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茨基游戏理论

作者:袁贵仁  来源:《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  上传时间:2004-12-09

Weiguociji youxi lilun
  
维果茨基游戏理论(Vygotskys play theory) 维果茨基(JICBbirotckhh)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游戏理论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游戏是怎样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即游戏的个体起源问题;二是游戏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什么作用。
  
游戏的产生与发展 ①游戏的产生及实质。维果茨基在考察儿童的游戏时先从考察游戏活动的诱因与动机这一特殊的方面开始,因为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都是有其内在的原因或动机的,了解事物产生的诱因是加深对这一事物的认识的基础。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一种高度的动机行为的形成。当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实现的愿望的时候,就产生了游戏。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在3岁前后产生的。3岁前儿童的典型特点是当想要一件东西就必须立即得到它,如果不能立即得到,他们就会哭闹、发脾气。这时儿童要通过行动支配和控制物体来形成自己的认识,他们行动的动机在行动的过程中而非事先预想的结果。而3岁以后,随着儿童经验的积累,他们不仅希望直接取得物体,而且希望像成人那样去作用于不同的事物,于是在儿童的愿望与他们自己的实际能力之间便产生了矛盾。这时儿童学会的延迟满足,使得这些不能立即得到满足的愿望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先学前期那种立即满足愿望的倾向仍然存在,于是,为了解决愿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儿童借助于一种想像的、虚构的行为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时游戏便产生了。因此,游戏的实质就是愿望的满足。
  
②游戏活动的特点。在了解了游戏是如何产生的基础上,维果茨基解释了儿童游戏活动的特点。他指出,儿童在游戏中创造了一种想像的情境,这种想像的情境是把游戏同其他的活动形式区分开来的标志,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游戏活动的属性,而不是某种特定的游戏活动的特征。这是与导致游戏产生的情感诱因有关的。因为游戏产生的动机是儿童将那些不能立即得到满足的愿望通过一种想像的、虚幻的方式来实现,以此来满足自己情感上的需要。因此,这种情感诱因中已经自然地包含了想像情境的某些因素。这种想像的情境可以表现为把一个东西迁移到另一个东西上(以物代物),也可以一种简缩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
  
③想像情境与规则的关系。维果茨基指出,即使在想像情境中,儿童的游戏也并非为所欲为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则,因为如果没有规则以及儿童对待规则的特殊态度,就不会有游戏。在游戏中,只有符合实际生活规则的行为才能被接受。此外,游戏中的规则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由成人强加给儿童的规则,而是由儿童自己制定的,是一种内部的自我限制。
  
④游戏的发展。儿童的游戏,是由明显的想像情境与隐蔽的规则所构成的游戏向明显的规则和隐蔽的想像情境所构成的游戏发展的。其中前者指的是象征性游戏,在这种游戏中,由于儿童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游戏中想像的成分居多,明显的规则较少。而后者指的是规则性游戏,在这种游戏中,随着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逐渐能够制定出大家都能够接受的规则。
  
游戏的发展价值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教学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然而,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存在着特殊的教学形式。对于先学前期(3岁以前)的儿童来说,教学的特点就是该年龄阶段的儿童是按照他们自己特有的大纲来学习的,维果茨基将这种类型的教学称之为“自发型教学”。而对于学龄期的儿童来说,他们是按照成人或教师的大纲来学习的,维果茨基将这种教学称之为“反应型教学”。而对于处于由先学前期向学龄期过渡的儿童(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教学则属于“自发―反应型教学”。由于游戏是一种由儿童的内部动机所激发的自发型行为,所以它符合学前儿童教学的特点。在游戏中,儿童的表现总是超过他们的实际年龄,高于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所以,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它就像一个放大镜的焦点,凝集和蕴育着所有可能的发展的焦点。
  
游戏的发展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在思维的发展上,游戏使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使儿童学会了不仅按照对物体和情境的直接知觉和当时的影响去行动,而且应该根据情境所包含的意义去行动。在3岁以前的儿童的心理机能中,感知觉占中心地位。而从3岁左右开始,这一中心发生转变,记忆逐渐占据中心地位。而游戏是使儿童摆脱直觉行动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儿童在游戏中逐渐了解了词、物体、符号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渐掌握了符号的象征性功能,表现为“重新命名”(如以“马”这个词给棍子命名)、以物代物(如以棍子来代替马)
  
②游戏有助于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儿童最大的自制力产生于游戏,因为游戏创造的是一种想像的情境,这种想像的情境要求儿童不是按他的直接冲动去行动,而是按游戏角色所需要的行动去行动,从而使他学会了把自己的愿望与一个虚构的“我”(包括在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该角色的行为规则)联系起来。因此,游戏对于儿童道德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关于游戏促进儿童意志行动发展的典型实验是“哨兵实验”,即在两种情境下(自然环境下和游戏中)观察儿童站立不动的时间,结果发现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在游戏中保持站立的时间都明显地增加。
  
所以,维果茨基认为,游戏不是在幼儿生活中占优势的活动形式,而是占主导地位的活动形式。游戏与发展的关系可以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相提并论,但是游戏为性质更为广阔的需要和意识的变化提供了背景。游戏是发展的源泉,并且儿童的心理发展在游戏中达到最高水平。可以说,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奠定了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石,他的一些观点得到了列昂节夫(AHJIeohtbeB)、埃利康宁等人的进一步扩展和丰富,并对后来的游戏理论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剩余精力说

下一篇:游戏理论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