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不是“抢跑”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8-06-05
一组新版《小蝌蚪找妈妈》的漫画一夜刷遍了家长的“朋友圈”。不少家长看后忍俊不禁,同时也对孩子入学及学习压力感到无奈和焦虑。去年年初,市教委组织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开展了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有44.1%的家长反对孩子上小学之前上学科辅导班,仅9.5%的家长表示支持。但是,面对“朋友圈”中频频“晒”出的“秒杀”培训班、“牛娃”日程表的消息,不少家长还是按捺不住、心有不甘。幼小衔接,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抢跑”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得先来了解孩子学习的秘密。你知道吗——
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学习者
近期一系列的研究证据表明,大脑并不是天生一张白纸,人出生时已经具有了一些认知能力。这些先天的能力体现在数字、因果关系、推理、语言、视觉记忆等各方面。孩子正是依赖这些能力进行持续的学习。
追踪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得出一个结论——早期良好的学习经历是未来学习的基础众多追踪研究表明,良好的早期教育对儿童未来的学习与人生成就有重要影响,早期的投入对人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于是,不少家长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著名的宣传语所蛊惑,决定让孩子“提前学”“早点跑”。
抢跑学“知识”靠谱吗
目前,社会上最常见的,看上去似乎也是最便捷的一种方式是提前学习,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班,但是这样的做法在追踪研究中被证明是不可取的,知识的提前学习有可能会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
清华大学张羽博士等人进行了一系列小学补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他们追踪了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9年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结果表明:
小学参加语文补习,尤其是一年级参加语文补习,伤害很大,对初中语文起点成绩有显著的负影响;
小学大量参加数学补习,虽然对初中入学起点成绩有一定的帮助,但对初中数学追踪性的长期成绩,有显著的反作用;
小学参加英语补习,对起点成绩有一定的提高,但对后续成绩也没什么影响。
通过对课外补习班的“抢跑”超前度的检测,他们发现校外辅导班的教材内容比学校教材内容平均超前四年左右,而且校外辅导班的教学大都采用灌输、重复的方法,反而会伤害孩子的创造力、探究能力、自信心和学习自主性。
大众对“抢跑”学知识的理解误区
将学习窄化为知识技能的学习。在“学什么”的问题上,不少家长将孩子的学习内容狭隘地理解为知识技能,如拼音、识字、写字、运算等。
将知识技能的学习窄化为知识的训练。
在“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的问题上,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入小学后可能会“落后”“跟不上”,在幼儿园阶段就提前进行小学知识技能的大量灌输和机械训练,并且认为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越难越好。
但这样的学习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也让孩子早早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抢跑”
大量从幼儿到成人期的追踪实证研究都表明,坚持、自我控制、计划性、好奇心等非认知技能都会对孩子的后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心理学经典实验一棉花糖实验已经让我们看到自我控制的品质对学业成就的巨大影响:孩子们独立面对诱惑物,如棉花糖、巧克力、玩具等,有的选择马上吃掉或直接开始玩,而没有获得额外奖励;有的选择等待15分钟再获得第二个同等的礼物。面对诱惑,孩子们表现各异。几十年后的追踪研究表明,在后期的SAT考试(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中,那些等待15分钟的孩子的平均成绩要比那些马上就吃掉棉花糖的孩子的平均成绩高出210分。
为什么非认知技能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呢?
