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真支持 幼儿真发展

作者:赵爱云 张红  来源:山西省幼儿教育中心  上传时间:2015-08-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中倡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与发展”。自从与高瞻课程结缘以来,我们受惠于其深厚的理论内涵及高质量的教育实践策略,加深了对《指南》这一精神的理解,并进一步明确了落实《指南》的方向。本文记录和分析了美国Highscope幼儿主动学习中国北区首席专家陈宇华女士在一次入班指导过程中,与幼儿互动的精彩片段以及有效的支持策略,现场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至今记忆犹新。
    第一阶段关注
    大班活动区游戏时间,一名身穿红色背心的男孩,手拿玩具枪在活动室的一个角落长时间在做打枪的动作。这个过程中,他不时地看看教室里的其他小朋友,但始终没有加入到同伴中。一名穿蓝色背心的男孩走过来把玩具枪口对准他,但是穿红色背心的男孩并没有任何回应。站在一旁关注很久的陈老师这时决定以同伴的身份介人……
    策略分析
    据班级老师这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个穿红色背心的男孩长期游离于区角之外,而且总是重复“打枪”这一简单经验。在活动区游戏时,男孩常常观看其他小朋友游戏,可是又从来不曾介入同伴游戏。
    通过与班级老师的交流,以及现场的观察,陈老师确认,这个男孩需要成人的进一步关注并支持他在游戏中获得更多关于核心经验的发展。
    第二阶段介入
    陈老师取了一块积木当枪,藏在玩具柜后面与男孩开始游戏。这名男孩始终保持与陈老师对着做简单打枪动作的游戏模式,毫无交流,游戏无法深入。
    陈老师:我的枪没有子弹了,换一支枪吧?
    男孩未回应,仍然对着陈老师做打枪的动作。
    男孩:我是警察!
    陈老师:哦,你早就是警察?我还不会当警察呢!
    男孩:笨蛋。
    陈老师:你说我笨蛋我特难受,我特想和你玩,可是你说我是笨蛋。
    策略分析
    一旦选定了要支持的幼儿,就要靠近这个幼儿,同幼儿处在一个水平线上,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
    陈老师通过模仿幼儿的动作,以同伴身份,蹲在男孩身边,与男孩保持同样的高度,自然而然参与到了男孩的游戏中,搭建起了与幼儿互动沟通的桥梁,并了解到了男孩的游戏意图:我是警察。
    当男孩说“笨蛋”时,陈老师重复幼儿的语言,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以期启发幼儿的同理心。
    第三阶段参与和延伸
    陈老师在教室里找来一块红黑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拿了一个饮料盒:我是劫匪,这是大炮,我这个大炮很厉害!
    男孩:世界上就没有这个东西,你是笨蛋(第二次说笨蛋)。
    陈老师:哦,你又说我笨蛋,我好难受哟,真痛苦哟!你要再说我笨蛋我就不想跟你玩了……你要注意啊,我这可是很有威力的大炮!我要轰了!哎呦,我的大炮没子弹了,我要上子弹了。
    男孩:那都不是子弹,笨蛋(第三次说笨蛋)!
    陈老师:你又说我笨蛋,我好难受哟!我这是连发子弹哟!你觉得我放几个子弹合适?
    男孩:放1个?
    陈老师:那我打完不就没了?哦,那我得把它拆了,它是我的备用子弹!看啊,我要放1颗子弹了。
    男孩:放0个。
    陈老师:那我的大炮不就没威力啦!不行,我还是得放1颗!开始打了啊!我准备加4颗子弹!这儿可以加1个,这儿可以加1个……怎么放呢?横着放还是竖着放?
    男孩:笨蛋(第四次说笨蛋)。
    陈老师:哎呦,你又说我笨蛋了,我伤心啦,我很难过,你每回说我笨蛋我就特别难过!横着放还是竖着放?
    男孩:竖着放吧。
    陈老师非常专注地用饮料盒子做大炮,她问男孩:我做大炮需要胶带纸,你觉得我是用这个胶带好呢?还是用那个胶带好呢?我还不太会用呢!
    男孩:哪个都行。
    陈老师:那我试试看啊,这有点拉不下来,怎么办啊?你可以帮我一下吗?然后怎么弄呢?我怎么拉不出来呢?
    男孩走过来,将陈老师已拉出一点的胶带纸拉了出来。
    陈教师:哎哟,真的是一拽就出来了,你帮我解决了问题。然后怎么贴呢?这个胶带我还真没弄过……大炮叫什么名字好呢?
    男孩:叫狮冰制大炮,这个大炮好厉害,山上和水里都可以啊!
    陈老师:叫狮冰制大炮,这个大炮好厉害,山上和水里都可以啊!我给你把名字写下来好不好,我特别喜欢这个名字!
    男孩这时表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
    陈老师一边说一边帮男孩写:我不太清楚什么字?狮子的狮啊!是这个?冰是哪个冰?是冰雪的冰吗?哇!太厉害了!制呢?制造的制啊?大炮叫这个名字啊?是能上山能下水的意思吗?
    我要给它剪一下,咱们怎么剪呢?
    噢,剪这么长吗?剪刀剪直线我不太会剪,谁会?你会剪吗?
    男孩(马上应答):我会。
    陈老师:真的?那你帮我剪一下吧。谢谢你!
    陈老师(对着许多小朋友):你们看他剪得多直.真的是直的,我都剪不直……哇,真的很直耶!真是威力无比的大炮,真好!
    策略分析
    作为玩伴儿,教师要有游戏精神,根据游戏的主题和节奏来调整自己的语句用词和行为,接受或者承担一个与游戏有关的角色。
    陈老师头顶花色围巾,扮演劫匪参与游戏,一会儿跪在柜后,一会儿躲在桌下,一会儿趴在地面,一会儿显露惊讶的目光,一会儿出现伤心的表情,一会儿展现灿烂的笑容,男孩逐渐开始加入陈老师的游戏,把陈老师当成了与自己平等的玩伴。
     教师以尊重的方式与幼儿成为玩伴儿,能够延长活动时间,扩展游戏的范围,让活动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更有挑战性,相应提升幼儿的关键经验。有一点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在当下的游戏情景范围内提供新想法。
