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区域活动"亲亲泥土"案例诊断分析
作者:张雅芳 黄晓军 来源:泉州市第一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6-08-02
在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的背景下,许多教师认识到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但在教育实践中,还是存在违背《指南》精神的现象,如在区域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用预设的区域活动目标干预幼儿的活动,忽视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本文以中班区域活动"亲亲泥土"为例进行诊断分析,分享我们组织区域活动的一些经验。
一、区域活动案例
[活动目标]
1.对玩泥活动感兴趣,尝试用挖、搓、围、拉等技能进行塑造活动。
2.能正确使用各种塑造工具,并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泥土,各种造型的模子,竹片刀、刮板、锥刀等各种不同刀型的工具,茶罐、碗、瓶子、豆子、树叶等。
环境创设:事先搜集各种陶土自制作品图片及半成品布置美工区环境。
【活动过程】
活动前,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布置在美工区的陶土作品图片及半成品,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泥土塑造方法。接着,教师一一介绍投放的各种材料、工具,提出创作要求,并请幼儿尝试用这些材料、工具进行泥土塑造活动。于是,幼儿蜂拥到美工区,迫不及待地把更多的工具往自己的面前揽,瑶瑶拿了好多个模子,钦钦、焜焜拿了好多把不同刀型的工具,勤勤拿了一些豆子、瓶子等。瑶瑶取了一大块泥,用拳头咚咚地捶着、用手掌啪啪地打着,泥土上印出了许多手掌印子、拳头印子,引来了其他幼儿的竞相模仿。这时,教师拿起旁边一个贴有动物的半成品的泥土瓶子,放在瑶瑶面前说:"这只瓶子还缺几只动物就完成了,你有那么多的模子,帮忙印几只补充上去吧!"于是,瑶瑶把模子逐个按压在泥土上,并从模子上取出动物造型的泥土按压在瓶子上,然后又开始捶打泥土了。
钦钦把泥搓了搓,用刮板、锥刀把泥切成一块一块,小心翼翼地叠成高高的泥块塔,这引起了焜焜的兴趣,于是焜焜和钦钦一起玩。泥块塔一次一次倒塌后,俩人开始研究怎样叠才不会倒塌,这时,教师又来到美工区,对钦钦和焜焜说:"这些泥块不错哦,也可以一块一块组合成瓶子,你们试试看。"教师不由分说地从泥块塔上拿了一块泥,边按压在瓶子上边说:"就是这样,你们试试看。"焜焜说:"可是老师,我们想叠塔。"教师说:"你看轩轩用长长的泥条绕成了一个漂亮的瓶子,要不你试试这个方法。"接着,教师开始引导勤勤与轩轩合作,用各种豆子装饰泥土瓶子。当教师离开美工区后,焜焜和钦钦再次叠起泥塔。整个活动,教师不停地引导幼儿塑造泥土瓶子。
二、案例诊断分析
1.分科式的区域活动组织方式约束了幼儿的自主探索
与教师组织的集中教学活动不同,区域活动是鼓励幼儿自主探究、自由操作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支持和鼓励幼儿自主地探究和自由地操作,尽量凸显幼儿活动的主体地位。案例中,教师根据美工区的特点设计了活动目标,要求幼儿借助各种工具和材料,用挖、搓、围、拉等技能进行塑造活动。然而,活动中,有的幼儿拍打在泥土上留下有趣的印迹,有的幼儿用泥块叠泥塔,教师为了避免幼儿的活动偏离预先设计的"轨道",马上进行干预,并以各种方式把幼儿的探究引向塑造泥土瓶子的活动。可见,该教师固守特定区域的活动目标,组织的活动是分科式的区域活动。该教师把幼儿看作待雕刻的材料、待填充的瓶子,根据每个区域的特点设计一系列螺旋向上的活动目标,希望幼儿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活动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活动中,该教师认为美工区只能进行与美术相关的探究活动,而没有分析幼儿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事实上,每个活动区不是绝对独立的,不能让幼儿在美工区只探究如何塑造泥土瓶子,其实幼儿利用美工区的泥块探讨如何叠高、如何变换方式在泥上印下不同的痕迹也是幼儿内在动机驱使下进行的有一定探究意义的活动,教师应把活动的自主权给幼儿,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而不是硬性地把美工区与其他的活动区划清界限,要求每位在美工区活动的幼儿都要进行与美术相关的活动。
