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思共研的交流反馈
作者:刘洁 来源: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 上传时间:2016-07-26
幼儿教师教育活动展示活动,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全方位检验。每当教师组织幼儿半日活动结束后都会长长地舒一口气,但是紧张的心却不能放松下来,因为接下来的答辩交流同样考验着他们的专业素养。然而,2015年北京市幼儿教师教育活动展示活动的答辩交流却使教师减少了以往的忐忑,增加了几分如日常教研般的坦然。原来,评审小组改变了以往的问答方式,努力在短暂的时间内缩短评审人员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创造出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氛围、从而实现与教师共同面对幼儿园教育实践,共思、共研、共同提高的目的。请您跟随我们一起走进北京房山幼儿园小班陈大翠老师的答辩交流现场,共同经厉专家评审人员与教师的心灵碰撞与平等交流吧。
亮点优先,教师精神振奋
沈心燕老师作为专家评审组组长,以其独到的眼光捕捉到教师的精彩,以欣赏的口吻说出了交流反馈的开场白。
沈心燕:今天我们几位评审老师都非常钦佩这位老师,有两点令我们很感动:第一是园所原来参赛的老师有点特殊情况,陈老师勇敢地承担了这个任务,临时上阵,没有太多的参赛准备,真的是不简单!第二是陈老师带的是小班,孩子刚刚来园两个月,这是我们评审组看到的第一个小班活动,真的是看功底,不容易!
现在你先反思,之后我们进行答辩交流,你准备好就可以开始了。
(陈老师自我反思:略)
专家评审小组的刘洁老师,将答辩问题与现场情景相结合,强化活动的精彩环节,将教师的优势强化突出出来,与教师产生心灵的共鸣,以强化教师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
刘洁:陈老师你辛苦啦!看了半日活动,又听了你的反思,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在半日活动中,我非常关注你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过程。刚才你说发现孩子搭轮胎,特别高时你就介入了,这体现了你观察幼儿的基本功。老师什么时候介入和用什么方式介入,考虑的是什么呢?(停一下)就是支持孩子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这是我们观察后介入的目的。我们都被孩子的游戏现场所感动,孩子自主、勇敢、不怕挑战、克服困难,对于小班孩子非常的不容易。请你想一想,教师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孩子就会呈现这种游戏的状态呢?或者说孩子产生这种游戏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对活动现场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刘洁老师从教师组织活动中的精彩环节入手进行交流,教师很快被带入对现场的思考之中,从而放下了紧张的心理,与评审组开始了轻松的对话。
陈大翠:小班刚来园两个月,早晨我们班还有三四个孩子在哭呢!我们就尽量用多种手段安抚他们,像妈妈一样拉近孩子,跟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让孩子喜欢自己,所以孩子到吃早饭的时候就没事了。我们平常利用各种室内外游戏,创设一些情境,老师跟孩子一起玩,像妈妈带领着孩子一样。再有,我们多提供低结构的材料,操作没有对错,让孩子不受约束、不受限制地玩儿,有助于孩子发展想象力、创新能力。还有就是放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放手让孩子去操作。孩子玩轮胎时我之所以介入,是因为我看搭那么高了。我过去了也是鼓励、支持孩子,没有限制孩子,放手让孩子大胆地去玩。
刘洁:轮胎游戏活动中,非常可贵地体现出孩子的游戏精神和探索精神,这是孩子真正自主游戏的本质。你自己分析到了和孩子的关系、低结构的材料、放手,这些都非常好。还有就是,他不担心会被责怪,不担心老师会说我,孩子心理上感到很安全。
陈大翠:对,这样他才敢去玩。
刘洁:在放手这点上,你的眼神始终在鼓励孩子,所以孩子才能够大胆地进行探索。特别是当孩子把轮胎垒到一人多高的时候,其实那会儿我已经看到你很.揪心。
陈大翠:是,真的揪心。
刘洁:我看到了你那个时候思想上在斗争:要不要让他再继续搭下去?园长给了你鼓励的眼神,你就允许了孩子。最后你看到了孩子的精彩游戏,很感动是吧?
