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和语言——培育幼儿数学逻辑思维的两翼

作者:陈显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大宁幼儿园  上传时间:2009-12-26

 

一、操作——培育幼儿数学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
()丰富多样的操作形式
1.图画欣赏式的操作。
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美丽的图案和图形的组合,让幼儿欣赏图画,寻找数、量、形等数学关系;可以设计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思考,根据画中图形的形状、特征,寻找隐藏了的图形并统计数量;也可以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构建画面,动手剪、贴、拼、画,组合一幅美丽的图画,请幼儿说出使用了哪些图形,并统计数量。
2.不同层次水平的材料操作。
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我们提供了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组织幼儿分组操作。如,同是数形分类的内容,我们提供了具有颜色、大小干扰的操作材料和没有颜色、大小干扰的操作材料,要求进行一维或者两维的操作,因材料难度层次不同,幼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个别差异。
3.互动式操作。
操作材料的设计,需要幼儿通过团队合作、互动式操作才能完成,幼儿互相讨论、沟通、传授、分享,情感互动、思维互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系列化的操作活动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在数学活动中,幼儿需要进行系列化的操作活动。系列化的操作活动,能促进幼儿由具体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幼儿学习“5”的组成分解时,对实物进行分合操作,并用数字卡片记录分合操作的情况。首先,引导幼儿对数字进行重新调整排列操作,发现组成分解的互换与互逆的规律。接着,引导幼儿进行“5”的多级组成分解操作,在此基础上,设计“5元商店——取币购物”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5元商店购物的生活情境中巩固和运用“5”的多级组成分解的操作经验。幼儿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操作,不仅理解了“5”的组成分解、组成分解规律、多级组成分解,还体验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初步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并逐渐能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二、语言——发展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力工具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发动者,又是思维过程的凭借物和物质外壳,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操作探索,经历了初步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以及判断与推理的思维过程,无一不是依靠语言进行的,这就为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语言发展幼儿的思维提供了机会。
()启发性的语言
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有利于理清幼儿思考的思路,引导幼儿感知、探索、解答、整理、归纳。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是零碎的、散乱的,不易储存,也不便于检索,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比较物体的多、少时,教师问幼儿:小猫小鱼一样多吗?谁多,谁少,为什么?怎样把一样多变成不一样多?怎样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这样的设问,有助于打通幼儿的思路,使幼儿有可能作出多种回答;有助于帮助幼儿整理知识,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有层次性的语言
有层次性的语言,能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地思考、解决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例如,在大班多级分类教学中,教师出示具有圆形与菱形两种形状、具有黄和红两种颜色和具有两个扣眼和四个扣眼的纽扣若干,提问幼儿:“这些纽扣有什么不同?我们怎样给它们分家?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它们的家的房间位置是不一样的,怎样分?就是在这样有层次的语言引导下,幼儿经过比较、操作、记录完成了多级分类的操作,由浅入深地感知集合中类包含的关系,从而有效提升幼儿数学逻辑智能。
()适度控制性的语言
适度控制性的语言,能对问题的深度、广度、难度进行控制,积极促进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发展。如,在大班“体积守恒”教学活动中,教师出示两个体积一样大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玻璃缸,让幼儿判断其体积是否一样大。这位教师是这样提问的:“你们看看,这两个玻璃缸是不是一样大?”事实上,幼儿仅凭目测是难以回答的,他们只好瞎猜。而另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她出示两个玻璃缸后提问:“你们想知道这两个物体玻璃缸是不是一样大吗?要想知道,请大家先看个小魔术。”这时,教师又拿出一个圆柱体和一个长方体玻璃缸(体积一样大)说:“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两个物体装的水是不是一样多。”教师用一个小瓶装满水,分别往圆柱体和长方体的玻璃缸中倒水,幼儿边看老师倒水,边数所倒水的瓶数,结果发现两个玻璃缸中装的水一样多。此时,教师又提问:“两个玻璃缸中装的水一样多,这两个玻璃缸是不是一样大呢?”让幼儿重复以上的操作过程,得出结论。接着,教师不失时机地再次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玻璃缸问:“要知道它们是否一样大,该怎么办?”由于有了之前的经验,幼儿知道了“形状不同的物体是有可能一样大”这一结论。活动中,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幼儿学习的规律,对问题进行了恰当的控制,才能更有效地发展幼儿数学逻辑智能。
三、操作与语言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幼儿数学逻辑智能发展
在数学活动中,我们强调操作与语言有机结合。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能借助手的活动可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而通过语言能上升到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水平,使数学概念得以内化。操作与语言的有效整合,是有效促进幼儿数学逻辑智能发展的方法,能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促进理解、吸收、消化。
()操作与故事、儿歌等语言因素的结合
在数学集体游戏中注意加入故事、儿歌等语言的因素:如《小猪学算数》《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等,或者编一些有节奏的儿歌,用对歌的形式回答问题,既能渲染气氛,又能集中幼儿注意力。
()操作与情境语言因素的结合
在区域的材料操作中应注意加入情境语言的因素,帮助幼儿进行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数学知识的学习。如,幼儿在找关联的操作活动中,一边操作一边说:“警察和警车做朋友,医生和听诊器做朋友,老师和黑板做朋友……”在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操作中,一边操作一边用语言讲述:“一只猫送你一条鱼,一只猫送你一条小鱼,一只猫没有小鱼了……”
()操作与互动性语言因素的结合
在数学区域材料操作中应注意加入互动的语言因素,重视为幼儿提供同伴间动作与语言交流的机会。例如:把一张正方形纸二等分,怎样等分好呢?我们注意鼓励幼儿尝试操作,自由讨论,发展幼儿的互相协商、互相补充的语言能力,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一个自主、自动和自信的学习者。操作与互动性语言因素的结合,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灵活化,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能有效促进幼儿由直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编辑:cicy

上一篇: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培养幼儿发散思维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