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需求 策划机会
作者:何黎明 来源:浙江大学幼教中心 上传时间:2015-12-20
笔者在几年前曾对32位教研组长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90.6%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师的积极参与”是“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同时对112位教师进行的另一调查中,我发现,约85%的教师愿意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但是约82%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研活动中不太发言,还有80%的教9币认为没有机会发言,75%的教师认为“教研活动主要发言的就是这么几个人”。教师想参与教研的高愿望与实际参与的低比例说明:老师没有真正参与教研的充足机会。
实践中,我们尝试通过建立“教研法则制”,在安全、平等和成长的教研文化氛围中,保证和吸引每一个教师参与,赋予更广泛的教师参与机会;通过建立“互动平台预设制”,形成教师间的碰撞、交流的对话文化,推动更多教师有机会深度参与。
教研法则制:形成伙伴文化、成长文化
园本教研目的是为了建立和编织良好的“同事关系”,建立“伙伴文化”和“成长文化”,重构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因此,在教研策划中,我们需要通过营造良好健康的园本教研文化和氛围,使之成为一种共识,推动教师开放自己、平等相处、坦然参与、积极袒露,实现“无障碍”沟通,满足教师的广泛参与需求。
某一幼儿园,无论哪位教师想发表意见或走到台前时,在没有主持人提示和要求下,都会不自觉地响起掌声。“掌声响起”的习惯背后是同伴间的互相欣赏和鼓励……当教研进入评论环节,被评教师的一句玩笑“向我‘开炮’吧”,简单而坦诚,让本来严肃而紧张的氛围随之轻松,评课也不再是一件令人“小心”的事情了……
又有一次,大家正讨论有关绘本故事的反复结构。面对绘本《母鸡萝斯去散步》的结构特点,教师们意见不一,开始相互质疑。有位老师轻声对坐在旁边的老师说:“我觉得《母鸡萝斯去散步》好像是环形结构的………那你上去讲吧!”旁边的老师说。“噢,好像又不是,那是散步路线,不是结构……”“没事,你讲给我们听吧!”另一教师鼓励道……
良好宽松的氛围营造,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教研组长持之以恒,善于引导,通过系列活动让教师逐渐感受和明确,杜绝说教及“急功近利”。
在积累的基础上,幼儿园才能慢慢形成自己的“教研法则”,不妨在集体提炼后,以图文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大家的对教研的共识和文化。
比如,以下这段“教研法则”就是某一幼儿园的集体智慧,让每一名教师明白自己在参与园本教研活动中的角色和位置,实现园本教研的“大众参与”。
来到这里,不是要寻找你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
来到这里.不是证明你是对的。
来到这里,不是告诉你知道的比别人多。
来到这里.过分坚持固有的想法,只表示你喜欢固步自封。
来到这里,别人的话让你不高兴,并不是她要刺伤你,而是忠言逆耳,有时真话并不好听。
来到这里,如果发现自己错了,不应觉得没有面子,而是又有了向前进步的一个机会,你愿意进步还是愿意浪费时间去不高兴呢?