陈大翠:对。
刘洁:还有你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这也是很重要的。有充足的、自由自主的游戏时间,孩子才可能产生这种游戏现象。时间、空间、低结构的材料,以及你的心理支持,这些可能都是孩子产生这种游戏现象的原因。我们特别希望你能够借助这个轮胎游戏,总结一下在什么情境之下,孩子真的能出现这么精彩的游戏场面,然后迁移到你组织的其他活动中,使孩子这种精彩的游戏情景越来越多,而不仅仅是在这一时这一刻。
陈大翠:是,看到那样的游戏情景我也彳艮高兴。对比提问,现场问题自省
专家评审小组的刘彩云老师,承接着刘洁老师提出的优势问题,利用情景对比的方式提出了与放手、放开相反的游戏现场情景,引发教师对问题的自我反省。
刘彩云:陈老师好!借刘老师提到的游戏现场,咱们共同来回忆一下室内的区域活动。应该说你照顾到了所有区的所有孩子,每一个角落你都去了,你都在有意地按照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与户外轮胎游戏相比,想一想室内区域活动指导,你介入前是如何观察的?观察后你是如何选择介入时机的?
刘彩云老师情景对比的提问方式,立刻引发了陈导、介入不同的场景,领悟到观察指导中出现的问题。
陈大翠:刘老师,您一提室内区域游戏,我印象深的就是娃娃家。娃娃家那个墩布扔地上了,我就关注了,我觉得应该引导孩子用完了把它送回去。(想了一下)我没准儿有点着急了,没准儿,收玩具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就送回去了。我应该再观察观察。我看到今天来了这么多专家也有点着急,就直接介入了。我进到娃娃家之后,他们就给我沏茶倒水的,然后我就把孩子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我这边来了。那边当爸爸的小男孩,正给娃娃穿衣服也都过来了。我没给孩子那么充足的游戏时间,介入得有点着急了。
刘彩云:就是打断了孩子的游戏。
陈大翠:改变了孩子原来游戏的内容。
刘彩云:你没介入之前,孩子在自然而然地玩自己的游戏。你介入之后,他们就按照你的意图去做事了。
陈大翠:都照顾我了。
刘彩云:轮胎游戏中你更多的是支持,像同伴;而娃娃家你更多的是指导,是老师。
陈大翠:看今天来了这么多专家,有点着急了。我觉得,不需要介入的时候,老师就是要观察。巧妙追问,思考层层深入
在陈老师对区域游戏的反思中,沈心燕老师感到教师对观察与介入理解得不够深入,还有进一步澄清和深挖的价值,于是她采取了启发追问的方式,引导老师更加深刻地思考,找到其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沈心燕:我想接着问一下,你觉得应该观察什么?
陈大翠:先观察孩子的兴趣点,看看他们都喜欢什么,然后看看他们的游戏水平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看看我们提供的材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不是合适。
沈心燕:那你觉得什么情况需要介入或者不介入呢?
陈大翠:比如说,像娃娃家孩子喜欢把所有的材料都拿出来操作,摆得稍微乱一点,老师不要着急去介入,可以观察孩子,看看收玩具的时候能不能物归原位。楼道里几个孩子抢起球来了,我觉得容易发生危险,就介入了。如果不发生危险,就可以让他们自己解决。
沈心燕:好!老师反思能力挺强的。在区域游戏当中没怎么观察孩子,就急于介入了,是吧?
陈大翠:是。
沈心燕:为什么我问你观察什么,就是想了解你站在什么角度去观察的。站在教师的角度,就会看到墩布没收起来,教育他怎么整理。站在孩子的角度,就是了解游戏的意图,孩子想干什么?老师就不会急于介入了。在轮胎游戏中,你在观察、了解孩子的意图,你的角色是什么?
陈大翠:我就是一个观察者,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允许他自由游戏。我是伙伴,帮他扶着点就行。沈心燕:还有呢?
陈大翠:支持他、鼓励他大胆地按自己的想法搭楼梯,能上去。
沈心燕:对!你是以一个支持者、合作者、欣赏者、鼓励者的身份介入的,孩子才会有那种自主游戏的行为出来。通过你的支持,孩子实现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有创造性地去玩。他玩的是谁的游戏?
陈大翠:自己的。
沈心燕:老师到底观察了什么?支持了什么?
陈大翠:观察他的游戏意图,帮助他实现。
沈心燕:孩子是在实现自己的意图。他不是玩给别人看的,是在享受他的想法,享受他的游戏,享受他的快乐……这就是刚才说的游戏精神,也使我们对小班孩子的游戏水平刮目相看。
沈心燕:在娃娃家,你"当当当"敲门,我想老师为什么要敲门呀?介入的理由是什么呢?我当时特别想知道。你要不说是因为那墩布,我真不知道为什么。
陈大翠:墩布倒地了。
沈心燕:那你介入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陈大翠:让它物归原位。
沈心燕:收起墩布的目的是什么啊?你想让孩子知道用完了放回原位。如果不放回原位会怎么样?
