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学方法运用的现状研究

作者:刘瞳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5-11-04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方法,科学探究
学前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教师、幼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观察点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运动形式,是把课程内容转化为幼儿发展的桥梁,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当确定了教学目标,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育阶段,因为学习者年龄的大小不同,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学习者年龄越小,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越不成熟,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就越发重要。就一定意义来说教学方法关系着教学成败。
本次课堂观察以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为观察点,通过对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运用教学方法的合理性、教学方法运用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观察。客观分析当前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运用的现状,揭示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探寻其中的原因找到相应有效的对策。
二、观察工具
幼儿园教学方法使用情况观察表
时段
教学方法
教师语言和行为
幼儿语言和行为
评  注
教师语言
 教师行为
幼儿语言
幼儿的态
第一环节(导入)
实验法
游戏法
操做练习法
科学探究法
 观察法
演示和示范法
谈话法
讲授法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学方法的现状观察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观察法、实验法、操作法、演示和示范法、讲授法、分类法、测量法。为了解在真实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学方法使用情况,以便探究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本次课堂观察针对吉林省蛟河地区5所幼儿园及长春市2所幼儿园、8节科学活动进行观察,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手段,对8节科学活动进行录像,并对教师课后反思及对教师的访谈进行录音。通过对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了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学方法选择单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在本次课堂观察中发现科学教育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中讲授法、谈话法过多,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较少。例如,某幼儿园中班的活动“有趣的声音”,本节活动的第二个目标: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不同的声音,比较声音的多样性。此环节活动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真正和科学的运用其它几种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实验法、游戏法、分类法、测量法应是科学活动中幼儿学习和提升经验的核心。从教学方法运用的时间比例上看,讲授和谈话法的时间远远大于幼儿探究时间,从下表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课程名称
总教学时间
 幼儿操作探索时间
所占比例(%)
神奇的纸杯(大班)
  27分钟
6分38秒
 25.93
 瓶子与水(小班)
 16分钟
 3分55秒
 25.00
有趣的声音(中班)
  30分钟
4分51秒
16.67
各式各样的瓶子(小班)
20分钟
 6分钟
30.00
 水能往高处爬(大班)
 26分钟
15分钟
57.69
我的大鞋会唱歌(中班)
 36分钟
  2分30秒
8.33
小兔子的新房子(小班)
27分钟
 5分30秒
22.22
(二)活动法运用中缺乏促进幼儿主动的探究。活动法主要以幼儿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游戏法、操作法、探究法、测量法。教师在运用活动法组织教学时注意活动的设计要具有合理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探究,通过科学探究,幼儿经历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体验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在此次课堂观察中教师没有做到真正的引导儿童怎样在实验、游戏和实际操作中去自主的发现问题并探索现象的变化、产生原因及结果。只是向孩子传授在活动中如何操作以及操作的步骤。例如,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杯”教师把融化的蜡分给幼儿,幼儿用毛笔在纸杯上涂蜡。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先亲自示范然后讲述刷蜡的步骤,而没有启发幼儿自主地去探索怎样刷蜡才能保证纸杯不漏水;只是让幼儿按照示范反复做,这不是主动探究而是机械操作。在此环节中有一女孩按照教师的教法涂蜡但是纸杯仍然漏水,教师也没有给予及时地关注去引导幼儿寻找纸杯漏水的原因。
(三)讲授法方式上运用不恰当。讲授法是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主要包括谈话法、讲解和讲述法。讲解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讲述则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教师在进行讲解和讲述的时候要求语言要生动、形象、清晰、准确、简明扼要,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在此次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讲授不清晰,如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水能往高处爬”目标二是探索水能沿着毛细管向上爬的现象,初步了解毛细现象。教师向幼儿讲授毛细现象的概念是:“水会顺着毛细管
向上爬,这就是毛细现象。”教师对这一概念的界定不科学。科学的概念必须是严谨的。在课后反思时教师对于毛细现象的解释也不明确,导致幼儿学习知识的模糊性和不正确性。
(四)各种方法的运用只是形式上的,没有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机械死板的去硬套,不应该只拘泥于形式,更要科学合理的运用。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造性的发挥,在本次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只注重在形式上有,没有真正做到有效运用。从教案和实际讲课情况来看教师是想先用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再运用谈话法、实验法、操作法引导幼儿探索。例如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本节活动的第二个目标: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不同的声音,比较声音的多样性。此环节活动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真正和科学的运用其它几种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这个环节教师是分四个步骤进行的。
第一步骤:教师出示物品(泡沫、瓶子、响铃等),提问:你们看,这些是什么?第二步骤:它们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你们动手试一试。第三步骤:说一说,做一做,你是怎样让它们发出声音的?这个环节是幼儿探索用一种物体发出多种声音。第四步骤:让物品动一动就能发出声音,如果我们的身体动一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试一试?教师整个教学设计的思路应该是对的,看一看、试一试、说一说、做一做、玩一玩。但就教学呈现出来的状态看没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让幼儿真正地有所发现,有所学习。教师没有耐心倾听,没有仔细观察幼儿的学习行为,没有启发幼儿去发现问题探索答案,相反却急于结束所设定的教学环节。幼儿的学习过程没有展开,所以只是形式上有多种教学方法,并没有真正合理的应用。