互动平台预设制:形成学习共同体
引导教师参与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而是推动园本教研从形式参与(浅层参与)走向深度参与,形成互动框架,促进彼此对话,建立善于反思和质疑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研组长的重要作用是在教研策划中注意设计和提供教师深度参与所需要的平台,即讨论和对话的平台和方式,常见的有“头脑风暴”“小纸条”“五边形思考法”等策划技巧。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小纸条”技术。
“小纸条”技术是引导教师将对问题的“先行思考”撰写在“小纸条”上,通过相互之间的阅读和探询,相互交流,激起和促进群体反思和对话的过程,提升个体和群体的反思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小纸条”技术的运用重在引导教师个体的“先行思考”,注重教师对他人思考的思考、质疑,有助于建构起群体反思,形成“群体的脑力震荡”,导向对话的深入和意义的生成。这样能避免集体交流中教师间观点相互“干扰”、被“他人”意见左右,“淹没”自己意见的现象;避免“人云亦云”、个别参与”或者“部分参与”,以及“语言霸权”和“沉默退后”现象。通过相互的探寻使问题和思考走向深入,教师的反思更趋于合理、完善,在追求“和而不同”中,不断提高反思水平。
1.“小纸条”技术运用的方法
(1)小纸条的准备。小纸条数量要多于参与教研的人数,便于教师调换或“还要”需求;大小为A4纸的四分之一,避免过大引起教师“怎么要写这么多”的害怕心理以及“我写得太少了”的心理压力,纸条太小会引起阅读者的不便。色彩为多色,引发教师良好的心理感受。
(2)撰写小纸条。根据教研组长的问题,教师将自己的思考撰写在“小纸条”上,要求简明扼要,以关键词的形式出现。常见的要求语言为“请你用十个字或一个关键词来表述”。既锻炼教师的概括能力,又把更多的时间用于集体的交流和互动。
(3)展现小纸条。将写好的小纸条粘贴在黑板上或者合适的墙面上,组长可请教师随意粘贴,也可按照组长对问题的预设答案将教师的回答做分类粘贴。注意纸条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教师阅读时的拥挤和干扰。
(4)自主阅读小纸条。教师相互阅读小纸条,了解他人的观点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阅读要求细致、伴随思考,如对教师的阅读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读了别人撰写的小纸条,你有什么疑问需要进一步提出的?”“你对哪些观点持赞同意见,你的理由是什么?”“你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对方做进一步说明的?”
(5)释疑小纸条。对教师在阅读他人“小纸条”中产生的问题、疑惑、想要获知的“纸条外”的信息如背景、过程或者感受、对自己理解的进一步确认等向撰写纸条的老师问询或提问,请其回答。当然其他教师对该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或者进一步的疑问可以做相应回答或者补充,在不断地探讨和相互的问询中,推进探讨的深入。
“小纸条”中的内容提供了探讨的话题,只是探讨的由头,相互之间的对话和对问题的进一步的思考则是“小纸条”技术运用的目的。
2.“小纸条”技术运用的注意点
第一,“小纸条”上撰写的内容可以是问题、对问题或事件的感受、对问题的应对策略的表述。
第二,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撰写和粘贴”为5分钟左右,问题也可提前“预支”,先行思考;“相互阅读”是基础,一般为10分钟左右,“释疑小纸条”是关键环节,因此需要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这一环节,保证群体的交流和反思。
第三,“小纸条”上的内容没有正确错误、好坏之分,组长都应持欢迎和接纳的态度,引导教师敞开心扉,安全撰写自己的思考,交流真实的想法。揭示教师想法,促动思考是主旨。
第四,对内容相似的“小纸条”,在“释疑小纸条”阶段,教研组长可引导这些老师共同回答他人的探询或作补充,如“×老师,你也认为这样,你有补充吗”,以免出现问询的“累赘”现象,避免拖沓冗长。
园本教研实践中,我们还摸索出注重教师实践操作和理论提升并重的、“多样化”的教研活动设计,认同教师的参与需求,引导教师多元参与;尝试利用“内容预知制”,引导教师真实参与,关注教师的主体感受;通过教研反馈“留取”制,引导教师全程参与。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在保证每位教师参与的前提下,做到真实、深度参与,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
摘自:《学前教育》2015.11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抽奖活动策划gege阅读人气:1168
- 给所有孩子一个平等的机会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227
- 幼儿园教师的需求gege阅读人气:1180
- 2008年元旦活动策划方案!原创彩色和弦阅读人气:2682
- 满足孩子需求,引导孩子发展欢惜儿阅读人气:1135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亲情月如何策划?无忧阅读人气:670
- [教师工作]如何策划端午节主题活动潇阅读人气:1535
- [教师工作]小班生日会该这么来写策划丁菲菲阅读人气:1711
- [教师工作]我想请教,有机会推荐自己竞选...别傻了姑凉阅读人气:687
- [教师工作]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怎么办...我的心机阅读人气: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