陈大翠:比较乱啊!
沈心燕:比较乱,还可能怎么样?影响孩子活动?
陈大翠:对!绊着孩子。
沈心燕:这是孩子自己感受到的吗?他会觉得这墩布搁到这儿影响我活动了吗?是老师看着舒服,对孩子有意义吗?让孩子意识到有问题,他下回才知道把墩布放回原位。如果孩子真的觉得不方便,你要介入,要问孩子为什么,强化了他的意识,下回他就记住了。
刘洁:小班孩子游戏时你不用在意乱,那是玩的一种状态。只要游戏结束的时候,孩子把东西收拾好就行了。在过程中如果老师总是强调东西用完要放回原处,就会干扰孩子活动,使孩子停止游戏的行为。
陈大翠:所以孩子就不按自己的意图玩了。
刘洁:对!老师要接纳孩子游戏时的"混乱"。
陈大翠:在判断不清孩子意图时,我应该多观察。点拨盲点,探索迷茫困惑
专家评审组的申桂红园长通过对比半日活动设计的目标、实践中发生的目标及教师反思表述的目标后,发现教师对目标的理解逐渐清晰,但对活动预设与真实实践还有迷惑的地方,于是通过对目标、重难点的把握的探讨,点拨盲点。
申桂红:我发现你在反思过程中,表述的目标比你书写在纸上的目标更准确了。你看一下材料中集体活动"颜色游戏''的目标,活动结束了,如果让你重新设计你会不会进行调整呢?
陈大翠:我会调整的。我觉得有些孩子不太认识颜色,所以第一个目标应该是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第二个目标应该是两种颜色混合变出的新颜色,幼儿对这个现象比较感兴趣。
申桂红:这样两个目标就比较准确了,比你开始制定的"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更具体、可操作了。目标定位准确,有利于组织活动的实施,容易突出重点难点。那么这个活动的重难点是什么?
陈大翠:我觉得重点是让孩子发现两种颜色混合之后的变化,很神奇,激发起他们探索的兴趣。难点是换瓶盖那个环节,有的孩子没换瓶盖,有的孩子没有听清楚我的话,结果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申桂红: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呢?
陈大翠:我也没表达清楚,孩子们没听明白。我把换瓶盖和"颜色找家"用的桌子放在孩子坐的椅子后面了,教师隔着椅子说,有的孩子没听见换瓶盖的要求,有的孩子没注意颜色的标记,还是应该把桌子放前边。
申桂红:让孩子听明白,就不会不知所措了。用立体的图示,让孩子看明白,就不会混乱了。
沈心燕:刚才这个问题落点在哪儿呢?一个是小班孩子年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老师的语言也应该更具体、更形象、更直观,而不是笼统地交代给瓶子找家,孩子不知道哪儿是自己瓶子的家。
陈大翠:老师没交待清楚。
沈心燕:要交待清楚,一个是语言的支持,一个是环境的支持。换瓶盖,从哪儿拿,放哪儿去,要说清楚。教师要思考:怎么说就叫清楚了?东西搁在哪儿?怎样方便孩子操作?教师的支持要落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
陈大翠:行,谢谢各位老师。受益太多了。
一个小时的交流反馈,是评审组与带班老师聚焦半日活动实践,共思、共研的过程。和谐平等的氛围,轻松而又深刻的思考,在对话交流中完成了反思、答辩、反馈的既定内容,又没有使教师感到紧张、压抑。改变严肃的答辩反馈方式,从描述现场入手,从教师优势入手,拉近评审人员与参评教师的心理距离,放松了教师的心情,唤醒了教师对半日活动实践的积极思考与深刻认识,真正达到交流反馈的目的。
摘自:《学前教育》2016.05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如何驾驭区角活动的交流分享时...一杯浓咖啡阅读人气:1795
- 一次观看现场教研的体会辉辉阅读人气:1199
- 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gege阅读人气:1378
- 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gege阅读人气:1531
- 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270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我班有一个内向的孩子,不爱吭...zpz阅读人气:1765
- [园长管理]幼儿教师家访时要交流些什么?花语阅读人气: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