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与想象间把握寓言教材的落脚点
作者:孙海英 来源: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中心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03-06
《狐狸和乌鸦》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讲的是狐狸用花言巧语骗走了乌鸦嘴里的肉,最终使乌鸦上当受骗的经过。在初步熟悉了故事内容后,教师为了让幼儿深切体会狐狸的狡猾,从而进一步丰满乌鸦的形象,实现语言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同步化。笔者在一次《狐狸和乌鸦》的教学活动中观察到了这样的片段。
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一
教师:乌鸦为什么舍不得吃这片肉?请大家仔细看图片,说一说乌鸦的肉是怎么得来的?(教师出示了一幅乌鸦找肉的图片,图中乌鸦正在帮小姑娘捡稻穗,小姑娘的手上托着一片肉。)
幼儿1:是乌鸦趁小姑娘不注意,从她手里叼走的。
幼儿2:是小姑娘舍不得把稻穗给乌鸦吃,才给了它一片肉。
幼儿3:是小姑娘自己不要吃了,才把肉给了乌鸦。
(没有一个幼儿回答乌鸦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肉的。在持久的期待之后,教师最终只能将意图和盘托出。)
教师:孩子们,其实乌鸦远比你们想象的要伟大得多,你们别看它长得难看,叫得难听,可它一大早就去帮小姑娘捡稻穗,为了感谢乌鸦,小姑娘把一片肉送给了乌鸦……
(课堂气氛变得凝重了,孩子们似乎都在反思自己对乌鸦的不恰当的认识。)
教学片段二
教师:既然这片肉来得不容易,大家想一想,乌鸦又会用什么办法再把肉给夺回来呢?
幼儿1:乌鸦大声喊“猎人来了,猎人来了”狐狸一害怕,就把肉给丢了。
幼儿2:乌鸦对狐狸说:“现在正流行流感,你得把肉烧熟了再吃。”然后趁狐狸不注意,很快把肉再叼回来。(这时课堂又重新出现了异彩。)
教学片段分析
以上两个教学片段的回放,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该教师在教材把握中两个较为独特而有价值的角度。
(一)以现实生活的眼光把握教材,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衔接
从教学片段前面的描述中,很难断定教师的设计和引导的有效性。教师在处理教材的问题时,能够从正反两面的角度理性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天下乌鸦并非一般黑。”尽管在众多文学作品的叙述中,乌鸦留给孩子们的是或丑或笨的印象,但生活的事实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教学要尽可能还幼儿以完整的生活原型,要教会幼儿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事和物,逐步培养幼儿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如何使教材为我所用,以超乎教材本身陈述的高度去挖掘教材对于现实生活的可贵价值,在处理本教材时,教师的这种理性生活的理念显然很难得。
(二)在想象中拓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教学向生活的过渡
在传统教育中,利用《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原著,孩子们最终获得的仅仅是对狐狸的讨厌和反感,对乌鸦的同情与嫌弃。往往一边是教师苍白空洞的思想说教,一边是孩子们无病呻吟的语言感悟,语言活动无以体现它的原本活力和作用。这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教师的引导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以各自的经验阐发着对生活的感受。这种感受,与其说是语言的畅想,不如说是生活技能的解答,但它却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对话学习而习得。
在有感于教师专业理念的同时,对活动中出现的不协调因素我们也稍作分析,是什么原因使幼儿对乌鸦的偏见顽固不化呢?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一张图片使幼儿产生了多种可能的分析,这种分析结果显然并不合乎教师的出发点,幼儿为什么不能从正面评价乌鸦的行为,这正是执教老师所困惑的。从表面上看,幼儿是受先前对乌鸦不良印象的局限,这种判断误导着教师的引导,直至教师发出“真情告白”:“孩子们,其实乌鸦远比你们想象的要伟大得多,你们别看它长得难看,叫得难听,可它一大早就去帮小姑娘捡稻穗,为了感谢乌鸦,小姑娘把一片肉送给了乌鸦……”笔者认为,这一意外是教师在教具准备上的失误。在此环节中,如果教师提供的教具由一张图片分解为两张图片:即把乌鸦捡稻穗、小姑娘手托一片肉送给乌鸦的情景以两张画面分别出示,那么幼儿答题的大方向就不会有原则性的分歧了。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园本教研的落脚点---具体做法gege阅读人气:1014
- 语言教材培训内容港湾阅读人气:1914
- 语言教材培训内容艾薇儿阅读人气:800
- 现实与梦想离得哪么的远灵...爱...林阅读人气:810
- 【家庭VS职场】现实vs幻想...海豚201阅读人气:873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4
- [教师工作]幼儿园孩子不给用任何版本教材园艺仙子阅读人气:1951
- [园长管理]新教师培训需要把握哪几方面?杨梅阅读人气:1452
- [教师生活]幼儿咬人想象冰茗阅读人气:1366
- [业务管理]幼儿园教材用得越多就越好吗?mengmeng阅读人气: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