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入园适应心理分析
作者:朱蓓凌 来源:杂志 上传时间:2012-02-06
适应是个体为与环境取得和谐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且不断发生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适应对个体的生存起决定作用,同时个体的发展也是通过不断地适应环境得以实现的。对儿童而言,入园是他们生活的一次重大转折,剧烈变化的环境会使他们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儿童的入园适应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在寻找有效措施缓解儿童精神压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其成功适应,为儿童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儿童的入园适应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儿童自身的年龄特点
儿童是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独立适应环境变化的水平低,这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上、心理上都比较依赖成人,害怕与成人分离;生活经验欠缺,同时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使得他们往往分不清外在和内在、现实和想象的危险,把危险扩大化;情绪的感受、表达、调节和控制能力较差,常常只能以本能的反应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些因素使新生入园时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适应的困难程度较大。
●环境的变化
儿童入园所感受的环境变化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与亲人的分离。在婴儿时期建立起来的亲子依恋是深刻而持久的,它为儿童提供了情绪安全的保障,并帮助儿童自信地适应环境,因而几乎所有儿童入园时都会产生分离焦虑。其二是生活场所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在脱离熟悉的家庭环境到幼儿园的同时,还需要改变在入园前已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系统——生活习惯与方式。后者对儿童来说更具挑战意义,也是导致部分儿童适应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三是人际交往环境的变化。由以前比较单纯的亲子交往转变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相对复杂的交往。以上三种环境因素对儿童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儿童的自我强度
所谓自我强度是指个体应对内外压力的能力,它在儿童入园的适应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由于受到环境、身心素质、气质特征、认知水平、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个体的自我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儿童在入园适应过程中有着千差万别的表现:有的适应快,有的适应慢;有的适应较好,有的适应困难;有的适应过程比较稳定,有的则会不断反复,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关注所有儿童的适应状况,细致地观察与分析,而不是以简单的标准衡量和评价儿童。刚入园的儿童大多会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虽然这些负性情绪的发生过程、指向及对主体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机体在环境急剧变化下的本能反应,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和防御作用,大部分儿童经过一段时期便会自然消失。然而自我强度低的儿童会继而产生恐惧、悲观、失望、负罪感等对心理健康发展更不利的情绪,并与较低水平的认知结合起来形成恶性循环,随着体验的加深与累积,当其沉淀为人格特质中相对稳定的成分时,就会阻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可见,解决儿童入园适应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帮助儿童建立自信
自信是对自己、对他人的悦纳,只有自信的人才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战胜挫折。首先要让儿童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当儿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成人的反应体验“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可以做些什么”,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时,就为主动地适应环境提供了可能性。如果一个儿童在入园前就建立了“我3岁了,我要上幼儿园了,我会喜欢幼儿园生活”的自信,那么在适应过程中就会处于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的状态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困难。因而教师应当做好儿童入园前的工作,使家园的衔接更加顺利。
其次要让儿童有成功的体验。当儿童体验到“我行”“我能”时,自信也就随之产生了。《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的片面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而轻视其他能力发展的现象使儿童失去了很多体验成功的机会。我们应认识到个体存在的差异性不仅表现为发展水平的差异,还表现为能力水平、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认识到各种能力培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使儿童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儿童自信心的建立还需要成人及时的鼓励。因为儿童对自我的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正强化可以加深儿童对成功的体验,使适应性行为得以建立、保持和增加。例如,明明今天是自己穿衣服的,得到教师的表扬,这种强化往往会激励明明获得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生入园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更多地关注适应相对困难的儿童,而忽视适应表现较好的儿童,如果方法不当,则会使后者的适应性行为出现倒退现象,本来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的,后来反而不会了,因为他们想得到教师更多的照顾。因此教师也应及时对较适应儿童予以鼓励,并让他们发挥榜样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二、注重儿童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除受先天素质的制约外,教育的影响作用很大。我们在培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提高认知水平入手进行培养
心理学家埃利斯(Ellis,A)在他提出的情绪障碍理论中描述了认知与情绪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A(诱发性事件)→B(对事件的态度、信念)→C(情绪行为)。
我们知道个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源于他对事件的看法与态度。儿童入园适应困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低水平认知导致的错误归因。因而帮助儿童适应幼儿园生活,首先要引导儿童对入园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从而作出合理的情绪反应。在幼儿园中,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讨论、游戏等方式来实现。由于认识具有预测性,相应地,行为也就能得到控制。
2.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培养
儿童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对其能力的培养不可脱离生活实践,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生活场景,让儿童在解决实际困难中提高适应能力。例如,可设置“小朋友抢了你的玩具怎么办”“做游戏时被撞到了怎么办”“如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等问题情景。通过这些问题情景引导儿童逐步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培养一定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3.让儿童通过模仿获得
儿童是好模仿的,模仿亦是儿童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儿童的主要模仿对象是成人。有研究证明,父母的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儿童的适应水平。因此,教师在为儿童提供范例以加强其适应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做好家长工作,使其形成科学育儿的意识,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
三、从满足儿童合理的需要出发,协调环境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适应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包括个体改变以适应环境,同时也包括个体影响环境以适应个体的需要。
不论是个体的改变还是环境的改变,其目的都是为了个体更好地生存。以新生儿为例,新生儿通过自主的呼吸心跳及一系列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他通过哭来引起成人的注意,并得到成人及时的安抚与照顾,这样他就不断地与外界取得了平衡。很难想象,一个得不到环境回应的新生儿会怎样。心理学意义上,儿童的哭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适应目前状态,二是主动要求适应。在儿童入园的适应过程中,我们应更多的“蹲下来”听听儿童的“哭声”,了解儿童的需要,主动地对环境作出调整。
为使儿童顺利度过入园第一关,一些幼儿园进行了很多尝试。例如,在儿童入园前进行家访、儿童分批入园、入园第一天举办亲子活动、召开新生家长会、大带小、预入园,等等。这些措施都能帮助儿童较快地熟悉新环境,有效地缓解入园的紧张情绪,尽早地建立与教师的信任关系,为儿童以后的幼儿园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适应是一种动态的、递进式的、复杂的平衡过程,其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其核心是个体。这就要求入园适应不能单纯指向儿童个体,它需要儿童与环境双方为成就一个健康的社会人而共同努力。我们提倡更为宽容的教育,对儿童而言,适应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仅仅针对一次入园现象,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整个人生。
- 相关博文:
- 儿童15种表情背后的心理分析市北斗星咨询阅读人气:792
- 入园适应期,父母宝宝齐烦恼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272
- 入园儿童“五要”和“五忌”紫蕴寒冰阅读人气:804
- 入园儿童“五要”和“五忌”mi3180阅读人气:873
- 如何让刚入园的孩子尽快适应集...海豚201阅读人气:1744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不适应怎...撒撒娇阅读人气:371
- [教师工作]怎样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树人幼儿园阅读人气:1580
- [教师工作]新生入园应办什么手续?大胖猫阅读人气:311
- [教师工作]小孩不够年龄能入园吗?花海阅读人气:287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