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幼儿自主修改美术作品的策略浅析
作者:蒋秀芬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9-01
在绘画活动开展时,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自信心不强的幼儿,一画错或一不满意就换一个地方画,或把纸翻过来重画,或坐着发呆直至活动结束也画不出一幅完整的作品。这是极不好的习惯,对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利,更是折损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应“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做一个引导者,让孩子自主积极地参与到美术作品的修改中来。
引导幼儿自主修改美术作品主要包括:构图要合理,色彩要鲜明,想象要大胆,形式要多样。
一、引导幼儿对构图进行修改
引导幼儿参与美术作品中合理构图的修改要抓住“以面盖点”和“大小通吃”两个要诀。
1.以面盖点。就是当幼儿将主体画在画纸正中时,因面积过小造成失误形成小点,教师引导幼儿修改时就可以启发其将小的画面转化为大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大块的主体来掩饰画错的小点。如画鱼时,幼儿起笔的鱼身画得太小了,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是丢弃这张画纸吗?当然不用丢,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将太小的鱼身看成是一条大鱼的眼睛,这样一来,大块的面就盖住了原先失误的的小点。这样的修改便会不留一点痕迹。
2.大小通吃。幼儿容易一落笔就画得过大或过小,这样不利于突出画面的主体感,教师可以建议幼儿让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形象叠加于画面上。它们可以相似,也可以完全不同(比如胖的和瘦的,高的和矮的,大的和小的,长的和短的,多的和少的等等)。通过对此类形象简单的叠加,可以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效果,从而进一步突出画面的主体存在感。如作品《大鱼和小鱼们》,是在幼儿起笔的鱼画得过大后指导修改的效果。修改时引导幼儿将大鱼和小鱼前后叠加在画面上时,利用的是鱼的大小特征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内容,而且将大鱼的主体突出得更加鲜明了。再如作品《美丽的花瓶》,在画花瓶的时候,幼儿起笔画在中间部位,位于正中的圆柱形就是最早起笔的花瓶。就整张画纸而言,它设计得有点小了,显得主体较单薄。后来,在教师引导下,小作者利用“大小通吃”的原则添加了很多花瓶,有类似的黑白花瓶,还有色彩对比较强烈的红黑小花瓶。这些花瓶放置有前后的叠加关系,使得整个画面布局特别丰满。
二、引导幼儿对色彩进行修改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画家马蒂斯曾经说过:如果线条是诉诸于心灵的,那么,色彩是诉诸于感觉的。形状和色彩的结合对于优秀的绘画作品来说是必需的。要将一幅画进行色彩方面的修改,最重要的是要把握“鲜明”原则。
1.引导单色画的修改:对画面表现出来的内容有所了解,多用对比色进行修改。
教师在平时引导幼儿用色时,可有意识地强化“对比色”和“间色”的概念。我的体会,欣赏世界名画是快速提升基础色彩知识的有效途径。我们还可以通过对色块的练习和对色轮的初浅认识,让孩子了解到简单的对比色概念,如:橙和蓝,黄和紫等。(白色和黑色,他们是百搭的色彩,与任何颜色都能“融洽相处”。)
创作单色画《我和恐龙做朋友》时,当孩子将主体的“我”和恐龙画完后,往往不会再加颜色上去,这样画面色彩感比较单调。一般线描画即使是在有色卡纸上作画,孩子也只会选一种颜色来画,不会再想到用其他方式丰富色彩。孩子对对比色有了认识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对对比色的处理来丰富画面感。这幅作品采用黑白红这三种主色调,简简单单但对比感强烈,画面仿佛有着火一般的热情,表达了我们期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只要能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色调知识,即使最简单的颜色也能画出漂亮的图画来。
2.引导多色画的修改:要避免画面颜色过杂,最好在确定原稿基调以后再进行修改。
我给孩子的一条建议是:画面色彩一般不超过五种主色系。
这幅《美丽的蜻蜒》利用红、黄这两大暖色系来衬托由蓝、绿、紫组成的冷色基调,这么一来是不是觉得这只蜻蜒更美丽了呢!
三、引导幼儿对作品内容想象性的修改
绘画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想象的游戏。通过提问可以引导、激发出幼儿对绘画作品修改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教师应贯彻《指南》精神,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不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不追求技能训练。应“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
教师在进行“太阳”这一美术活动时,可以提出疑问:“太阳公公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形进行想象: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太阳为什么是绿色的呢?”(生:因为我戴上了绿色的眼镜,看到了绿色的太阳。)诸如此类的提问,为孩子的想象开辟了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孩子们画出了想象绮丽、与众不同的太阳。
许多老师和家长在让孩子学画的时候,只注重绘画技巧的运用,孩子的画中如果只有技巧而没有想象,这样的画又有什么意义呢?
四、引导幼儿对作品形式方面的修改
引导幼儿对绘画作品的形式进行修改应体现多样化原则。在一种单一的形式或工具不能完全体现创作意图时,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表现方式的“拼盘”,就是在一幅画里可以出现多种创作形式,如油画棒线描里可以出现剪纸,可以出现撕贴,甚至可以出现幼儿的大头照,只要合适什么都可以加,如作品《女瓶》(女孩用的香水瓶),在我的建议下小作者把瓶口添画成了自己的自画像。其实,如果画这幅画的小女孩将自己的大头照剪贴在瓶子上代替瓶口,是不是效果还要更有趣一些呢?
作品《新年礼物》的小作者使用的是油画棒的形式,画面的内容布局起初比较散乱,后来孩子在老师引导下又添加了吹画的形式。吹出来的青莲色将画面上散乱的礼物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画面色彩饱满,创新味十足。
一张或许你看不懂的画中,闪现的是幼儿创作的火花和心中的快乐。当孩子在我们的引导下修改出一幅幅自己的绘画作品时,他所完成的,是一次和毕加索一样的创造活动。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幼儿档案评估的策略 低调含香阅读人气:1032
- 美术作品工作着美丽着阅读人气:866
-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秋水依叶阅读人气:2478
- 小班幼儿艺术作品分析:帮爸爸...低调含香阅读人气:1213
- 小班幼儿艺术作品分析:鱼宝宝...低调含香阅读人气:1361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能力的策略?蔷薇阅读人气:935
- [教师工作]怎么样引导幼儿园里的乖孩子?蔷薇阅读人气:917
- [业务管理]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策略有哪些...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984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学科韵律活动教学的...chengxine阅读人气:3136
- [业务管理]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内容...静夜清风阅读人气: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