方式评价了角色表情、动作、语言等。如在"我想说的"一栏,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绘图方式提出对本次演出的建议:小猪的动作幅度再大一点,声音再响一点,房子背景再大一点,等等。

  各区域相互联通,表演区的演员可以根据观众评价情况和自身表演感受,进行调整改变,可以调整演员、调整情节、调整内容,形成剧本的再次创作。整个游戏活动实现区域联动循环,不断生成新内容、新形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情感体验、表演技能、动作发展等呈现了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

编辑:cicy

 


上一篇:从"娃娃家""甜甜屋"到"家"

下一篇:主题游戏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探索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