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行动”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
作者:李爱华 刘胤 来源:北京市延庆县第三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01-11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对教师成长的意义毋庸置疑,幼儿园教师写反思,最早可以追溯至十三年前。回顾走过的十多年反思之路,必须承认,反思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的反思水平发展到一个瓶颈期,特别是当下新职教师、非专业教师的大量涌人,致使教师的反思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完成任务式反思”,教师常常把反思当成任务来完成,为应付“每周两篇反思”的常规检查而写反思,质量不言而喻。又如,“三行半反思”,即教师只写个三行两行就是一篇反思,遇到有价值的反思点也是见怪不怪,觉得“教学反思天天写,还能写出什么花样来呢”!再如“自我窠臼里反思”,教师往往把自己放在自我反思的窠臼里面,缺少集体、小组互动的反思,显得很局限。
当如上问题出现的时候,教研的管理者要知道,这不是教师故意而为之,更要思考如何改进我们的园本教研方式,真正解决真实问题,将教师专业成长再向前推进一步。我们先后采取了两大行动,帮助教师逐渐走出反思的瓶颈,专业成长也就自然而然发生了。
行动之一
“反思树行动”帮助教师构建反思思路模板
“反思树行动”即生发一棵反思树,这棵反思树的每个枝干为教师反思的维度,每片树叶为教师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反思的思考模板。
1.穷尽各种角度生成枝干
这棵反思树的每个枝干为教师反思的维度,旨在帮助教师抓住案例的价值所在,即反思的点,然后引着教师顺着这个点进行“深挖井”反思,把问题弄明白,有自己的见解。
我们通过教研组的力量,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老师找来自己以前写过的所有反思,同时联系自己的实践现场,穷尽在教学中涉及的各种角度,如环境创设角度、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角度、师幼互动角度、家园共育角度、教师教学风格角度、评价角度等等,然后将教师提出的角度进行归类整合后生成反思树的枝干,也就是一个案例中可能呈现出来的反思价值点。
案例一:“和和夹豆”(张静老师提供)
和和选择了益智区“给小瓢虫穿花衣”的玩具,其功能是练习使用筷子。
和和拿起长长的筷子开始夹,感觉有些不方便,用手把筷子对齐,调试了一次又一次,握远点夹不起来,握近点还夹不起来,筷子都拿不住了,抬头看看大家继续夹,反复尝试,终于在努力和坚持下勉强夹起了豆子。此时,筷子仍然没有对齐,豆子马上就要掉下来了,和和赶快歪歪扭扭地把豆子放在了小蜗牛的身上,可是没有放进小洞里。他用筷子左顶一下、右顶一下也不见小豆豆进洞,最后,伸出另一只手来帮忙。和和自言自语地说:“用筷子夹不起来,就用手帮一下忙吧!”成功了之后还想给我看。
案例二:诺诺拼摆(王昱凝老师提供)
诺诺来到了“拼拼摆摆区”。他取了三个水杯做底,第二层两个,第三层一个,迅速搭起了一座楼房,兴致勃勃邀请我过来看。我说:“哦,真快,那诺诺能不能搭更高、更大的楼房呢?”诺诺摇摇头。“那你能先把地基垒一下吗?”诺诺马上点点头,开始把第一层接着摆长,后来没用我说话,他就自然搭起了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诺诺你告诉我为什么第二层的杯子要搭在第一层两个杯子之间的地方?”“这样楼房结实啊,要不就会倒掉的,我在积木区就这样的。”……很快,诺诺的一栋高楼搭好了,他开心地数起了杯子。这时我又对他提出:“你搭的是一面墙,能不能搭个像你们家一样的楼房呢?”诺诺在他搭好的那面墙的两侧开始延长、起高……
如上两个案例,同样都发生在活动区里,同样都是孩子在与玩具材料互动中学习,但是经过我们的研讨,它们所反思的角度却不一样。
先看“和和夹豆”,我们认为“教师提供玩具的适宜性与玩具本身的功能特点”是案例呈现出来的最有价值的反思点。再看“诺诺拼摆”这个案例,虽然也是与材料互动,但这其中是教师一步一步提出新的挑战,不断帮助孩子把游戏推向深入,所以,此案例的价值点就在于“师幼互动”,这里有教师向孩子发起的互动,也有孩子自发的,教师与孩子互相碰撞火花、互相激励,教学相长。
当然,针对这两个案例而言,老师们也同时呈现了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坚持性、解决问题等等方面的表现,但是我们研讨后达成共识:为了反思的点更加明晰,帮助我们将问题进行挖井探究,从中寻找教育规律,我们就暂且忽略其他方面,“有舍才有得”。每个案例最好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反思,当然,遇有表现综合的案例,我们最多也就是从两种角度进行分析反思,否则就又回到了“挖坑”的状态。
2.运用核心智慧生成树叶
如上的反思角度,对于教师来说只不过是明确了一个方向而已,教师还是不知道从哪儿人手进行“挖井”深入反思,仍然有抓不住、不可操作的感觉。紧随后,我们以各个有代表性角度的案例为样本,通过教研组的智慧,提出每个角度的具体思考思路。还用如上两个案例来说明。
“和和夹豆”的案例,我们为其提出的反思思路模板如下。
1.材料是什么?设计和使用的思路和依据是什么?
