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儿童互动方式的研究

作者:王辉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崇文第三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10-31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实现自主发展的。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 “儿童互动”在一日生活中的环境与空间并不是很大,因为长久以来,在我们的心中认为教师是“教”的主体,幼儿是“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几乎很少让幼儿展示“教”的过程。而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既是儿童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接受教育和获得发展的一条有益途径。正如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的更为深刻”、“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获得的更为巨大”、“儿童教儿童教学相长”。
 
儿童教儿童,是指在自然、宽松、幼儿互相交儿童互动的需要,为他们创设更加利于互动、便于互动的环境?如何让儿童教儿童的行为从无意识状态向有意识过渡,更加促进幼儿在互动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相互激发呢?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拓展儿童教儿童的活动空间,激发儿童与儿童的互动
 
创设在“玩”中促进儿童教儿童的互动空间
 
玩具分享屋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但是在玩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幼儿常常独自玩,有的幼儿很会玩,有的幼儿不太会玩,有的幼儿只是看别人玩。于是,我们有目的地创设轻松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玩”中自然地与同伴互动,在互动中促进儿童教儿童。每个孩子家中都有不少的玩具、图书,我们开设了“玩具沙龙”的活动区,请孩子们把自己熟悉的、喜欢的玩具带到“玩具沙龙”中,请他们自己介绍玩具的名称、玩法、应注意的规则,并采用边讲边做的方式和大家一起游戏。通过儿童教儿童的方式,孩子们掌握了不同玩具的有趣玩法。在充分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既是学者又是教者:学者由于没有成人的压力,学得更加轻松;教者由于要思考如何教会别人,在语言组织、动作演示及思维发展方面均有不同的发展。无论是学者还是教者,都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了快乐。
 
建筑分享区  在建筑区游戏中,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建构能力很强,有的幼儿建构能力则很弱,基本搭不出什么造型。而建筑能力强的幼儿往往喜欢结成小集体,也往往拒绝那些建筑能力较弱的幼儿参加他们的建筑活动。为此,我们开展了“建筑小能手”的活动。活动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教师有意识地在建筑区的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建筑活动,由教师邀请能力强的幼儿担任“建筑小能手”,引导他们在建筑区游戏活动后把自己的建构经验讲出来,并采用分步骤边讲边搭的方法,对其他幼儿进行指导,请其他幼儿仿效进行搭建;第二个层次是幼儿可以主动申请担任“建筑小能手”,申请的幼儿要在当天的建筑活动中结合建构的主题给小朋友展示自己新的建筑创意,并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共同创造新的造型,在共同做事的过程中达到儿童互动的目的。
 
创设在“做”中促进儿童教儿童的互动空间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喜欢与同伴一起分工、合作,愿意主动地向同伴学习,一起做事。针对幼儿的发展,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做事机会,促使幼儿在共同做事的过程中与同伴增加相互学习的机会。
 
食物制作区  每个幼儿都有家庭生活的经验,他们喜欢模仿爸爸妈妈做饭的情境。为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真实的食物制作区,每个班都设有分享桌,同时为幼儿提供各种食材和电饭煲、微波炉、烤箱等器材,结合各班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与能力,开设了茶艺、糕点制作、冷餐拼盘、干果果汁吧等多种食物制作活动。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在这个区域中进行食物制作,在共同做事的过程中增加相互学习的机会。在每日食品花样制作的过程中谁有新方法,就请他做炊事班长,将食品制作的方法教给其他小朋友。孩子们主动要求向爸爸妈妈学习食物制作技巧,然后在食物制作区的活动中教给同伴;老师们还把幼儿在食物制作区中制作的食物、幼儿自己总结出来的制作食物的步骤和方法等,用照片、图画等方式记录下来,并展示在食物分享区中,请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达到儿童互动的目的。
 
图书分享卡  在阅读区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常把自己的图书带到幼儿园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互相讲图书。抓住这种自然的儿童互动时机,我们尝试在图书区开展了“好故事大家讲”的活动,引导儿童的互动从无意识向有目的过渡。老师首先在图书区投放了图书分享卡。图书分享卡包括图书名称、故事里有谁、故事中有趣的事等内容,引导幼儿把自己熟悉的故事用绘画或粘贴的方式进行梳理,然后请幼儿把自己的图书分享卡与大家进行交流、宣传,愿意听这个故事的幼儿可以约定该幼儿在图书区给他们讲述这个故事。每个幼儿在阅读图书后都可以根据意愿把自己的图书分享卡放在图书区,前来阅读的小朋友可以翻看其他幼儿的图书分享卡进行相互学习,或根据图书分享卡请有关的小朋友相互来讲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请幼儿把自己会讲的故事录下来,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同伴讲的有趣故事来倾听、学习、模仿讲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的讲、有的听、有的看、有的跟着说,通过语言的交流进行相互学习。
 
