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活动中互动的“掌控点”——以一幼儿成长档案的照片拍摄一研讨活动为例

作者:俞春晓 郭萍  来源: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4-10-15

    园本教研是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研讨活动。它需要教师就研讨的核心问题进行由表及里的对话和交流,以达到智慧碰撞、解决问题的目的。研讨过程中,教师开展热烈的讨论,分享、概括、总结和提升讨论的话题,而不是逞一时口舌之快,才能真正从中有所收获——这就涉及到参与人员之间的互动问题,其中教研活动的主持者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研讨互动的“掌控者”。
    当前,很多幼儿园都运用成长档案的方式来记录和评价幼儿发展。但是教师们对在成长档案中记录什么,怎么记录心里没底。有的随意拍几张孩子的照片黏贴在成长档案册里;有的随机记录孩子的一些童言趣语作为内容……于是,一所幼儿园组织了一次关于“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成长档案记录工作”的教研活动,重点议题之一是在幼儿成长档案中如何运用“照片+说明”这样的记录形式以及如何提升照片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表现价值。教研活动的主持者通过合理地把握四个“掌控点”,保证了互动的质量,使教研取得了满意的成效。
    一、找准切入点——看主题“控球”
    讨论1:是“记录策略”还是“拍摄技巧”?
    主持人:今天我们教研活动的话题是“幼儿成长档案的有效记录”。幼儿成长档案作为幼儿在园成长点滴事例的记录载体,对每个幼儿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记录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看图说话”的方法,即由一张能够体现幼儿成长的照片和一段描述其成长闪光点的文字组成。因此,一张照片拍摄的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成长档案记录的有效性,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张照片。我们请雯君来介绍一下她拍摄的这张照片。
    雯君:我拍摄的是班里能力最弱的婷婷在喝牛奶。开始,她试着自己动手把吸管插进牛奶袋,但总是不成功。于是她拿起吸管仔细地研究了一下,发现自己居然拿倒了!于是她将吸管尖头的一端对着牛奶袋,吸管一下子就戳进了牛奶袋里。她很高兴,一边喝牛奶,一边还不时地去指导还没戳进吸管的同伴。
    李晴:这张照片似乎有些背光,不太清楚,其他方面做得很好。
    雯君:因为吸管很细,很难拍摄清楚。
    汪文:如果能够用两张照片进行前后对比,效果会更好。例如一张是她拿着吸管圆的一端在戳牛奶袋,一张是她换成尖的一端在戳牛奶袋。
    主持人:这个建议很好。
    张琳:我从照片拍摄的技巧来提一些建议。第一,照片中还有另外一个幼儿的半身像,如果拍摄的时候稍加注意就能避免。第二,照片的曝光度不够。第三,拍摄时蹲下来角度会更好。
    胡菲菲:是的,我亲戚是个摄影发烧友,他说拍照片很讲究光和影的处理,拍人物一定要……
    主持人:大家谈到了如何拍出有质量的照片。不过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拍摄照片的目的是什么?是关于光和影的渲染,还是纪实记事?照片要捕捉哪些细节来体现幼儿的成长足迹?
    李晴: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对照片的情境描述来说明幼儿的发展呢?就像这张照片,通过雯君的说明,我们才理解了婷婷有什么进步。
    主持人:看来拍摄作为幼儿成长档案的照片,重在对幼儿成长点的捕捉!
    参与者:同意!
    教研活动互动的质量在于对讨论话题的精确把握和推进。而教师们在互动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脱离话题轨道,进入自由发挥的状态。所以在引导教师互动时,教研活动的主持人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准确抛出“问题球”、灵活拦截“过网球”、及时接过“交叉球”,确保教研可以围绕着研讨的议题,层层递进。就如这次教研的主题是“幼儿成长档案的有效记录”。当有的教师把研讨的问题偏移到拍摄技巧上去时,主持人及时抛出了“拍摄照片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照片可以记载幼儿成长的足迹?”等相关的问题,重新把“过网球”拦回到“赛场”上。
    二、找到制高点——看人“投球”
    讨论2:你抓拍过什么镜头?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胡老师来介绍一下她拍摄的照片。
    胡菲菲(年轻教师):这是周周放下他的“小被被(依恋物)”的举动。在美术活动“给大树穿秋衣”中,周周一如往日抱着“小被被”坐在一旁抽泣,而其他幼儿都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可是,正当孩子们坐在座位上边喝牛奶,边欣赏自己的作品时,周周忽然抱着“小被被”来跟我说:‘我也要和树叶做游戏。”他放下了“小被被”,卷好了袖子在一旁等着我……
    主持人:请大家各抒己见。
    杨齐:从周周能放下“小被被”的这一举动看来,他已经开始接受幼儿园、接受老师、接受新的生活环境啦。
    张琳(骨干教师):(低头弄手机)
    主持人:张老师有不同看法吗?
