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神奇的药水

作者:杨会芝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上传时间:2005-07-1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2、能按一定顺序操作,会整齐地摆放学具,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感知碘遇淀粉、碘遇大苏打水所发生的变化,初步了解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1、教具:背景相同的图片两张:一张用清水画动物,另一张用米汤画动物。
  
2、学具:碘酒、清水、大苏打水、米汤或淀粉液若干,各装在有标记的小瓶里(每桌一份);棉棒、画纸、抹布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导入课题
  
看一看,想一想:出示装有碘酒的瓶子,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这是什么?什么时候会用到这种药水?
  
注意教给孩子正确闻化学药品的方法:一只手将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只手左右煽动,以免药品气味过大,刺激幼儿鼻腔粘膜。
  
出示挂图,引出课题:
  
小熊和伙伴们玩捉迷藏游戏。可小熊找呀找呀,找了房前,找屋后,还是找不到伙伴们,请小朋友帮他找一找。
  
请个别幼儿用碘酒分别在两张图上涂抹――找动物。
  
引导幼儿观察: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找到了,而另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没有找到。(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淀粉液绘制,另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清水绘制)引导幼儿观察: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找到了,而另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没有找到。(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淀粉液绘制,另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清水绘制)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揭开谜底。
  
二、试一试,讲一讲:幼儿探索,教师参与指导。
  
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分辨清水、米汤或淀粉液。
  
指导幼儿分别用清水和淀粉液分别画一幅画。引导幼儿观察:晾干后的画,什么也看不见了。
  
指导幼儿用棕红色的碘酒涂色,观察两张画的变化,并向同伴讲述。
  
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用淀粉液画的画遇碘酒后变成蓝色,显示出小动物;清水画的画遇碘酒后没有变色,显示不出小动物。
  
三、启发、鼓励幼儿讲述碘酒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
  
四、引导幼儿观察大苏打水(无色、透明、但有一种气味),启发幼儿用大苏打水将小动物隐形,观察碘酒遇大苏打水后发生的变化,并讨论变化的结果。
  
活动延伸
  
演示实验:《看不见的指纹是怎样被发现的?》进一步了解碘的应用,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附知识背景材料:看不见的指纹是怎样被发现的?
  
指纹,就是手指正面末端隆起的汗腺连接成的纹理。每人、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不同,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例外。因此,指纹可用来作为识别人的标记。指纹显示是一种重要的侦察手段,也是一种有趣的表面化学反应技术。
  
今天,我们已经能使用多种高科技的手段,让看不见得指纹印奇迹般地露出庐山真面目。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做一个指纹显影的小实验:用大拇指或食指在一张光洁的白纸上按一下,看上去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另取一个小玻璃管,放两粒米粒大小的碘,把玻璃管置于小火上慢慢加热,当碘受热渐渐变成蒸气升到玻璃管口时,将白纸上按过手印的地方对准玻璃管口的上方,让碘蒸气缓缓飘过留下指纹的纸面,一会儿功夫,白纸上就清晰地显示出你的指纹了。
  
为什么碘蒸气能显示出"看不见"的指纹呢?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手指上总有少量的油脂等分泌物,它们是由人的皮肤表面腺体分泌的。一般人一昼夜可以从皮肤中分泌出约15―40油脂。有的人属于多脂型皮肤,分泌出的油脂每昼夜可达45。当你用手指接触白纸时,这些油脂就粘到了纸上,只是由于量很少,所以看不出什么痕迹。
  
油脂与水是不相混合的,它们之间的亲和力很小。但是,碘与油脂却是好朋友,它们的分子结构有相似之处,因此碘能溶解在油脂中。因为碘的颜色很深,即使溶解了微量的碘的蒸气,也能使手指留在纸上的油脂分泌物染上明显的颜色,在白纸上显示棕色的指纹印迹。如果刚用肥皂洗过手,手指表面的分泌物还来不及形成一层油脂时,即使用十个手指按过的纸面,碘蒸气也不能显印出指纹。不过当你用手在脸上或头发上擦几下,让它沾上一些油脂,再做实验,那么在纸上就又能得到很清晰的指纹了。不信,你可以试试。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神奇的药水




 

上一篇:物理实验――瓶子瘪了

下一篇:物理小实验――水中的小船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圣诞元旦主题活动集锦
幼儿园圣诞元旦主题活动...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