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计算怎么教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8-11-02

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展开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很多幼儿园计算不敢教了,担心一不小心就入了“小学化”的坑。其实,《指南》中科学领域将“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作为首要的前提性和方向性目标提了出来。
那么立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游戏化则是突破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为幼儿未来长远的数学能力发展奠定基础,使幼儿更加从容、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数学学习的好方法之一了。
现《全景数学》以计算为例,
为您推出幼儿计算问题资源包,内含:
理论干货+教学实践+案例+教案
点击二维码免费申领吧!

01
计数活动应该如何开展
非正式活动更加适宜计数活动的开展
教师可多采取一些非正式的活动形式,诸如在等待环节、外出游玩、过渡环节等,都可以开展一些简短的、不借助操作性材料的,随时随地即可发起的小活动来引导幼儿进行口头数数或理解性计数。例如从1开始数到5或数到10,可以轻轻数、慢慢数、打着拍子按节奏数等。也可以通过合作游戏来引导练习口头数数,如让幼儿自己找一个小伙伴,两人配合数数,一名幼儿数1,另一名幼儿数2,这样一来一往,看看最多能数到几。
提供机会让幼儿尝试一些不规则数数法
除了从0或1开始逐一正数以外,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机会进行不规则的数数,例如倒数、10个10个数,5个5个数,2个2个数,不从1或0开始数。教师可以说出一个数,请一名幼儿接着数,数过几个数之后,教师举“停止牌”或用手势打断他,让另一名幼儿从这个数开始接着数,直到数到某个数,或者让这组幼儿都数过一轮,游戏结束。
02
计算的核心概念
往一个集合里添加物体(组合)或者拿走物体(分解)会使集合发生变化。


《全景数学》阶段1 活动17《大象歌》:
幼儿通过儿歌、操作和表演,直接体验每加入1只大象,大象的的总数就会增加1个。
集合之间可以根据数量的属性进行比较,还可以根据多、少或相等进行排序。幼儿在进行数量比较时,通常会使用不同的策略,分为以下三种:感知比较、对应比较、计数比较。

感知比较《全景数学》阶段2 活动9《蜜蜂与蝴蝶》

对应比较《全景数学》阶段1 活动14《送鸭宝宝回家》

点数比较《全景数学》阶段3 活动10《孵小鸡》,
活动18《火车开了》
一定数量的物体(整体)可以分成几个相等或不等的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以合成一个整体。
这条核心概念是幼儿进行数运算的必要条件。幼儿需要明白较大的数包含着一些小的数,并描述数的各个部分。当幼儿知道数的各个部分,并且能明白他们与其他数字的关系时,就能很自然的进行加减运算。
中班下学期《建构数字》是用可连接立方体进行数的分解和组合活动。要求幼儿按数取出相应数量的可连接立方体(不同颜色),用多种方式拼插5的组合,进一步认识数字的不同表征方式:如5可以分成2和3、1和4等,为学习加减法积累感性经验。分解组合是学习加法的基础,本活动只要求幼儿拼插5的更多组合并画出来,但不要求幼儿理解加法等式(如2+3=5)。
要发展计算技能,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情趣和动机,练习可以在其他的各种情境中进行。
总之早期的计算学习我们应关注理解,而非“正确”答案。
点击二维码免费申领吧!

 

关键词:

上一篇:聚焦市场动向:中国幼教行业协会秘书处深入考察上海孕婴童展

下一篇:数学绘本,帮你扑捉幼儿数学教育敏感期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宝贝们,听一听春天的声音……
宝贝们,听一听春天的声...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