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拓展·创新·区域活动中材料的开发策略

作者:  来源:邱红艳  上传时间:2016-07-13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主要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受到材料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幼儿会对一个区域失去兴趣,进而影响游戏质量。为了让幼儿对某一区域有持续的兴趣,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丰富操作材料,只有不断投入幼儿感到新奇的、有挑战的材料,才能吸引他们主动进入区域。因此,很多教师会在百忙之中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开发与制作操作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激活:游戏材料的生活化、生命化
  幼儿的活动内容需要情景化、生活化的游戏环境与材料,以相对还原的现实场景引发幼儿的游戏行为。所以在游戏环境中,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们的生活经验,对生活化游戏材料应有足够的重视,并要有意识地进行分类收集。
  首先可以就地取材。我们幼儿园依山伴水,物产丰富,每个季节都瓜果不断。可以说,小班的每个数学活动,都可以依靠这些现成的水果果实等来完成。比如,在蚕豆成熟的季节,种植园的蚕豆采摘后,被投放到了数学区,让幼儿在"剥剥""数数""排排"中,既感受了数量,又比较了大小,同时也练习了按大小、胖瘦等特征来排序。幼儿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很多本领。同样,每年秋季,东山的桔子大量上市,每天幼儿们都会带来大大小小的桔子和大家分享。在吃桔子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抓住契机进行以下数学渗透:比一比,谁是桔子大王?谁是小不点?谁的桔子最重,谁的最轻?谁最厉害,剥的桔子皮最大?数一数,你的桔子有几馕?用什么好方法,才不会重复数呢?等等。仔细梳理一下,所有这些现成的材料,帮助幼儿感悟了多少数的概念?所以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掘身边材料的教学功能。
  其次要化繁为简。区域游戏操作材料,能简便的,就不要繁琐,这也是很多教师要注意的。记得在一个大班数学区角中,教师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中国地图(比例还不标准),准备了纸条、回形针、牙签等操作材料,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地图太小,操作要求叉太高,测量过程发生了很多问题,教师累得满头大汗,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效果。我想如果是我,我就会请幼儿用自己的小脚走一走,数数我稠的操场长需要走多少步,宽需要多少步;用小手量一量我们的黑板,我桐的课桌……这样的话不是可以用很简单的手段获得很好的效果吗?
  拓展:游戏材料的操作自主性、重复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起这样的意识:凡是在区角中需要使用的操作材料和辅助材料,教师都应该与幼儿一起来完成其收集、摆放和整理的过程。如:在每次材料投放之前,教师可事先告之幼儿近阶段我们要学哪些本领,需要哪些操作材料,这样既能使幼儿对所面临的本领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同时,对将要使用的操作材料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各个年龄段的幼儿都能完成一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教师要对幼儿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很多操作材料,我们完全可以指导幼儿自己来收集完成,整个过程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在一个秋天,中班,近的目标是能根据某些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于是针对幼儿这几天对飘落飞舞的树叶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请每个幼儿拿着小篮子,带他们来到学校小树林,玩起了捡树叶的游戏。我根据树林里现有树叶的品种,根据它们的数量、大小、颜色,对幼儿们提出了捡树叶的要求:请找两片桂花树叶、请找三片枫叶、请你去找一片最小的树叶……请把找到的树叶都放进小篮子,你一共找到了几片呢?最大的树叶是什么呢?整个过程,幼儿们轻松快乐,却很有序。接下来我们就用幼儿自己找的树叶在数学区进行了树叶分类排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可贵的是,幼儿们在找树叶,分树叶的过程中,体验和收获远远超过了这次活动的本身所需要幼儿达到的要求。
  每个学期结束,经常会听很多教师说,明明做了很多东西,可为什么没留下来呢?下次要用的时候只有重新做了。所以,我们在使用操作材料的时候,要突出它的反复利用性。最近幼儿们迷上了故事《十只小猪》,我根据故事情节,配合故事需要,做了形态各异的十只小猪,并细心地将其塑封好。幼儿们对这十只小猪很是喜爱,于是在近阶段的数学区中,这些小猪适时出现了。比如在7的加减中,7只小猪快乐地跑了出来,幼儿们可以根据小猪的大小、动作、颜色、配饰等特征来学习7的加减。如果幼儿们还没看厌的话,这些小猪还可以出现在8的加减,9的加减中……这个阶段,小猪俨然成了幼儿们最好的朋友。
  创新:游戏材料的多功能性
  很多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常常会抱怨游戏材料不够多、不够新,自制的游戏材料有时又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或者是辛辛苦苦做了很久的操作材料,玩了一两次就没有兴趣了,无法提高幼儿参与操作的积极性。其实,有很多现成材料,如果教师稍加改装,就能成为"一物多玩"的游戏材料。一物多玩是一种求新求异、设法打破框框条条的束缚而不断尝试\创新新、玩法、体验成功与快乐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不但有助于幼儿对环境、社会适应能力的建立,而且这种适应能力又有助于他们的创造力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比如:小班,为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手部小肌肉群的力量,教师们用布做了很多毛毛虫,每个毛毛虫的身体都用都用纽扣链接,在解和扣的过程中,发展幼儿手部部的灵活性,但仅仅如此。幼儿们玩了几次以后就失去了兴趣,于是辛辛苦苦做的玩具只能束之高阁。我也做了类似的操作材料,我的创意在于:我在毛毛虫的头部贴了点卡,还有数字,小朋友可以根据点卡和数学组合相应数量的毛毛虫身体。同时,在设计毛毛虫身体的过程中,我也在大小、颜色、形状上动足了脑筋,幼儿们可以根据每节身体的大小来进行排序,可以根据颜色和形状的不同来进行各种有序排列……真正做到了一物多用。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针对同一种玩具,提出不同的玩法和要求,提高了幼儿们玩的兴趣。同时把有限的材料合理、创新地加以运用,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变换出了各种各样好玩的游戏,同时也解放了教师的双手。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幼儿园)
摘自:《幼教金刊》2016.04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三步走

下一篇:让游戏更自主——关于游戏预约机制的利与弊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