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幼儿特点 养成良好生活常规

作者:尹金娥 李嘉玉  来源:空军直属机关蓝天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12-05

      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通常会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操作要点,但实践中教师仍然存在着许多困惑:不知道怎样教,教师虽然清楚操作要点,但不知道怎样传递给孩子,以为只要教过了,孩子就一定能够做到,不能关注到孩子中的问题给予帮助;教师反复要求,孩子还是做不到,等等。
      生活活动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开端,虽然我们关注养成的过程、方法,但潜意识里仍比较看重常规养成的效果,从而忽视幼儿的心理变化过程。而生活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既是学习的内容,也更能反映出孩子自我身心的变化,因此,教师在关注常规效果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幼儿的心理活动,根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活动、解决问题。只有尊重特点、利用特点,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引导生活环节
      喜欢倒,喜欢喝?
      孩子新入园,家长叮咛最多的就是“给孩子多喝点水”。为了保证幼儿饮水,我们采用老师倒水的方式,即每次老师用晾水杯把事先晾好的温水倒给孩子喝,保证每人一大杯。渐渐地过渡到幼儿自己接水喝。孩子们喜欢自己接水,但尽管我们做了这样那样的标记,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有些孩子并不能保证喝进去足够的水。用什么方法既能使孩子都喜欢喝水,又能喝到足够的水呢?有一天,亚凝趁老师不注意,拿起老师的晾水杯就开始往自己杯里倒,其他孩子也偷偷地效仿。既然孩子们对倒水的动作这么感兴趣,何不来个将计就计!于是,我开始教幼儿自己倒水喝:一手抓住晾水杯的“大耳朵”,一手托住晾水杯的“身体”,对准杯子口倒……别看孩子们小手还有些抖,但倒满一杯水后的满足都清晰地写在脸上。因为还想倒第二杯,咕咚咚……第一杯水就下了肚。这个方法借用了幼儿对倒水动作的兴趣,既锻炼了倒水的控制动作,又使孩子的饮水量大增,深受孩子的喜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对于小班幼儿,教师一般保护较多,倒水的事情虽小,但反映出幼儿对自己能力的挑战和渴望成长的愿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保障水杯内的水量和水温,在孩子撤水时放一块小毛巾,以一种默默关怀的方式支持幼儿的成长。
      2.心理满足重于技能学习藏小肚皮
      天气转凉,应该提醒幼儿藏小肚皮了。我们发现,每天老师帮着藏肚皮,成为幼儿心理安慰的一个非常好的时刻。他们趁机向老师撤撒娇、耍耍赖,有的趁机摸摸老师的头发或者衣服,有的还偷偷地亲一下老师的脸,情感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所以,我们有意识地延长了这一时期,使幼儿在肢体的接触中获得满足。在开始真正教大家藏肚皮的方法时,我们也用“抱一抱”等身体的接触作为对自己动手的小朋友的奖励。许多孩子因为想得到老师的拥抱,都积极地尝试,所以很快就掌握了方法。《纲要》。健康领域指导要点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入园初期的小班幼儿,非常渴望获得安全感和情感满足。我们通常关注于教给幼儿藏肚皮的方法,殊不知,情感交流的意义在此刻远远大于技能的学习,从亲呢到独立,借用身体的拥抱来激励幼儿学习技能,能够获得双重的效果。
      3.观察细节,发现问题
      擦擦手油
      天气变凉,我们给孩子准备了擦手油。孩子们很兴奋,都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来擦油。我想,擦油很简单呀,何不给孩子们自己尝试的机会呢。可是过了两天,有家长反映:老师,给我们孩子的手上擦点油!我很惊讶:孩子们每天都擦油啊,而且每一个我都仔细地检查过,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经过观察,我发现,虽然之前我示范了方法,但孩子们擦时仍然掌握不好用油的量,而且大拇指附近多是盲区。因此,这天再擦油时,还是我来给小朋友抹油,并请大家看一看:“我都抹了什么地方,用了多少油?”我给每一位小朋友的手上都抹两点油,一处是手背,一处是虎口附近,除了手背对手背相互擦外,我特别示范大拇指部分,让大拇指对着大拇指来回擦一擦。这样,我们的擦手油真正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如果不是家长的反映,我真的以为擦油这个环节不会有任何问题,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清楚如此简单的环节中还有细节需要关注。因此,我们不能只以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学习,只有把自己变成孩子,亲身地体验他们的学习过程,才能发现问题,找到关键。