    张琳:(急抬头)抓拍是很不容易的,但是胡老师很有心,这张抓拍得很好!
    主持人:对。在成长档案的记录过程中,对孩子的突出表现或点滴进步的捕捉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说一说:你抓拍过什么镜头?为什么?怎么做到的?
    教师们开始热烈地介绍起自己的抓拍经历……
    张琳:大家有没有发现,要想抓拍到满意的照片,是与教师对孩子长期的认真观察分不开,只有你很了解孩子的能力及发展,才能捕捉到!
    主持人:张老师说太得好了!总结了刚才大家的发言!
    教师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教研活动的互动必须适宜于不同水平教师的参与。比如,面对那些能力较弱、自信不足的教师,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参与较简单问题的研讨,让他们能够接得住主持人抛来的“球”:若是面对一些熟手型教师,则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表不同意见,让话题产生争议和挑战,以推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就如上面的环节,年轻的教师都在仔细倾听,认真思考,而有些熟手型教师则悄悄地走神了。这时主持人适时地点名请某某教师来说说不同想法,立即把所有教师的注意力拉回到教研的现场。同时,主持人又用“你抓拍过什么镜头”引起所有教师的回应,拓宽了讨论的话题。所以,主持人要找到每一位教师的能力制高点,看人“投球”,不露痕迹地推动不同水平教师的发展。
    三、找对连接点——巧妙“接球”
    讨论3:拍还是不拍?
   李晴:我有个困惑。有时候看见孩子玩的很好,我觉得很珍贵,但是又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这样的照片要拍摄吗?
    主持人:大家的意见呢?
    汪文:那就算了呗。不是说要抓突出表现和进步的吗?
    主持人:那我们能不能把照片的类型分一分呢?
    雯君:怎么分呢?研究型?
    主持人:可以有。但是对孩子来说是什么呢?
    张琳:比如说可不可以分为:生活趣事、成长发展、个案观察等等?
    众教师:嗯,对!很好!
    研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在互动中进行智慧碰撞。所以教研过程中,主持者要巧妙接住教师的困惑疑难、经验断层、观念纠结等问题球,让教师展现自己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思路”,引导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让问题带领教研走向纵深。
    如在上面的环节中,当教师们纠结是否拍摄某种照片时,主持者巧妙地将讨论引导到“照片的类型”上,使教师明白不同类型的照片指向的是幼儿发展的不同方面,都有其不同的价值。巧妙接住个别教师的问题并转抛给大家,可以让参研的教师共同思考,集思广益、互相激发灵感,在互动中共同解决问题。
    四、找定落脚点——果断“扣球”
    讨论4:幼儿成长档案的有效记录有哪些?
    主持人:通过研讨,现在大家都清楚了照片的拍摄与记录的目的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在抓拍了照片后,从这些角度去思考儿童的发展:(主持人边说边将相应的文字表述以PPT的方式出示到大屏幕上):
    1.这张照片上发生了什么事?
    2.之前发生了什么?之后呢?
    3.照片上的幼儿正在进行的是哪一种学习,是关于认知、社会、情绪还是身体发展的?
    4.对任何一个幼儿来说,这样的行为或作品都是其一个成长阶段的显著特征吗?
    现在大家都能明白应该如何去选择能表现儿童发展的照片了吗?
    杨齐:这样思考问题,在拍摄时有目标,在分析和撰写幼儿成长过程时也会胸有成竹了。
    汪雯:我觉得更能帮助教师的事后分析。很多时候的抓拍是匆忙的,但是带着这样的思考,就能从照片中发现很多表现了孩子发展的信息。
    李晴:我同意主持人的结论。我以后在捕捉孩子的照片时就不会那么纠结了。
    主持人: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去试一试,看看是否能让我们的成长档案记录得更科学、更丰富、对幼儿更有意义。
当一个问题已讨论清楚、教师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主持者应对这个问题给予简单的小结和提升,并及时转入下一个问题,使每次的研讨小结都具备承上启下的功能,让整个教研过程环环相扣、思路清楚。如在本次教研互动中,主持人在与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对话之后,总结了幼儿成长档案照片记录的几个要点,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成长记录的价值。同时教研主持人还通过提出要求,将教研成果辐射到所有教师身上,让教研更有实效性。所以,教研互动的最后环节,需要主持者对整个研讨活动进行整体的梳理和简要地概括总结,找定落脚点,果断“扣球”,科学地把教研中达成的共识进行经验的提炼和理论的提升,使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得到提升。
编辑:cicy

 

上一篇:以问题为本的行动教研——以“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教研为例

下一篇:园本教研:我为妈妈画围巾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