2.孩子使用起来是否恰当?存在哪些不合适的地方?为什么?
3.这种材料运用的思路能否应用于其他活动?如何应用?
4.你对这种材料使用的整体评价是什么?
“诺诺拼搭”的案例,我们为其提出的反思思路模板如下。
1.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什么时候该介入?什么时候不该介入?即最佳介入的时机是什么?
2.教师介入之后幼儿的表现是什么?教师还应该怎样做会更好?
3.当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之后,教师应该怎样帮孩子放大成功,体验自信?
有了这样的反思模板,帮助教师从“真不知道怎样反思”、“从哪里入手写”、“怎样思考问题”,到反思条理更清晰,思路也更开阔。将一种常态的现象、一个寻常的问题进行一层一层逐步深入,将教学的普通行为上升到教育思想理念的高度。
正如树越长越旺盛的生长过程一样,我们反思的角度、具体问题的细化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入,我们的“反思树”是持续生长的、是动态的、是不断完善的。
行动之二
“抱团取暖行动”,引导教师利用模板开展互动反思
“反思树”初步的反思模板给了教师反思的框架思路。接下来,我们教研小组运用这个反思的模板开始了“抱团取暖”行动。教师独立进行的教学反思相对比较浅,很难深入,对个人成长比较局限,而集体“抱团取暖”,互助协作、积聚力量、增加信心,会将反思不断深入、不断推进。我们将大教研组分成四人一组的同伴互助小组,这四个人有不同教龄,来自不同的年龄班,而且要求其中必须有一位骨干教师充当教研组长的角色。这样,四人行小组的抱团取暖行动开始了。
案例三:漂亮的南瓜娃娃(郎俊婷老师提供)
秋天到了,爷爷奶奶家院子里、瓜廊里的各种南瓜成熟啦,我们鼓励宝宝们和家长利用“十一”假期一起找找身边的南瓜,并动手制作南瓜娃娃。
“十一”小长假后的第一天,孩子们捧着自己制作的南瓜娃娃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我们把这些南瓜娃娃放在区角展示。一天,午睡起床后的过渡环节,我指着南瓜娃娃说:“这么多漂亮的南瓜娃娃是谁做的啊?你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南瓜娃娃么?”说完,孩子们兴奋地举起手来。我指着一个南瓜,有孩子一看到是自己的,马上就站起来说:“老师,这个是我做的!”“你来说说你用自己的南瓜做了一个什么样子的娃娃好吗?” “我做的是小女孩。”“我做的是企鹅。”“我做的是南瓜灯。”……孩子们都觉得自己的南瓜娃娃最漂亮,七嘴八舌地介绍着。
郎老师初始反思如下。
通过介绍自己的南瓜娃娃和小小的观察,让孩子们对南瓜这个常见却又不太熟悉的食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仅知道了南瓜可以装饰成漂亮的南瓜娃娃,而且也慢慢喜欢上了南瓜。
我们运用这个案例,分五步进行“抱团取暖”。
第一步:小组同伴互助。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四人中的其中一
个人拿出一个自己常态撰写的教学反思,与小组中和自己教龄、专业发展相当的两位同伴共同反思分析,为深人反思提供更多的策略。针对郎老师的案例,同伴认为可以从幼儿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其提出思考改进的建议如下。
1.首先,具体分析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积极的表现,是年龄特点,是因为生活中熟悉,还是因为亲身体验了?