      4.“注重个体差异”应该成为老师的习惯
      取水杯的故事
      每天早晨,孩子们来到幼儿园,洗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取自己的水杯。经过老师强调,大多数孩子都能做到。可是连续几天,老师发现每天都是王子不取水杯,提醒以后还是如此。这天,当我发现他又没有放水杯的时候,我不由提高了嗓音:“王子,你为什么总不拿水杯?”王子低头小声嘟嚷:“我一漱口就恶心……”哦,原来是这样,这些天,我们开始学习餐后用水杯漱口,怪不得他突然“忘记”拿水杯。“原来是这样啊,那小朋友漱口的时候,就请你接一些温水喝到肚子里行吗?”这次他痛快地答应了。漱口的目的是为了清洁口腔、保护牙齿,但也不是唯一的办法,喝水也可以清洁口腔的。从此,王子再也没有忘记取水杯。当孩子出现错误时,我们一定要耐心地弄清楚原因,虽然我们强调标准,但也要照顾到孩子的差异。而且,“注重个体差异竹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我们并不缺乏发现差异的眼睛,但是面对差异我们往往固执地坚持标准。从开始到达标准需要一个过程,应该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速度向标准迈进。
      5.让监督成为情感交流的过程
      小手真香
      在幼儿洗手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孩子忘记打香皂。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洗手的情况,每天午饭前幼儿洗完手后我都会在门口检查:“我闻闻谁的小手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把手伸到我的面前。“你的小手真香啊!”孩子满足地笑了。“你的小手上怎么还有水?”孩子不好意思地赶紧重新取毛巾来擦手,当小手重新伸到老师面前时,还是一脸的期待。“这次的小手又香又干燥!”这样一个小小的环节,既满足了幼儿受到关爱的需要,又检查了孩子的洗手和擦手情况,成为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常规养成初期,教师必须进行跟踪和监督,才可能尽快发现问题、发现差异,并随时进行调整。但是,有时候教师扮演的警察角色并不受幼儿的喜欢,他们会千方百计地逃避检查。因此,以幼儿愿意接受的方式,让监督成为师幼情感传递的一个环节,这样获得满足的不仅是幼儿,更有教师自己。
      6.用游戏解开孩子的心结
      便粑粑游泳
      小班入园第一周,默涵小朋友没在幼儿园解大便,第二周,又竟然拉了两次裤子。我想,这可能是孩子对于新环境的陌生感促使他不敢说话不敢去大便造成的。经与家长沟通我了解到,默涵在家也害怕大便,他姥姥告诉我:“他就是害怕那个黑黑的洞,不敢上。”也难怪,这么一个黑漆漆的洞很深很深,还能冲走很多东西,是挺可怕的。怎么消除他对便池的恐惧感呢?这天,按照默涵姥姥提供的时间,我领着默涵来到了厕所。我先带他参观了一下厕所的环境,带他和墙上的维尼熊问了好,又和扶手(小汽车)及冲水时用的小脚丫问了好。然后,我带他走到便池旁,指着便池对他说:“默涵,你看这还有三个游泳池呢!你知道这是谁的游泳池吗?”默涵疑惑地摇了摇头。“这是便粑粑的游泳池,便粑粑最喜欢在里面游泳了,可好玩了。好多小朋友的便粑粑都已经在里面游过泳了,你要不要也试一试?”默涵没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但还是有点犹豫。我鼓励他:“没关系,老师在旁边陪着你,你牵着我的手,咱们试一试。”默涵听后,往前走了两步勇敢地上了台阶,手紧紧地抓着我。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默涵没有拉出来,但起码他已经不再畏惧便池了。
      第二天,默涵的便粑粑没有游泳。第三天,默涵的便粑粑也没有游泳。尽管如此,每一次陪他蹲大便时,我都会和他聊一聊便粑粑游泳的故事。渐渐地,拉粑粑成为一件开心的事情。终于,第四天,我和默涵都等到了“扑通”的一声。“我每天都要让便粑粑去游泳!”默涵兴奋地和我说。就这样,每天默涵的便粑粑都去游泳了,对他来说这是一件快乐的事。《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接纳孩子入园初期的种种不适应情况,还要借助其年龄特点,用拟人的口吻带他们进入童话世界,以游戏的方式帮他们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用肯定、鼓励的行为让他们建立自信。
      原载《学前教育•幼教版》(京),2012.7/8.85~87
编辑:cicy

上一篇:如何引导孩子让他不吵闹

下一篇:从细节入手培养幼儿的进餐习惯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