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活动

作者:袁贵仁主编  来源:《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  上传时间:2005-03-04
  项目活动(project work) 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之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或认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项目活动是瑞吉欧教育方式的灵魂和核心,是对瑞吉欧学校课程和教学最全面、准确的概括。项目活动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融合了皮亚杰和维果斯基思想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特征  项目活动有以下特征:一是项目活动是师幼双方共同在活动当中建构和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按照图纸施工。二是在项目活动中,儿童所探索的问题往往来自真实生活,大多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感到困惑的问题,诸如“雨中的城市”、“水坑”、“光与影”等。三是强调教学中的互动与合作。四是项目活动是对某一个主题进行的深入研究,这种深入研究突出地体现在活动中幼儿对同一现象、概念多角度的全面认识,以及对其在多种水平上不断提升的重复认识。项目活动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存在大量的循环和反复,以使幼儿的学习更加充分。同时,这种对特定的主题的深入扩展的学习,又会逐渐发展起幼儿深入广泛地探讨问题的倾向和能力。深入扩展的学习必然是长期的。所以,项目活动进行时宜不急不躁,其时间序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儿童学习的进展情况来决定的。教师相信“等待”的价值,不急于求成,给幼儿自己探索、建构、内化知识经验以充足时间。五是项目活动是一个自然流畅的过程,一方面表现在整个活动进行过程中主题或次一级的主题之间的自然衔接与转换,情节变化发展的自然延展上;另一方面,它还体现在幼儿认知和情感等心理过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与外界现实交互作用下的自然展开,同时伴随着知识经验的生长与改造。

  要点
项目活动有5个要点,即5种结构性的活动形式:团体讨论、实地考察、发表、探究、展示。这5种形式在项目活动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所体现,并为儿童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同时为教师支持、引导儿童的学习提供策略性的框架。

  ①团体讨论。团体讨论就是全班一起或者分成小组,针对各种议题或构想进行讨论,并分享想法和经验的方式,也是教师了解儿童、指导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

  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适合采用小组讨论。幼儿在小团体中交流不会感到困难,教师也很容易帮助幼儿思考。经过小组讨论,教师也容易帮助幼儿逐渐过渡到在较大的团体中分享经验。

  ②实地考察。理想的实地考察就是走出教室进行现场参观、访问、调查,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实地考察可以帮助幼儿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而且把通过间接方式获得的经验与现实世界连结在一起

  ③发表。发表是让幼儿回顾与主题相关的园外的个人经验,并将它表达出来。儿童可以用语言讨论这些经验的差异性、个人不同的意见,并陈述所要调查的问题,更可以用图画、数学符号、戏剧扮演或者模型制造等各种发表方式来表达和解释个人经验。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用更多的方式进行发表,他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整理、展示实地考察中所收集到的资料,这一过程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所观察事物的认识;同时要求儿童向他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想法、自己所做的工作,与别人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认识,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鼓励儿童在说明的过程中,对新资料做更深入的了解,并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④探究。项目活动重视各种探究。儿童可以通过询问自己的父母、访问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得到问题的答案。他们也可以以实际接触、试验等方式来探讨分析物体、材料、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更为深入地研究问题。

  ⑤展示。在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儿童可以从事各自所选择的活动,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展示就是儿童把自己的“工作纪录”呈现在布告栏和墙壁上。展示过程蕴藏着很多的学习机会――同伴之间想法和经验的分享;教师观察了解儿童的活动进展并据此进行评估;家长可以直观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主题形成
项目活动主题的产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源于成人对幼儿活动观察评估后的建议、儿童的讨论、突发的事件,随机性比较强。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主题往往是教师与孩子一起协商决定的。选择主题的依据主要有主题对于孩子的学习价值、孩子的兴趣、课程的要求、资源的可获得性等。

