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幼儿的“剩菜剩饭”——《指南》的推进与贯彻
作者:郑国娟 来源: 上传时间:2015-01-14
午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幼儿的自理能力、习惯养成都有较高的教育价值。为此,我们必须关注幼儿在午餐中的表现,以推进午餐管理的质量。
那些“剩菜剩饭”
餐尾,当大多数幼儿将自己那份午餐吃完,已在外走廊参与活动,或是在室内活动区玩时,各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还在慢吞吞地吃。对于那些年龄小的、自理能力弱的,保教人员则上前“喂饭”。对于年龄大的、自理能力相对强的,保教人员则积极鼓励,想方设法让这些孩子努力吃完自己那一份。这些孩子在喂饭中、在鼓励下,勉强吃着、嚼着,那样子愣愣的,丝毫没有快感。
当保教人员觉得:再喂,他也不想张嘴,或只是慢频率地嚼着那嘴里的一口饭时,保教人员则会停止喂饭。其次,当保教人员再怎么鼓励,孩子就瞪着眼睛、摇头时,保教人员往往也就终止了鼓励。之后,就是顺手将这些孩子吃不完的饭、菜给倒了,就有了“剩菜剩饭”。
有时,这“剩菜剩饭”还具有传染功能,使原本吃完的孩子也看样学样,凑个“剩菜剩饭”。于是,增加了剩菜剩饭的人数,加大了剩菜剩饭的量。
“剩菜剩饭”怎么来的
在幼儿园见惯了剩菜剩饭,似乎有点习以为常。那么同行们,你是否对此进行了总结、反思:这“剩菜剩饭”是怎么来的?
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简称《指南》),再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笔者觉得产生“剩菜剩饭”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量”:不按需供应
我们保教人员在给孩子分餐时,“量”几乎是统一的,无论是饭还是菜。于是,那些供不应求的,吃完第一份还要求添加饭菜;而那些供大于求的,就吃不完了。《指南》中提到: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食欲不同,胃口也有大小,从这点出发,我们保教人员就不能“一刀切”,不能分给孩子同样量的餐。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并在实践中具体体现。
另外,一个人的食欲和身体状况有关。晨检的时候,我们关注并记录了孩子来园的身体状况,带药的也在服药登记表上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但是晨检记录很少甚至没有与午餐管理相联系。因此,那些带药的、身体有些异常的孩子,在当天也成了“剩菜剩饭”的制造者。一方面是因为提供的菜他们不能吃(如:咳嗽不能吃腥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原本就食欲不振。
“质”:色、香、味不俱全
一般幼儿园都比较注重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参照《0一6岁儿童膳食指南》,为幼儿提供谷物、肉、奶、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还力争一个月内,菜的种类和搭配基本不重复。而烹调方式,还有最终端上幼儿饭桌的菜的“长相”,就不太关注了。有些菜切得个头比较大,不是孩子能吃的那个状态;有些又可能早就烧好了,颜色不佳……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就降低了幼儿的食欲。
“进程”:安排上过于统一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幼儿除了对餐量有不同的需求外,其用餐时间也有长短。幼儿园一般情况下都是统一时间分餐,分完之后一起用餐。尽管我们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但还是有幼儿因习惯问题,吃得较快;而有的真是一个“慢”字了得,吃到后来,他自己也不想吃了。一来,饭菜冷了,尤其是冬天;二来,看到大家都吃完了,也不好意思了,最终也只能倒了。
如何减少“剩菜剩饭”
对“剩菜剩饭”进行了合理的归因之后,接下来我们必须想办法控制。一方面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从情感教育出发,也应指导幼儿爱惜粮食,做到不剩菜剩饭。
1.在量上,按需供应,按需自取
首先,教师按需供应。既然每个孩子的食欲、胃口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就应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这种差异,并在具体的做法上加以体现。
建议给幼儿分餐时,按需供应。以大多数幼儿能吃完的为基点,对胃口、食欲相对好的幼儿,提供的量多一些,反之则少一点。另外结合晨检,对带药的、身体状况不佳的幼儿,给其适当减量。若不够,再提醒、鼓励其适量添加,以避免剩菜剩饭。
在具体落实时,对保教人员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幼儿的关注,知晓班上幼儿的用餐量以及晨检情况;其次分餐的时候,也要做个有心人,哪些幼儿需要有针对性的提供,心中要明确。
其次,幼儿按需自取。《指南》建议: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参与分餐工作的往往是一名保教人员和几名值日生,其他大多数幼儿一般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常规活动。学习《指南》后,我们认为: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
因此,可以尝试践行自助餐式分餐。由保教人员将饭、菜分别盛到大碗并以小组为单位分发,让组内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自取。孩子自助分餐,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要求:用公筷或公勺把食物放到自己的餐盘里,而且要吃多少拿多少,不能浪费。在拿取的时候,也要小心,不能将饭、菜掉在桌面、地面。还可以实行互帮互助,能力强的帮助能力弱的,离得近的帮助离得远的。保教人员则可以更多地关注幼儿,适时引导或介入,提供支持。
2.在质上,提升色、香、味
色、香、味俱全,无疑可以增进幼儿的食欲。兼具色、香、味,一方面体现了食堂人员的基本功,反映了其操作时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能体现菜的质量,比如新鲜与否、味道如何以及菜的搭配等。为此,食堂负责人在订菜的时候,要事先酝酿菜的搭配;食堂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时,要在了解、知晓菜的搭配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加工、烹调,提升菜的色、香、味,打开幼儿的胃,增加其食欲。
3. 在进程上,合理安排
《指南》建议: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在幼儿园,午餐时间一般从中午11点开始。但由于非寄宿制幼儿的早餐不能统一定点:早的或许早晨6点,迟的可能上午8点,这对幼儿中餐的摄入量是有影响的。对此,可以调整幼儿上午的点心安排——根据幼儿的早餐时间,分批合理安排,如:一个安排在上午的早操活动后,另一个安排在上午的自主生活环节中。各园可以结合本园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有效安排。
其次分餐时,也可以先供给早餐用得早的、吃得较慢的幼儿。若践行自助餐式自取的,保教人员也可引导其先自取,并让这些孩子先吃,以便缩小幼儿用餐的时间差,尽可能减少吃得快的幼儿对其造成的干扰,使其安心、舒心地吃完自己的那一份,告别“剩菜剩饭”。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不良行为婷婷玉立阅读人气:1387
- 家长如何识别并正确对待小儿多...爽阅读人气:1792
- 反思 正确对待孩子犯错美美姐姐阅读人气:964
- 如何对待幼儿家长的“投诉”(...欢乐童年阅读人气:1329
- 正确看待3、4周幼儿的逆反心理平行线阅读人气:5542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如何正确对待智力落后的幼儿杨梅阅读人气:653
- [教师工作]如何对待幼儿课堂中秩序混乱杨梅阅读人气:733
- [教师工作]对待特别好动其他幼儿的孩子有...微波炉阅读人气:1415
- [教师工作]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呢?花语阅读人气:1038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快乐天使阅读人气: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