研究者们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认知和情感的脑功能机制本身就是连接在一起的,非认知技能中的学习品质部分如好奇心、探索欲等往往是引起认知和知识技能获得的触发器。对孩子来说,学习绝对不是快速的、提前“收纳”许许多多知识,也不仅仅是发展孩子的认知、语言、思维能力,还要包含隐藏在知识技能背后的坚持、自我控制、计划性等非认知技能的培训。学习不仅涉及孩子学习内容的掌握,有没有运用学习能力去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涉及孩子是怎样学习的,他是陕还是慢,有序还是无序,遇到难题就放弃还是会坚持不懈。这些学习的方式、过程就是孩子的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应该是幼小衔接中的重点。所以,这才是真正要“抢跑”的内容。学习品质是每个孩子都潜在的,并且后天可以培育,因此学习品质应成为幼小衔接中的关注重点,也是孩子后续学习的基础。
学习品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倾向性。它包含学习主动性与调控性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好奇心、探索欲、想象与创造等,后者表现为以自我控制为核心的专注、坚持性、计划性、独立性等。
“跑得对”更重要
打个简单的比方,把学习当成吃苹果,学习知识与技能就是吃完一个苹果后再吃另一个苹果,学习品质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吃苹果,让吃苹果的过程变得舒适和愉悦。
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所需要的学习品质是不同的,两类学习品质需要富有张力地在孩子学习中发挥作用:在主动性方面,家长要给孩子尝试各种活动的机会,发现他的兴趣。在调控性方面,应创设吸引孩子注意的情境。由于年龄特点,孩子的注意力时间较短,这个时候对他说“你要专心啊”,往往是无效的提示。从生活角度而言,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让孩子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是一种坚持性的锻炼。
学习品质从科学的角度提供家长看孩子的视角。比如,一个孩子喜欢苹果、不喜欢猕猴桃。给他吃苹果时,他可能因为喜欢会投入地细嚼慢咽,看上去觉得孩子很认真、专注;给他吃猕猴桃时,他可能因为不爱吃而心不在焉,看上去这个孩子怎么吃得不专心。这个例子说明学习品质和特定的学习任务有关,揭示了学习品质情境依赖的特征。所以,家长不能看到孩子在某一件事情上不专心就判断他缺乏专注力,也许他在运动时或绘画时注意力特别集中——专注力的判断是要在各种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家长需要发现孩子真正有兴趣的领域,通过好奇心带动专注力的投入,进而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
链接
在特定的学习任务上,学习品质的表现有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因此,要避免过早的、不加区别的、在单一的情境中评价孩子。
·年龄越大的儿童,越具有好的学习品质。
·女孩比男孩更具有好的学习品质,主要
体现在专注、独立性、灵活性等方面。
To孩子坚持做几件最基本的事情
快乐运动
身体构造、神经结果、感官和运动方式都决定了我们如何认识世界,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智,离开身体,孩子的记忆、认知是不存在的。在人的早期发展中,身体和智力其实是同步发展的。常运动的孩子身体灵活度高,注意力更集中,思考也更活跃。除了健康,运动对孩子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也大有益处:在运动中,孩子需要合作,和同伴协商规则,通过互相帮助来完成运动。运动让孩子“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
小游戏:召唤“神龙”
比如跳绳。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制作5张难度递增的任务卡(如孩子不会跳绳,第一张任务上的数量可为2,后四张卡酌情增加跳绳的数量),每完成一个任务可换取新的任务卡进行“闯关”。当孩子将5张任务卡的任务都完成后,即可召唤“神龙”——实现他的一个愿望(比如“和爸爸一起做手工”“宝宝当一天妈妈”)。
充足睡眠
2016年发布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孩子睡眠越充足,学习状态越好。可见,睡眠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他的记忆力、认知水平等。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引发精神上的烦躁、焦虑不安、情绪不稳等问题。
做情绪的主人
良好的社会性情绪有助于孩子更快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人际关系融洽,懂得合作、分享,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业表现。情绪管理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像孩子在游乐场里想要从陌生人那里拿玩具,会先观察对方的表情再做进一步的行动,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面对陌生人能够识别不同的情绪,逐步学会合适的应对方式,从而发展社交技巧。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扩大交友圈,带孩子外出玩耍时鼓励他与其他孩子交往。
小游戏:小任务
如去踏青。让孩子自己做一份出行计划,比如坐什么交通工具,选择什么路线……孩子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在过程中家长只要做好三件事:督促孩子执行计划,孩子遇到困难适时提供帮助,事后和孩子分享交流。
To家长当个愉协型家长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夏雪梅博士出示了一项儿童学习基础素养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过来人”怎么看:一年级家长视野中的儿童入学适应与关注点》。调查考察了上海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根据相应的指标将家长类型分为愉快型、中间型和苦学型。
三种类型家长的孩子在知识技能、学习品质、生活自理上的适应性都存在显著差异:愉快型母亲的孩子在这三方面的适应性优于其他类型的母亲的孩子,而苦学型母亲的孩子的适应性最差。其中,陪读最多的还是苦学型家长。
愉快型父亲的孩子在这三方面的适应性优于其他类型的父亲的孩子,苦学型父亲的孩子与中间型父亲的孩子在生活自理与学习品质上的适应性无显著性差异。
为人父母的我们,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对于自己想成为什么类型的父母,已不难选择。
摘自《上海托幼·亲子生活》,2017.5.4~7
摘自:《家庭教育导读》2017.09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把握幼小衔接爽阅读人气:716
- 幼小衔接学习能力与行为训练指...学能教育阅读人气:1356
- 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心理等方面出...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587
- 把握幼小衔接爽阅读人气:759
- 上团城中心幼儿园召开幼小衔接...轩妍阅读人气:601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如何利用“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枫叶红阅读人气:2757
- [教师工作]幼小衔接班孩子怎么快点学好认...爱你水蜜桃阅读人气:1027
- [教师工作]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的幼小衔接课...meili@xinqing阅读人气:4830
- [园长管理]幼小衔接是什么?普罗旺斯阅读人气:510
- [教师工作]今天是不是有新访谈啊?laofu阅读人气: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