  就项目活动主题的产生过程而言,几个孩子在一起的扎堆聊天或者游戏,往往可以产生一个有趣的主题,而教师适时地号召和鼓动,就可以将许多孩子纳入到活动中来。

  此外师生谈话也是产生主题的好方式。需要提醒的是,项目活动是有层次的,在一个大的项目主题下可能包含着许多子主题,这些子主题有可能从整个项目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产生。当项目活动进行到某一个阶段时,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情形,使得活动的主题发生转换或产生新的、不同的主题。

  组织
项目活动的组织就是为项目活动作初步规划。

  初步规划,主要是产生主题并为活动的开展做准备。确定项目活动的主题,并做一定的计划和准备非常重要。项目活动非常强调弹性计划和生成课程,但是这并不等于完全排斥计划。项目活动对计划和准备有着不同的理解――教师利用自身的经验、知识和构想进行“大脑风暴”,将自己与主题有关的知识经验调动起来,对活动展开的可能性进行多方面的假设和联想。这些联想和假设就可以组成“主题网”。

  主题网就是通过大脑风暴调动起来的对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经验、概念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建立起某种逻辑联系,并以网状的形式将这种联系或者关系形象地呈现出来。制作主题网可以作为教学准备的一个步骤,可以是教师单独或者与同事合作制作,可以是师生共同讨论建构,也可以是二者结合。

  制作主题网大致分为
5个步骤。

  ①大脑风暴。教师要尽可能地放纵自己的思想,并在一张张小纸片上分别写下自己所能够想到的与主题相关的字词,这些字词必须要特别和具体。如果是与同事合作,双方要先独立进行,然后再讨论;如果是师生共同建构,就需要纪录幼儿的想法和意见。

  ②归类。将记录着不同内容的小纸片按照类别分类。如果同一类中有很多纸片,就可以尝试将其细分;如果某一类中只有几张纸片,就可以考虑合并。

  ③命名。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概括性字词,以概括每一类的内容,也就是为每一类别起一个主题。

  ④交流。如果教师与同事准备同一项目活动,这时候就可以看看别人制作的主题网。但是要注意所有主题网的共同特色,注意每一个主题网中都出现的类别和内容。注意因个人经验的不同而出现在主题网中的特别内容,要思考别人主题网中的内容是否可以纳入自己的主题网中,并修改完善自己的主题网。

  ⑤连网。最后将一个个字词写在白纸上,并用线条将这些字词连接起来。主题网中的许多小概念,就像是从一个中心概念辐射出来的星点,没有先后之分。

  主题网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只表明了一个思考的框架和初步的规划,实际展开活动时并不要求全部完成,对于主题网所涉及内容的取舍要视具体的活动情况而定。

  活动展开
项目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活动的展开。一个项目好比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由师生共同创造和完成的,具备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历程并充满悬念和问题的故事。项目活动的步骤大体分为活动的发起及准备阶段、活动的进行与发展阶段和活动的高潮与总结阶段。

  ①活动的发起及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特别关心的是每个孩子对于项目活动的主题已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以及使那些具体的第一手经验构成他们目前理解力的基础。

  首先是调动幼儿与主题相关的经验。主题产生以后,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幼儿与主题相关的经验。这一方面可以使幼儿投入到活动中来,发挥想像,对各种可能性做出猜想和假设;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幼儿对于主题的相关经验基础和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利用绘画、角色游戏、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相关经验,充分地层示幼儿对于主题的认识与理解,并与同伴、教师和家长一起分享经验。儿童的相关经验、认识、问题可以用照片、文字、绘画等方式展示出来,它既可以作为档案,也可作为后续活动的起点。

  其次是使幼儿意识到并明确想要研究的问题。先前经验是学习的基础,但是经验过并不等于意识到,更不一定是系统准确的认识。因此,在儿童表达自己的经验时,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而发现他们对于事物认识的极限,从而使孩子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这里教师所能做到的,不是纠正孩子“错误”或“幼稚”的想法与假设,而是帮助幼儿明确问题、陈述问题,并提出结局问题的设想。