    陈老师观察到男孩在游戏中的意图较为单一,长时间停留在一个经验水平,于是,便在当前游戏的主题里面通过互动谈话激发和延伸更多新的游戏意图。比如“枪没有子弹了”,“要装大炮”等等,并尊重幼儿对于自己想法的反应。
    教师在游戏中是玩伴儿和跟随者,而不是指挥者,所以教师应该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向幼儿求助或询问建议。
    陈老师在装子弹、拉胶带纸、做大炮、起名字和剪直线等环节都在询问男孩的想法和建议,没有一直问“测试性”的问题,或者让男孩按照老师的想法做。陈老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如胶带、剪刀、纸张、彩笔等,吸引男孩对多种材料的探索;为男孩提供有限的选择和自主空间,让男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通过示弱策略和鼓励策略,给男孩实现自己意图的机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男孩表现出了对游戏的掌控和自信。
    幼儿连续四次说老师是“笨蛋”,而陈老师也不断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却并未因此终止游戏或批评幼儿,让幼儿逐步体验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愿意和陈老师继续游戏。随后的游戏中男孩果然再未说“笨蛋”二字。
    在实现更多游戏意图的过程中,陈老师依然重视对男孩语言信息的输入,在对话中,重复男孩说的话,并且结合情境进行重构和延伸,大大丰富了男孩的语言经验,潜移默化中促进了男孩的语言发展。
    第四阶段支持
    男孩看了看做好的大炮。
    男孩:我又想做一个圆圆的东西,是要做火箭。
    陈老师:怎么做呢? (从旁边拿来一张纸)
    男孩:我来画吧。(在纸上画了个圆)
    陈老师:拿剪刀剪吗?
    男孩:我自己拿,我自己剪吧!(他剪好圆让陈老师看)
    陈老师:你剪得真是很圆,这么圆啊,三角形怎么剪呢?
    男孩:三角形不用画了,我自己就会剪,我一下就剪好了!
    他剪好后在圆上写了“1、2、3”,然后和陈老师共同把纸粘成圆筒状。
    陈老师:叫什么名字呢?
    男孩:水仙湖,河水的水,仙女的仙,绿色的湖,能击破冰层,这是军事武器!
    陈老师:我帮你写下来,我们拿着做好的大炮和火箭合个影吧!
    陈老师一直以玩伴的身份和男孩游戏,活动结束很久后,这个男孩还凑在陈老师身边渴望靠近;当陈老师离开时,他还跑到门口不停地张望。
    策略分析
    教师关注和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是要激发幼儿的意图,并支持幼儿实现自己的意图。
    小男孩在陈老师的带动下完成了大炮的作品,获得了老师和同伴的认可,并增强了自信。更可贵的是,陈老师进一步激发了男孩新的意图,制作火箭。这时候,陈老师“退到”旁边,给男孩充分的自主空间,通过画、剪、粘、起名,终于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意图,使这个男孩获得了发展。
    透过上述记录、分析的镜头,我们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独特的种子,他们的个性、爱好以及学习方式各不相同,教师该采取什么策略支持孩子的学习呢?陈老师依据对幼儿的观察,不断优化师幼互动策略,从关注到介入,再到参与延伸以及最后的支持,这个男孩从游戏前的孤独、无所事事、简单重复、缺乏信任感和自信的状态,转变到了活动结束后,情感得到满足、需求得到关注、自信有所呈现并开始接纳成人、参与活动,最终各方面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当孩子把做好的大炮和火箭端着与陈老师分享时,喜悦的神情至今还在我们眼前,那是怎样的一种生动?怎样的一种感动?又带给我们哪些反思呢?
    当今关于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并非缺乏普及,但是旧的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是否真正转化为科学的教育实践了呢?
    当幼儿不知所措时,教师只为完成教育目标,将这些孩子置之度外,视而不见,幼儿的需要得不到关注;
    当幼儿的想法背离教师的教育目标时,教师会将孩子的意愿中断,拉回到自己预设的活动内容中,幼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当幼儿想要自主探索时,教师却用自己预设的材料和规则限制着孩子的创造,幼儿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当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的作品请老师欣赏时,老师却用统一的标准或期望冷漠相对,孩子的成功感无法得到满足……
    上述案例给我们的理念和评价带来强大冲击,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真转变,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与支持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做而不学则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研则茫,研而不做则殆。只有用专业的视角和行动去研读《指南》,探求幼儿主动学习的真谛,在实践中亲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才能真正感受到那份因爱而生的职业幸福感,用教师的真支持,促进幼儿的真发展。
摘自:《学前教育》2015.06
编辑:cicy

上一篇:《指南》学习三步走:读、品、行

下一篇:走进幼儿关注发展——贯彻落实《指南》《条例》“观察解读儿童”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