2.以教师为主的指导策略羁绊了幼儿的自主探索
教师只有在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的前提下,才能获得介入和指导幼儿活动的依据。案例中,教师发现幼儿在叠泥塔、拍打泥土时,直接用动作、材料暗示幼儿不要玩泥块,不要做与泥塑无关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完全是按预定的活动目标来指导幼儿进行活动,并没有很好地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行为。当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玩泥土时,不管他是根据活动的要求有目的地操作,还是游离于目标之外,甚至是漫无目的地摆弄材料,教师都应耐心等待,用教育的眼光观察、分析,对幼儿的各种探究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并根据幼儿的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与幼儿互动,顺势引导,支持其自主探究,使其获得更多有益的发展经验。如活动中,焜焜和钦钦用泥块叠泥塔,虽然游离了教师预设的活动目标,把塑造活动变成建构活动,但他们在叠的过程中运用了平衡、对称等建构技巧,获得了相关的建构经验,教师应允许幼儿继续探究自己的玩法,并引导幼儿如何把泥塔叠得又高又稳。
三、区域活动方案改进
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教师应更关注如何将区域活动的自主权还给幼儿,不再让预设的活动目标阻碍幼儿自主探究和自由操作。同时,教师要能根据活动的观察情况、幼儿的需要顺势引导,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同样是上述区域活动的内容,我们采用让幼儿自由玩泥这一方式组织区域活动。活动前,教师创设玩泥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地玩泥,如果幼儿需要其他材料可自由选择。活动中,我们观察到幼儿的各种玩法,并截取了有代表性的区域活动片段。
玩法一:碎土
堆在活动场地一隅大大小小的泥土块,有的泥块硬邦邦的像石头一样,有的幼儿就把这些泥块用力地往地板上扔,努力把泥块碎开。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发现旁边的石头、锤子、洗衣捶不仅能让泥块碎开,而且更快、更省力。
玩法二:和泥
有的幼儿把泥土放在桶内加上水,拿根棍子搅拌,把泥土变成泥浆。有的幼儿找不到棍子,干脆脱下鞋子,用脚踩了起来。小懿和轩轩手拉着手在盆里踩土,钰钰提着洒水壶在一旁加水,三名幼儿就这样不断地加水、踩土。慢慢的,盆里的泥土变成了黏黏的泥浆。不断有幼儿把碎好的泥土倒入盆内,小懿和轩轩的脚粘得抬不动了,小懿着急地对钰钰说:"太干了,快加水。"钰钰小心翼翼地往盆内加了一点水,小懿用脚踩了踩泥土说:"还是太少,再加些。"于是,钰钰又往盆内加了水。而另一边用棍子搅拌泥的小奕往泥土里加了一大桶水,焜焜用棍子一搅拌,结果泥水滴喷到衣服上、脸上,焜焜边抹着喷溅到脸上的泥水滴边冲着小奕大声喊道:"水太多了。"小奕赶紧加土。
玩法三:筛土
宇宇发现了放在土堆边的筛网,兴奋地拉着宸宸、珊珊说:"这是筛土用的,我老家有这个,我爷爷用这个筛土。"说着手把手教宸宸、珊珊扶着筛网,然后自己一铲一铲地往筛网铲土,细小的泥土漏过网孔,而大的土块则被留在筛网上,与此同时吸引了部分幼儿加入筛土。
玩法四:砌砖
小懿和轩轩盆内的泥浆越来越多,就招呼函函帮忙把泥浆装走,可函函不知要如何处理泥浆,提着泥浆茫然地到处走,最后把泥浆倒在了墙角,泥浆慢慢地流向四周,装水路过的小诗和小成踩了一鞋子的泥浆,小诗说:"快把它堵住。"于是俩人放下手中的水壶,找来红砖把泥浆围了起来,俩人越围越高兴,小成干脆把泥浆铲到红砖上,并在泥浆上面叠红砖,小诗看了也效仿,俩人就这样一层泥浆一层红砖,越建越高,还不时地向同伴炫耀:"看,我们在盖房子。"引来了不少幼儿围观,围观的幼儿纷纷问:"房子要怎么建啊?我能和你们一起盖房子吗?"看到因自己倒地上的泥浆引来了这么多同伴建房子,函函自豪地说:"泥浆是我倒的,小懿那边还有很多泥浆。"于是,部分幼儿便开始装泥浆盖房子了。