四、观察结果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次课堂观察活动中发现以上4个典型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对本班的幼儿没有正确的学情分析。没有对幼儿已经掌握的内容和经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掌握的内容进行分析。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教师借助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幼儿掌握新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在“最近发展”区域,因此教师运用教学方法应考虑“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的学情。其次是教师没有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知识权威代言人。教师的教学往往是为了完成主观设计的计划,追求幼儿学习的结果,忽视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于是,常常是“填鸭式”“满堂灌”,只是运用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一味的讲解和讲述,缺少以幼儿自主取向的教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操作法、探究法等。这样就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要求,影响幼儿智力的开发,抹杀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幼儿完全是学习的被动者。再次,教师对“科学探究”理解不到位。所谓探究式科学教育是一个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猜想;为证实猜想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而实际情况教师成了幼儿探究进程中掌握主动权的人,指导幼儿操作取代幼儿主动探究,但是操作不等于探究。由于教师对“科学探究”缺乏深入的理解,没有有效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所以没有达成科学学习的目标。此外,教学目标过多、材料投放有限,导致教师不能有效的运用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基于以上五点原因的分析,再根据我省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从教学方法选择上要以幼儿自主取向的方法为主。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热衷于探究是科学家的基本性格组成,也是儿童的天性。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性目标。而动手探究是幼儿满足好奇心,找到问题答案的必由之路。它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教师要改变以讲授为主,儿童的学习以听和看为主的传统的教育形式。要减少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多运用儿童自主学习取向的教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操作法、测量法、比较法等多种活动方法,让幼儿面对真实,向真实发问,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的观察、实验、操作、探索等手段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只需作为“脚手架”辅助幼儿积极参加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升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一是直观法的科学运用。运用观察法时要根据教学要求,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包括: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拟定观察计划,创设观察的环境条件。观察开始时,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用设疑等方法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先让幼儿自由观察,允许他们相互交谈,并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势的指导作用,从幼儿的兴趣点切入,启发幼儿从不同方面感知并用语言描述观察的对象,学习观察的方法。观察结束时,要总结观察的印象,让幼儿将观察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条理化。演示法和示范法经常结合起来进行。演示的直观教具和实物要求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实验过程要清楚可见,便于幼儿观察。教师的示范则要富有情趣,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力求化繁为简,突出难点重点。二是活动法的科学运用。在运用实验法组织科学活动时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实验所用的器具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的原则,实验程序确实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独立操作的。
教师要预先操作实验,以形成精确的实验指导计划,并观察幼儿实验的全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实验法强调的是幼儿的亲自动手,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都有操作的机会;实验结束后,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和归纳实验结果。教师既可以将游戏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用一个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用游戏法时,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所采用的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所选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应与教学要求相吻合。操作法的运用要明确操作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师随时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的给予反馈。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转变教师理念。深入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把《指南》作为观察、了解幼儿的框架,完整地掌握《指南》的各个领域,深人理解目标下的具有关键意义的典型表现。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客观、真实的观察幼儿,对每个幼儿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其次通过参加多种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转变理念。积极参加培训,掌握教学目标叙写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幼儿的学习发展特点科学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对于教育理念守旧的教师,可以从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理论方面通过专家讲授掌握学前教育的前沿信息和理论知识的精髓,转变教育思想,以“幼儿为中心”;实践方面多参观国家级示范性幼儿园及其他优质的幼儿园,通过课堂观摩、案例解析提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掌握全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形势、政策要求、总结经验。此外,组织教研活动,通过教学反恩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在实践中,要善于“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借助于“内省”有意识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对自己所熟悉的观念、行为提出质疑,发现问题,达到观念与行为的自我提高。这个过程包括活动前的反思、活动中的观察、判断、介入指导和活动后的“内省”。改变以往“只听不评”“只评不议”只有他评没有自评的情况。
总之,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以“服务幼儿”为教育思想,要根据幼儿的需求、兴趣、原有经验以及教育目标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摘自:《学前教育新视野》2015.04
编辑:cicy

上一篇:有了“高大上”,别忘“接地气”

下一篇:从“读科学”转向“做科学”——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指导策略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