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交换绘画活动引发的争辩
作者:吴新玲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06-26
“教育诊断”栏目:
您好!
我是一名热爱美术的幼儿老师,平时比较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状态。进入大班后,我注意到孩子们的绘画似乎进入了一个藩篱,构图大多是太阳、小鸟、大树、草地等比较固定化的模式。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发挥想象,丰富绘画的构图和内容呢?有一天,我发现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绘画,他们有时候静静地自我创作,有时候悄悄地欣赏同伴的作品,有时候更会热切地讨论,甚至互相调换作品绘画,渐渐地,他们兴奋起来,热情地创作着。这种“扎堆交换画画”的游戏,突然间给了我一种灵感:是不是在交换游戏中可以触发孩子们的想象,引导他们感知怎样构图和丰富画面呢?
活动的预想
于是,我预想让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转动交换的游戏中进行绘画创作。设想中,这种“转”能在绘画中使孩子们不断接触新的作品,不断产生新的艺术灵感,使画面逐步丰富饱满,更具灵性。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学校组织的以艺术活动为方向的教学研讨中,我设计以黑白线描画为主要创作形式,以其独特的构图和装饰性,鼓励孩子去合理借鉴并添画同伴的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及同伴间艺术互融的合作性,由此产生了一节大班艺术活动“转动的灵感”。
目标界定为:1.学会观察欣赏同伴的黑白画,想象添画,丰富作品;2.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尝试表达内心感受。为了让孩子更乐于参与其中,我将孩子的创作场所设计成环形创作纸的版面,铺设于地面;在创作纸张的下方位置,我用简单的黑白草地和花的图案进行了简单装饰和分隔,用于间隔孩子的创作空间;同时,准备粗细不同的记号笔、水溶性油画棒、排笔、水。在本次活动之前,已和孩子们进行过黑白线描画的创作,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按照预设,活动开始进行。
体验一:感受群体绘画
我直接道明用黑白线描画来绘画,引导孩子观察不同于以往的绘画场地,讨论如何在这样的地方绘画。看到这样全新的绘画空间,孩子们很是期待,那跃跃欲试的劲头,成就了他们之后大胆的创作。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孩子们自由创作绘画,在主体框架完成后,音乐声提示他们停笔。我引导孩子相互观察:大家都画了些什么呢?在走走看看中,孩子们热切地讨论着、欣赏着同伴作品。我借机鼓励他们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画进行再创作,他们自由选择后,纷纷继续创作。这时,我发现有个别孩子仍然在自己的作品上继续创作,我认为虽然是合作性的艺术创作游戏,但是也应该尊重孩子,给足他们自主选择的空间,允许他们有独立的艺术构思,进行独立的艺术创作。一段时间后,音乐声再次提示幼儿停笔。我引导孩子们说说:自己选择的画上原来是什么,自己又添画了什么?进行添画时,心里是怎样想的?目的在于提炼:自己画的东西和原来画上的要基本一致,成为一幅完整的黑白画。而孩子们的回答也正好印证了我的预想,他们都是经过观察之后,添加了一些点、线、面的装饰,注意到装饰图案与原有构图的和谐。在我的肯定和鼓励之后,孩子们又进行了两次互换,这时原本不愿交换的孩子也参与进来,完全投入到这种置换创作的艺术游戏中。
绘画结束后,我让孩子们说说今天绘画的感受,他们的表达各不相同,但是轮换的过程中都面对着对自己作品的放舍和对他人作品的接纳。孩子们对于自己的作品从不想不忍到逐渐放舍给别人,从接纳他人作品到细致创作他人作品,在游戏和创作中他们体验到其中的妙趣,于是心绪表达都渐入佳境,活动逐步达到高潮。他们逐渐冲破自我的约束,去信任、尊重,这是他们负责于他人的最懵懂的内心体验,这是一种体验式的尊重与合作,实现了自我与他人的融合。
体验二:置换体验色彩的叠加
这个环节,我给每人一支水溶性油画棒。随着音乐的节奏,他们有序地顺着环形场地顺次推进,在每一幅画上进行涂抹,留下了自己的色彩;之后,他们用水和刷子,将水溶性油画棒的色彩进行了融合,为原有的黑白线描画融绘出五彩斑斓的底色。这层体验中,色彩叠加的过程是孩子充分释放情感、彼此充分接纳的过程。抽象的、发挥想象力的常常是形态,而有活力、发挥感情和气氛的是颜色。这是一个诗意的转动,每人手执一种色彩就像每个人都是世界中的一抹色彩,在快速转圈游戏中尽情涂抹自己,随着缤纷的色泽缓缓地氤氲开来,渐渐地靠近、融合,直至彼此完全调和。这暗示着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融合,大自然因为每个个体的色彩而丰富,更因为每种色彩的互相调和而变得更加绚丽。这种调和、这种融洽事实上就是一种爱!缤纷的色彩其实就是爱的颜色!
之后,我们将环形跑道立起,形成了两面月牙状立体式的画作展示台,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画跑到了“月亮船”上,都特别高兴,兴奋地与同伴讨论着、欣赏着。
整个艺术创作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黑白到五彩、从分离到相融的过程。这其中孩子们细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与合作的珍贵,轮换游戏使他们的绘画始终处于轻松的创作氛围中,随着轮换频率的增快,游戏性逐步增强,他们的情绪也逐渐到达热烈的颠峰,情绪体验一步一步迈向最高潮。
活动后的争辩
活动结束后,我们就本次活动进行了探讨,产生了两个观点:有老师认为艺术创作应是属于每一个孩子个体的,应该保留个体艺术创作的完整性,而不能用外在的形式打断孩子创作的过程;也有老师认为艺术也应该可以有放舍、接纳、合作的群体艺术创作方式,让别人在自己想象的基础上再造想象,使自己在别人的蓝本上再创作,体验到自己与他人共融共通的艺术创作。
面对以上两种观点,我自己也非常矛盾。一方面,我很高兴地感受到孩子们在这一置换艺术创作活动中,乐于尝试、乐于创作的劲头;另一方面,我也心存疑惑,这种方式是否真的破坏了孩子原本的艺术构想呢?期待专家的指点。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蚯蚓受伤了”引发的探索活动雪飞扬阅读人气:901
- 一个小学生写的作文引发的搞笑...枫叶独恋阅读人气:996
- “蚯蚓受伤了”引发的探索活动雪飞扬阅读人气:1117
- 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自主性...相伴童心世界阅读人气:1309
- 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海豚201阅读人气:1708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我班有一个内向的孩子,不爱吭...zpz阅读人气:1767
- [园长管理]一个幼师如何快速成长为一个成...蔷薇阅读人气:1143
- [园长管理]做为一个家长我们如何向自己的...阅读人气:1592
- [园长管理]语言活动如何提高问题的针对性...雪阅读人气:1498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快乐天使阅读人气: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