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培养幼儿发散思维

作者:王兆俊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教育局  上传时间:2010-01-23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人们多面向、多角度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在幼儿期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有利于活跃幼儿思维,帮助他们养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提出新见解的良好思维习惯。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正是幼儿园数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与幼儿园其他教育内容不同,数学是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为特征的,而幼儿的思维特点又是具体形象的。这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怎样才能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培养孩子们自主探究的意识并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贴近生活,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力呢?由此,我们开始了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尝试。
一、在活动中创设游戏情景,诱发幼儿的发散思维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积极的思维中学习思考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学习几何图形”为例。我们设计了一个“组装机器人”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在拼装过程中观察组装机器人的几何图形:“机器人的头像什么?”“像正方形。”“机器人的身子像什么?”“像长方形。”同时,我们运用开放式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还有什么东西像长方形?”“黑板、凳子面、门、被单、镜子……”;“机器人的眼睛像什么?”“像圆形。”“还有什么东西像圆形?”“皮球、篮球、玻璃球、地球、月球、碗口、硬币、铁环、泡泡……”最后,我们鼓励孩子用几何图形拼摆自己喜爱的东西,有的拼出了金色的房子,有的拼成大树,还有的拼成轮船、台灯、跳舞的小人等,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案展现在眼前。一段时间内,几何拼图游戏成为孩子们自由游戏时间最喜欢的活动。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拼搭出生活中熟悉的各种物体,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无限创造性。
这种在教学中创设游戏情景并提供材料让孩子们在自由游戏中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二、在游戏中精心设疑、巧妙提问,引发幼儿的发散思维
某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单纯的讲解会使幼儿处于被动地位,阻碍幼儿思维的积极主动性。精心设计游戏,在游戏中使问题自然出现,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迎接问题,产生疑问,高涨的情绪会引发幼儿思维的扩散。如在教幼儿“单数双数”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组游戏:“一天,数字娃娃在一起做游戏,玩着玩着,小1和小2吵了起来,小1说他是单数娃娃,小2说他是双数娃娃,到底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带着这一问题,我们玩起了“找朋友”的游戏:把许多小动物分成十组,分别是l、2、3、4、5、6、7、8、9、10,让小朋友给小动物找朋友,能成对的是双数,不能成对的是单数。幼儿通过游戏得出了l0以内的1、3、5、7、9是单数,2、4、6、8、l0是双数。趁幼儿为发现知识而兴奋之机,引导幼儿:“请小朋友想一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你平常看到、听到过哪些单数和双数?”幼儿的思维又活跃起来,有的说“百货一零的一是单数”,有的说“九龙壁的九是单数”“二十里铺的二十是双数”“三里庄的三是单数”“六一儿童节的六是双数,一是单数”……幼儿由近及远,从简单到复杂,列举出很多实例,气氛热烈,思维活跃。然后我们又把单数、双数分别无规则的排列,任意写出一排数字,问幼儿:“这像什么?”有的说“像电话号码”,有的说“像邮政编码”“像车牌号码”“像部队的编号”……然后我们又玩起了“打电话”的游戏,幼儿边编码边拨数字,对方认真接受信息,念对号码并说出其中的数字分别是单数还是双数时,电话方通。在游戏中幼儿加深了对单数、双数的认识和掌握。精心设计游戏,通过巧妙的提问,幼儿作答,不但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并且促进了知识的迁移、思维的变通,为幼儿的发散思维创造了条件。
三、在游戏中创造幼儿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性,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
通常,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常常使用结论传授方式进行教学,即通过教师的反复讲解、图片的重复演示,幼儿的模仿、口头重复,教学新知识,这种“灌输式”教学法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充当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创造让幼儿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性,变被动为主动。如在教学“多、少”时,我们设计了“抢彩旗”的游戏,把幼儿分成红黄蓝绿四队,每队6人,场地的一边为起跑线,另一边为终点线,终点线上分别插有代表自己队的5面彩旗,这样在每一轮游戏中,最后总有一人抢不到彩旗。为什么总会有一人抢不到旗呢?针对这一疑问展开讨论,幼儿发现旗少人多,所以总有一人抢不到彩旗。由“抢彩旗”活动抽象概括出:6比5多1、5比6少1的结论,并类推其他两个相邻数韵关系。在此游戏开始,幼儿只想全力以赴抢到彩旗,情绪高涨,当发现每队总有一人抢不到旗子,便产生了疑问,愉快的情绪使他们积极思考,寻症结、找规律,思维得以启发,当提出“怎样才能使小朋友都抢到旗子”时,幼儿不仅想到了添一面彩旗,还想到了每队去掉一人的办法。
四、在游戏中一题多问,鼓励求异,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
教师不仅需要把幼儿组织在严密的思维过程里,按一定的思路,集中指向明确的思维目标,而且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排除思维的定势,不拘常规,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想象、推测、试探,寻求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如在教幼儿“时间”的概念时,我们设计了“找时间”的游戏:“首先出示一幅画,让幼儿分辨是早晨还是晚上?”“早晨。”“为什么是早晨?”“因为太阳公公刚刚露出半边笑脸,小朋友正在起床,所以是早晨。”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时候是早晨,有的说“公鸡叫的时候是早晨”,有的说“爸爸送我去幼儿园的时候是早晨”“爷爷奶奶打太极拳的时候是早晨”“6点钟是早晨”“7点钟是早晨”。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析、综合,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但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更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问题往往只有一个答案,解决的途径却不止一条,尝试从多种角度思考,这正是思维训练的要求之一。在“10的加法”这个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小鸡过河”的游戏,请小朋友根据图中小岛上的数字写出算式,并帮小鸡在图片上画出过河的路线。幼儿立即活跃起来,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组合线路,女口“8+2=l0“7+3=l0“9+1=l0等。这样,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推理,找出了10的多组加法,帮小鸡画出了不同的过河线路。这个过程,启发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实践证明,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是培养幼儿发散思维、提高幼儿创造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游戏,为孩子们打开了创新思维之窗,帮助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经验,养成自主探究的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
编辑:cicy
 

上一篇:婴儿是天生的“数学家”

下一篇:操作和语言——培育幼儿数学逻辑思维的两翼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