2.其次,反思教师如何让幼儿的表现更加积极主动,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如调动幼儿各种感官的参与等。
第二步:反馈个人,修改。结合同伴的建议,郎老师重点从孩子出现这种状态的原因和今后开展这类活动中如何更好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方面进行反思。调整如下。
这次活动,我抓住了随机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内容也贴近孩子们的兴趣和生活。与以往的教育活动相比,这次活动孩子占主导地位,老师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并且介入的非常自然和适当。但是这次活动也存在不足,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应该通过一个顺序来引导孩子们,比如,先请孩子们通过语言的描述猜一猜这是什么?像什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抱一抱、说一说的方式感知南瓜娃娃的有趣;最后,让孩子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
第三步:教研组长反思。教研组长参与进来,启发教师进一步深入反思。在这个案例中,教研组长从“顺着孩子喜欢的南瓜娃娃深入设计更加游戏化的活动”等方面引着教师不断深入思考。
1.孩子既然那么喜欢南瓜娃娃,那么以此为资源还可以开展哪些孩子喜欢的活动呢?如“自然角创设”、“亲子南瓜品尝会”、“户外游戏摘南瓜”、“拼图南瓜”等等。
2.除了南瓜这样的活动,其他哪些类似的资源可以研发到我们的课程中来,拓展孩子学习的空间? (如玉米娃娃、葫芦娃娃)
第四步:再反馈,再修改。经过教研组长的引导,郎老师拓宽了思路——原来,一个小南瓜竟然可以挖掘出这么多的活动,实现那么多的教育目标。老师又迅速调整自己的反思。
通过介绍自己的南瓜娃娃和小小的观察,让孩子们自己进行比较和发现,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对常见却又不太熟悉的南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仅知道了南瓜可以装饰成漂亮的南瓜娃娃,而且开始认识并喜欢上了南瓜!当然,在观察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我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比如,可以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对南瓜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小小魔术箱”的游戏,将不同的南瓜放进封闭的纸箱中,让幼儿仅通过摸一摸、捏一捏来猜南瓜,说一说自己摸到的南瓜是什么样的,是疙疙瘩瘩的还是光滑的,是圆的还是长的等,并将自己猜到的结果和实物进行比较,来验证自己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小游戏,进一步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南瓜的外形特征。
还可以在“摸南瓜”的游戏中,请幼儿将自己摸到的南瓜进行展示,展示过程中要介绍南瓜的颜色、样子、质感、花纹,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和发现。也可以在接下来的主题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南瓜的秘密,比如切开看看里面有什么,南瓜子的样子,闻闻南瓜的气味,煮南瓜汤、蒸南瓜来尝尝南瓜的味道等,通过以上活动,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来深入了解南瓜。
我想,也可以用南瓜娃娃来丰富自然角,将以上认识南瓜的方法运用到认识其他一些幼儿常见但并不熟悉的蔬果中。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时,也要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自我探究、发现的机会,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五步:教研组集体或者教研主任反思。把同伴互助修改后的反思拿到教研组集体讨论或者是请教研主任(根据反思问题的典型性和个别性)再提出引导性问题和建设性思路。如,针对以上的案例,教研组又提出:针对小班孩子的学习特点,活动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的参与很重要,包括抓、捏、挖、拆、听、看、闻、尝、摸等等,依靠单一感官得到的信息可能会导致对事物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通过多感官学习的方式,应该运用到各种活动之中,这样孩子学到的、体验到的才最深刻。这些建议在应用的意义上又提出新的高度,将反思又向前推进一步。
当然,在这个实战型的、“抱团取暖”的过程中,受益的不仅仅是提供案例、修改案例的教师,这其中,不同教师用各自的眼光审视案例,一方面能使问题有更明晰的认识,同时,获取了解决问题的更广泛路径。每位教师只要经历过这样一至两轮的“抱团取暖”,反思能力在短时间里都会有一个大幅提高。当教师学会了写反思,他们就会笔耕不辍。
我们不是在追求一篇完美的反思,因为反思笔记本身并不重要,我们要的是在反思中获得教育的灵感和智慧,让思维方式、教与学的方式发生变化,最终实现专业成长。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学会反思提高反思能力sky的微笑阅读人气:890
- 幼儿园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2386
- "传帮带"促进新教师专业化成长欢惜儿阅读人气:1418
- 教师培训讲稿之一:优秀教师问...逐花而居阅读人气:1697
- 幼儿教师的能力曾经的记忆阅读人气:1370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如何不让“写教学反思”成为教...夏路阅读人气:1789
- [教师工作]幼儿教师须具备的能力绘馨阅读人气:1175
- [教师工作]请问如何培养幼儿教师的语文水...花语阅读人气:996
- [教师工作]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能力的策略?蔷薇阅读人气:940
- [教师工作]如何有效提升教学组织能力?青屏阅读人气: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