玩法五:印土块
材料区中有几名幼儿在翻找着东西,小伟拿起了一块圆形的城堡积塑模子自言自语:"这是玩沙用的,我用这个印了好多城堡呢。"话音刚落,就被那边运泥浆盖房子的同伴吸引过去了,小伟拿着城堡积塑模子也来帮忙运泥浆,他一勺一勺地往城堡积塑模子里装泥浆,直至装满了还继续填上一勺,用勺子往下压实,把多余的泥浆抹掉。可是泥浆却倒不出来,小伟把城堡积塑模子倒扣在地上,用手在城堡积塑的顶部敲了敲,积塑模子一下子就取了下来,一块圆柱体的泥土坯子出现了,其他人都惊呆了,纷纷地效仿印土块。
玩法六:刻画
莹莹、彤彤等几个细心的女孩子,发现了放在材料框内不起眼角落的竹片刀、刮板、锥刀等不同刀型的工具,她们非常好奇:"这是什么工具,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有的是扁扁的,有的是尖尖的,有的像掏耳勺,有的像小仓鼠细细的牙齿?"接着,莹莹和彤彤就拿这些工具划来划去。当小伟用城堡积塑模子印出的土块引发同伴关注的时候,莹莹和彤彤也过去围观,看着一块块的土块一溜地陈列开,莹莹用手中的工具在土块上试着划了划,土块上出现了各种的线条,莹莹惊喜地拽着彤彤的衣服说:"你看,你看,很漂亮哦!"接下来,几名幼儿在土坯上尽情地刻画,这边是小鱼在波浪中游来游去,那边是一格一格的窗户……土坯上的艺术创作应运而生。
从前后的两个区域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前面教师设置的区域是采用分科式的方法设置区域,各个区自成一体。有的幼儿出现游离于预设目标之外,对活动没积极性,兴趣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见,分科式的区域活动只有纵向联系,没有横向呼应。后面的区域活动,是采用渗透式的方法规划区域,各区之间形成了积极的横向联系,每个区域都是相互渗透的,有的是前置,有的是延伸,成为共生互利的共同体,如碎土、筛土为和泥提供材料,和泥为印土块、砌砖提供了材料,印土块为刻画提供了材料。用渗透式的方式规划区域不仅使区域活动更生动,而且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探究。此外,教师在活动中不再以预设的活动目标限制幼儿的活动,而是更多地观察幼儿的活动,顺势引导幼儿,不仅给予物质上的支持,还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在这样的活动氛围中,幼儿自主、积极地与泥土互动,各种创意层出不穷,幼儿从中获得了多领域的知识经验。例如,在玩泥过程中,幼儿感受到土的柔软与坚硬、光滑与粗糙、疏松与密集等有关科学的经验,感受到在水、太阳光等作用下土与泥之间的变化,获得丰富的艺术造型经验,获得围合、叠垒等建构经验,还获得排列、分类等数学经验。
原载《福建教育》:学前版(福州),20l5.46.57~59
摘自:《幼儿教育导读》2016.06下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我会乘车》中班区域活动港湾阅读人气:1722
- 中班案例分析——语言活动:秋...空谷小鱼阅读人气:1594
- 让语言区“活”起来―读“宋庆...萧萧月阅读人气:1268
- 标记在小班区域活动中的妙用彭霞晴阅读人气:998
-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数学区――...一杯浓咖啡阅读人气:2180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园里都有哪些区域活动?我的心机阅读人气:452
- [业务管理]区域活动记忆cleaner阅读人气:1227
- [教师工作]幼儿园有哪些区域活动?mengmeng阅读人气:2063
- [教师工作]什么是幼儿园区域活动?小蝶阅读人气:976
- [教师工作]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就只有指幼儿...小蝶阅读人气: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