  第三是与家长沟通。儿童的学习需要家长的支持,教师要用适宜的方式告诉家长目前所进行的项目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家长理解幼儿园的工作,而且能够让家长自然地丰富孩子与主题相关的经验。同时也非常有利于家长利用自己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

  最后还要准备下一阶段的活动。在这一阶段的末期,教师要计划下一步安排儿童实地考察的时间、空间、材料等。对于考察活动,教师要事先看过场地,看儿童在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是什么,确定参观的顺序、时间,并与考察活动所涉及单位的负责人进行沟通,以获得更多信息和帮助。

  ②活动的进行与发展阶段。当儿童充分地表达和分享了过去的相关经验,表明了其当前认识的底线,发现了共同关心的内容,而且明确了希望探讨的问题时,即可进入这一阶段。

  本阶段包括实地调查工作以及邀请“专家”
(对儿童而言)到班上和孩子讨论。教师关心的重点在于如何向儿童提供新的直接经验,以及收集其他资料。在此阶段,参观考察、探究实际的物体及实际的探究过程,可以让孩子们不断发现问题,让他们读、说、画、算,展示自己的发现。他们的作品被陈列在教室的墙上或别的地方,供大家交流分享。

  本阶段,教师主要关注的
3个问题是:一是应该给儿童提供什么样的第一手经验;二是儿童能够获得什么经验?这些经验能够达到什么课程目标;三是如何使活动多样化,以适应每个儿童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对于幼儿来讲,主要是获得并理解新的经验,同时整理和提升原有经验。在幼儿意识到了想要探究的问题之后,就需要依靠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大量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在准备实地考察时,儿童应该考虑他们想要探究什么问题,他们有能力探讨哪些问题,可能会访问谁,可能会收集到什么样的资料,如何记录下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最有意义的事物。实地考察前的准备,对幼儿来讲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即学习确定行动的目标、计划、行动的步骤、记录的技巧以及预期行为的结果等。

  实地考察的过程要视具体的情况来定。儿童可以观察的事物主要有材料、设备、工具、机器、记录以及测量的仪器、工作流程、工作中的人员、动物、植物等。为了观察得更仔细深入,教师应该指导儿童学习运用一些记录的方法,如绘画、照相、收集实物材料。在此过程当中,教师自己也要做好记录,注意儿童的个别反应和兴趣。

  考察结束以后,应该组织儿童对考察进行讨论,回忆当日发生的事情:看到了什么、和谁交流了以及学到了什么经验。通过讨论可以明确孩子在考察之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经有了答案;通过对比分析考察所获的资料与先前的预想,幼儿可以修正自己先前的猜测;教师从中可以确切地了解儿童的进步与困惑,从而引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新问题。有时候,为了深入研究某一主题,需要进行多次考察。

  实地考察只是获得信息的一种形式,不是惟一的形式。儿童可以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在互联网上搜寻有用的信息,拜访或者邀请专家并与之讨论,这些都非常有助于儿童的深入学习。

  ③活动的高潮与总结阶段。项目活动最后一个阶段的最大特色就是,以某种形式与他人如园长、其他班级的幼儿和教师以及家长分享经验和成果。这个阶段强调的是学习上的互动与沟通,同时也为儿童更富有想像力的艺术及戏剧活动、个人“故事”等方式表现自己已经具有的新认识、新理解和新能力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本阶段,教师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哪些活动能够使幼儿获得的新认识“个人化”;最适合此项目活动的高潮活动是什么。

  对幼儿来说,与他人分享学习经验是这个阶段最有价值的活动。教师可以让个别孩子讲述自己整个活动的历程;或由幼儿在教师及同伴的帮助下整理自己在这个活动过程中的材料、绘画、照片、作品,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介绍给家长、客人、本班或别班的孩子,也可以由全班幼儿集体办一个面向全园的作品展示会、戏剧表演等。具体如何操作,要视活动的具体完成情况和幼儿的学习情况而定。


 

关键词:项目合作

上一篇:单元主题活动

下一篇:过程模式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