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利用民间童谣的价值、原则和方式
作者:刘传莉 王元凯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2-07-30
当今世界幼儿教育,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关注幼儿对本民族、本地区优秀的艺术成就的学习。在我国,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的熏陶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1]民间童谣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寓教于乐、富于想象,将现实生活与理想追求相结合的创造性的艺术特征,将其整合融入到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健全幼儿的人格,而且还有助于幼儿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对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利用民间童谣的价值
民间童谣之所以能够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的内容,是因为,感受来源于生活中的民间艺术是幼儿的认知和审美能力所及的。而且,感受民族的、民间的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也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基本导向。[2]在幼儿园课程中,应该采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将现实生活中的民间童谣融入和渗透到艺术教育课程中,使艺术课程的教学与民间童谣的教学在同一过程中综合地进行。对幼儿来说,艺术课程所选择的民间童谣必须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是适合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因此,衡量民间童谣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应从认知、情感、审美、人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使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审美主体所具备的能使审美活动展开及展开到某种程度的能力。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觉力、审美想象力与审美理解力。[3]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审美教育的主体,从本质上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可以看得着、听得见和摸得到的全方位的艺术活动课程,促使幼儿在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可以让幼儿经常接触和聆听自然、亲切、真实、纯朴的民间童谣艺术作品,充分感受和体验民间童谣艺术具有的节奏、韵律和章句的曲调等形式美特征。
审美感觉是一种享受的感觉,如《春天》:“春天到,天气好,桃花杏花都开了。蜜蜂来采蜜,蝴蝶来舞蹈,小鱼水里游,小鸟树上叫,大家欢迎春天到。”[4]这首民间童谣的节奏活泼欢快,词尾押韵,富有韵律,吟唱起来朗朗上口,歌词中描绘了春天大自然中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如五颜六色的花朵、忙碌于花丛中的小蜜蜂、翩翩飞舞的蝴蝶、悠闲自在游动的金鱼以及莺莺歌唱的鸟儿等都能够引起幼儿的感官兴趣,触动幼儿的审美感觉。在审美中,想象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审美能力,它能根据幼儿以往的经验或头脑中的记忆进行加工组合,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的对象。
民间童谣来源于生活,取材于大自然,蕴含丰富的审美意境。让幼儿经常欣赏或吟唱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民间童谣能够帮幼儿增加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丰富幼儿的艺术经验,促使他们通过艺术课程发挥自己的审美想象力,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领悟能力。
2.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5]近年的实践研究证明,艺术教育能健全幼儿的大脑,脑的左半球善于抽象思维,脑的右半球善于形象思维,它能让人脑的两个半球都转起来。加强艺术教育,有助于幼儿的全脑发育,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全面开发。[6]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个相对完整、动态的课程情境,让幼儿在愉悦的过程中体验和分享民间童谣的恬美意境,并借助这一艺术形式促进幼儿智力的全面开发。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童谣《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童谣通俗易懂,很符合幼儿的童趣心理。活动首先请幼儿完整地欣赏,以充分体验童谣的趣味性和生活性。接着请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去观察不同颜色的兔子,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小兔子。最后回到活动中,让幼儿在音乐的背景下吟唱这首童谣,并谈一谈小兔子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延伸活动可以借助游戏、美术、表演等形式将童谣作品呈现出来。这节艺术活动课并没有局限于唱《小白兔》,而借助观察兔子,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总结小兔子的特征来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吟唱来训练其记忆力;在游戏、表演、美术等形式中又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有利于健全幼儿的人格。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人格主要还是教育的产物,而且是全面教育的产物。[7]幼儿人格教育主要关心幼儿的人格发展,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途径促进他们客观而全面地认识周围的环境,帮助他们发展潜能,潜移默化地导向健全的人格发展。[8]没有艺术教育的人格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手段,艺术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陶冶情操,促进幼儿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现实生活的真谛,逐渐完善其人格。
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应创设优美、精致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情感;运用民间童谣中丰富多彩的内容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欲望,以引发幼儿了解生活、了解大自然的冲动。如广西民间童谣《拔萝卜》:“小朋友,爱劳动,种萝卜,真用功,萝卜长得大有红。收萝卜,拔不动,小朋友,齐出动,拔个萝卜九斤重。”[9]针对这首童谣,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人格养成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动手体验耕地、播种、施肥、浇水的过程,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耐力,培养热爱劳动、不怕辛劳的精神;引导幼儿专注于劳作的过程,可以凝聚他们的注意力;运用游戏、表演等形式模拟拔萝卜,鼓励幼儿自我表现,可以树立自信心:模拟众多小朋友一起拔萝卜的过程.一方面可以磨练幼儿的毅力,一方面促使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和良好的同伴关系。在有意识组织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幼儿健全人格教育的引导。
二、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利用民间童谣的原则
民间童谣来源于生活实践,它同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它反映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特定人群的文化积累,蕴含着本民族的智慧,是艺术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宝库。将民间童谣渗透并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重要意义。但是,并非所有的民间童谣都适用于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综合考虑幼儿的需要、兴趣、情感等因素,应选择那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对幼儿身心发展有价值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民间童谣。所以,要充分发挥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的作用,在对民间童谣的选择与利用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对民间童谣的选择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教育性。
民间童谣是劳动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良好习惯等一些积极的教育意义,但仍然需要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鉴别和甄选,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否则幼儿的学习难以持久,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产生厌倦,不能让幼儿在原有知识经验的水平上获得更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