丰富儿童教儿童的活动内容,促进儿童与儿童的互动
 
自主性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他们在游戏中经常会三五成群地一起玩,相互吸引,相互喜欢,经历“分享与交流——产生质疑——提升经验”的互动过程。我们有意识地将儿童教儿童的活动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交往、互动。
 
“儿童志愿者”活动,增强儿童教儿童的主动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为此我们开设了“儿童志愿者”活动,鼓励大的幼儿教小的幼儿、能力强的幼儿教能力弱的幼儿、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幼儿教其他的幼儿,使幼儿在“儿童志愿者”的活动中达到互动学习的目的,实现主动地教和主动地学。在“志愿者”的游戏中,喜欢说的教同伴讲故事、说儿歌,喜欢跳的教同伴编节目、跳舞蹈,喜欢制作的教同伴折纸、刺绣、缝沙包,喜欢玩的教同伴做游戏。每一次“志愿者”活动,孩子们都能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自由地在“小小志愿者广告牌”中填写报名表,向小朋友宣传自己要教的内容,什么时候教。其他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想要学习的活动,在参与者的栏目中报名,然后他们就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计划好的时间里开展交流活动。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自己的强项做志愿者,并根据自己的安排选择自己当志愿者的时间、内容、教的方法,尽情展示自己的本领,认真地传授给每一个向自己学习的同伴,并在志愿者的活动中学会主动地讲清楚、做正确,学习如何教会别人;每个孩子又都是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观察、模仿、操作。在和同伴一次次的互动中,孩子们从同伴身上学到了许多,而且兴趣很高。
 
“无班界区域游戏”,扩展儿童教儿童的范围
 
在引导幼儿与自己班级中熟悉的同伴进行互动的基础上,我们有意识地开展了促进幼儿与更多的儿童进行互动的游戏活动。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我们开设了“无班界区域游戏”活动,根据走、跑、跳等基本动作要求,开设了平衡、跳跃、投掷、钻爬等各种活动区域,请幼儿打破班级界限自由地在各个区域进行自选的游戏活动,并可以自由地结伴,在不同的区域中相互分享游戏的玩法,分享自己发现的新的游戏,采用多种形式的儿童教儿童的方法扩展儿童教儿童的范围。如混龄班的幼儿以大带小,异龄班中大班的幼儿结伴小班的幼儿,同龄班的幼儿两个班结成友谊班,先分区在不同的区域进行游戏,然后与其他班结对把各自班级的游戏活动进行相互传授。幼儿在自由的游戏空间内进行着自由游戏中的儿童教儿童,在身体动作发展的同时增强了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混龄编班,互助班级开展儿童教儿童活动
 
我们开设了混龄班的编制,将3~6岁的幼儿编在一个班级,充分发挥混龄的优势,开展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活动,使大孩子和小孩子在互动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混龄班每年都有新孩子入园,在新孩子入园初期,我们开展结伴活动,请能力较强的哥哥姐姐与新入园的弟弟妹妹结成对子,每人负责一个新小朋友,帮助弟弟妹妹认识教室的环境,认识他们的物品柜和自己的物品,教弟弟妹妹学习穿脱衣服、换鞋、取放毛巾、上下楼梯、搬椅子等生活活动的方法与规则,他们用动作示范、语言讲解、提醒和纠正弟弟妹妹的动作等多种方式与小孩子进行互动。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大孩子既教会了小孩子相关的生活技能,又在示范、讲解的过程中更加体验到了生活常规的重要性,自觉地修正了自己的行为,为弟弟妹妹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结合混龄班中不同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具有多层次和多种难度的学具供幼儿操作。但是面对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学具,单独依靠教师的力量很难达到对每一位孩子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尝试在自主活动中进行儿童教儿童的活动,对教师有限的辅导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在每周的活动区活动中,孩子们会轮流承担与弟弟妹妹共同游戏的任务,手把手地教弟弟妹妹学本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自己正确地操作,又要能够用有效的语言和正确的演示示范给弟弟妹妹,还要不断地关注弟弟妹妹的活动过程,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提示、指导,很好地实现了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教育目标。我们还有意识地创设不同年龄班级手拉手互助的机会。中大班的孩子会轮流到小班进行互助活动,教弟弟妹妹做游戏、做值日;远足活动中,教弟弟妹妹走路靠右边、跟紧老师;采摘活动中,教弟弟妹妹如何用力拔起蔬菜,如何把果实装进袋子里……
 
在儿童教儿童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环境的提供者,既提供给每个幼儿多层次、多角度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又是儿童教儿童活动的推动者,在儿童的互动学习中,推动他们的发展,将孩子们的个体经验变为集体经验,并将经验进行提升。活动中,教师要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指导时机。要自始至终地关注幼儿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充分的交往、合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想法、做法,鼓励与扩大幼儿间的合作、交往,培养群体意识与团队精神,帮助他们在自然交流、磋商、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得到充分的发展。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教学的游戏设计

下一篇:浅谈打击乐教学的指导策略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