2.适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主要包含两层意思。首先,选择的民间童谣应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幼儿的兴趣需要是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选择民间童谣的依据和出发点,不能引起幼儿兴趣的童谣,就不会激发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其次,选择的民间童谣应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能让幼儿体认的文化再优秀也没法产生塑造作用.幼儿园课程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文本对幼儿的适应不只是其内容本身,还应包括它对幼儿起作用的方式和进程。”[10]把握民间童谣与幼儿的身心发展、各年龄阶段的特征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如面向小班的艺术教育课程,应选择字数较少、充满趣味的民间童谣,教学活动以欣赏为主,这样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中班选择的童谣最好句句押韵,让幼儿感觉到节奏和韵律的美,另外,在幼儿欣赏童谣的基础上辅以简答的吟唱,让幼儿在表现中发现童谣的特质;大班选择的童谣应多注重形式上的变化,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作,指导他们了解童谣反映的生活、文化价值和思想、道理等内涵。
3.生活化原则。生活化原则指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的民间童谣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或是幼儿在周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能经历和感受到的,即从生活中来;还应为幼儿创造充分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发现、去体验,即到生活中去。[1]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也应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童谣,因为,此类童谣更容易获得幼儿的认同,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发展潜力。所以,远离幼儿生活经验,不能引发幼儿全身心投入的民间童谣不应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首选的内容。
另外,对幼儿园来说,应该带着幼儿们回归生活,走进大自然,为幼儿提供亲身体验和充分感受民间童谣真谛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丰富认知体验的基础上愉快地歌唱,歌唱生活、歌唱美好、歌唱未来。
4.多元化原则。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应该选择多元民族文化中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的那些民间童谣,在幼儿心灵中播下民族自尊心、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的种子。[2]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创作的民间童谣各具特色,蕴含着本民族丰富的文化思想内涵。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可以选择其他民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童谣加以改造,利用各民族民间童谣中的积极因素对幼儿进行教育,一方面能够让幼儿更具体、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特色、礼仪思想、风俗习惯、个性差异等;另一方面能够让幼儿在深入对本民族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其他各民族的关注,增加民族认同感,以利于促进幼儿树立民族间团结互助的意识。所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选择那些民族文化中优秀的民间童谣作为教育内容。
三、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利用民间童谣的方式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艺术课程中的组织与实施是其教育价值实现的实质性操作,把它纳入到幼儿园艺术课程及其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实现民间童谣与幼儿园艺术课程的融合,才能真正有效发挥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考虑到民间童谣与幼儿园艺术课程各自的特点,因而应积极倡导用渗透的思维建设之。
1.在主题活动中渗透。主题活动课程是幼儿园课程建设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常围绕某个主题为核心,层层分解并递进,直到具体的每一项活动。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设置的主题选择相应的民间童谣,事先做好详细的计划与安排,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充分的条件,让他们获得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经验。在教师与幼儿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对活动进行一定的调整,进而开展其他一系列的具体活动。
2.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的渗透不只是主题内的渗透,还可以有机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专门的学习活动、游戏等环节的全过程。可以说,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民间童谣艺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3.在环境创设中渗透。环境创设是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的影响是潜在的、间接的和内隐的。[13]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可以以民间童谣的内容创作或是反映民间童谣内涵的艺术作品为主题,如园所班级的墙饰、活动区及材料的投放等都可以融入民间童谣资源。随处可见的民间童谣形式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探究欲望,更容易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提高民间童谣在艺术教育课程中利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2][1O]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3]王旭晓.美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56.
[4]北京市教育局幼儿教育研究室编.幼儿园儿歌教材选编[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9:29
[5]朱自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953.
[6][7]郭玉贵,邱曙苇.艺术与艺术教育的传统功能及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作用[J].世界教育信息,2011,(3).
[8]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30.
[9]广西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编.广西童谣[M].广东: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出版社,1960:51.
[11][13]彭芝兰.湘西自治州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12]侯莉敏,吴慧源,傅小芳.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选择、利用与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J].学前课程研究,2008,(5).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早期教育的教育原则和方法铃子阅读人气:907
- 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的优势促进儿...欢惜儿阅读人气:1334
- 早期艺术教育对幼儿的好处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339
- 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幼儿园新...空谷小鱼阅读人气:867
- 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意义和感受蝴蝶王子阅读人气:1141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体育课程该怎么开展?长颈鹿阅读人气:1268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4
- [教师工作]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的原...chengxine阅读人气:4431
- [教师工作]幼儿教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yingqun阅读人气:18605
- [教师工作]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的原...爱上爱情阅读人气: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