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课程中融入民族文化的研究路径
作者:吴慧源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传时间:2014-12-05
民族文化是课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宝库,将其精华融入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可促使幼儿感受、体验、了解民族文化,形成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自然地将民族文化融人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如何在民族特色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关键经验的建构,如何有效提升教师的文化价值判断与筛选的能力……在“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的研究中,我们针对以上问题,借助“课程研究工作坊”这一研究路径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一、课程研究工作坊的角色分工与组织流程
课程研究工作坊活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集“学、研、思、行”为一体。参与课程研究工作坊的研究团队由高校教师、实验园业务园长、骨干教师、研究生共十余人组成。团队所有成员在共同观察、思考、分析、沟通的过程中,提升了能力,获得了成长。
1.课程研究工作坊的角色分工
参与课程研究工作坊的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角色与任务。
负责人:由课题负责人侯莉敏教授担任,负责工作坊活动的内容策划、流程设计、人员组织,负责每次工作坊活动流程中的总结环节。
主持人:由实验园的业务园长轮流担任,负责工作坊活动流程的组织,担当活动推动者的角色,安排每次工作坊活动的执教者和点评人。
执教者:每次工作坊活动有两名执教者,由实验园的骨干教师轮流担任,负责进行与讨论的主题相关的环境创设以及教学活动或区域活动的展示,并在展示后进行反思。
点评人:每次工作坊活动设两名主要点评人员,负责对执教者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
支持者:除记录员之外的所有人员均为支持者,负责对每次工作坊活动中讨论的主题进行思考、分析及讨论。
观察员:由一名高校教师和四名研究生担任,在每次工作坊活动中选取一个与讨论的主题相关的“关键事件”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记录进行量化分析。
记录员:每次工作坊活动由一人担任记录员,负责详细记录活动的流程,记录最终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呈现,供所有活动参与者共享。
由课程研究工作坊所有参与者组成研究共同体,打破了高校教师与幼儿园之间、幼儿园之间、幼儿园园长与教师之间的壁垒,增强了每个人的角色意识与参与性,更有利于团队成员间的协作。
2.课程研究工作坊的组织流程
课程研究工作坊的每次活动主要包括“任务分配一展示观摩一点评研讨一观察分析一总结提升”五个环节(如下图)。
课程研究工作坊每次研讨的主题都来源于课程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迁移策略→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这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中,研究的视角在不断聚焦,研究的问题也在逐渐深入。
课程研究工作坊活动通常在四所实验园轮流进行。每次参与活动的人员相对固定,以确保问题研讨的持续性,研讨人员的座椅摆放成相对封闭的、稳定的三角形,以便给研讨人员专注协作的氛围暗示,使得每一次研讨集中、深入。
二、课程研究工作坊的研究案例
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的实施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因而融入民族文化的综合教育课程的研究不仅要关注融人文化的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还要关注融人民族文化的课程环境营造、一日生活组织、区域活动实施、户外活动开展。
以下,我们通过若干研究案例来分析如何基于课程研究工作坊在现实场景中寻找问题,借助科学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诊断,提供专业的理论支持,帮助实验园进行融人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1.民族文化资源的筛选
民族文化具有生活化、趣味性和价值多元等特点,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审美需要,可以成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来源,但是它需要我们作出价值判断,对它加以筛选,否则,课程中民族文化的融入就会变相成为民族文化知识的灌输。为此,参与课程研究工作坊的研究团队帮助每个实验园分析所在地域的民族文化,基于本园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寻找适合开展课程活动的素材。
例如,桂林市解放西路幼儿园希望通过对桂林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开发出适合本园幼儿的教育资源。我们研究团队带领教师们通过文化采风、民间艺人访谈、资料查阅、家园合作等方式,收集桂林的地域文化资源,发现其节日习俗、饮食文化、民间传说、舞蹈戏曲等都极具文化底蕴及特色,但融入课程中的民族文化如果大而全就难以深入。因此,我们研究团队请教师们在每一类文化资源中选取一点来组织幼儿活动,通过活动展示来研讨如何选择文化资源,比如,要对幼儿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获取关键经验,而不仅仅是引起幼儿的感官兴奋。同时,我们还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帮助教师们分析哪些文化资源更适合本园幼儿理解和接纳,从而将资源筛选的重点定位在桂林童谣。桂林童谣遍及桂林城乡,最受幼儿欢迎,特别适合幼儿感知、想象和表现,更易与幼儿的真实生活相联接。解放西路幼儿园以桂林童谣为切入点的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园课程研究,是对濒临消失的桂林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它使幼儿获得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体验,增进了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
2.融入民族文化的区域活动的实施
融入民族文化的区域活动能成为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小组化的学习方式也更有利于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互动.有利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感受与体验民族文化,内化并构建自身的知识经验。
例如,桂林市机关第二幼儿园以民间体育游戏作为课程研究的切入点,试图借助幼儿园宽阔的室外活动场地创设富有本园特色的融人民族文化的体育游戏区域。在研究过程中,执教者在一日生活中投放了各类广西民间体育游戏器械,如高跷、板鞋、竹梯、绣球、陀螺等。在工作坊展示观摩环节,执教者鼓励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在点评研讨环节,团队成员采取录像回放、照片呈现等方式进行分析,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帮助教师们思考游戏材料投放的类型、方式、时机与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关系,进而考量材料的改造、组合与利用,以提升游戏活动的效果。这种有针对性的研讨体现了课程研究的实效性,有效地避免了教师进入为投放材料而投放材料的误区。
3.融入民族文化的教学策略研究
综合教育课程中融人民族文化,还须强调其实践方式和可操作性,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与接纳。
例如,我们围绕教学策略研究开展课程研究工作坊活动。在任务分配环节,我们紧紧围绕“教师帮助幼儿构建关键经验时采取的策略”进行观摩与思考。在点评研讨环节,执教者、点评人和支持者围绕“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反思、点评与分析,而观察者则围绕影响活动有效性的关键事件“教师的策略”作观察记录,量化分析教师采取策略的类型、频次、质量,帮助执教者还原其教学的完整过程和运用的策略.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帮助参与工作坊活动的其他成员梳理怎样的教学策略更利于幼儿认同与尊重民族文化。课程研究工作坊的特色就在于它既有侧重质化研究的点评研讨,又有侧重量化研究的观察分析:既关注细节的诊断,又关注宏观的评价,有效避免了课程研讨中“你说说我谈谈,难以深入聚焦”的问题。
借助“课程研究工作坊”这一研究路径,我们研究团队及各实验园关注并研究在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中融入民族文化的措施与途径,总结经典案例,梳理儿童各领域发展的关键经验,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关注儿童的个体经验。通过质化与量化的方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指导,帮助教师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引领教师提升学习和反思能力。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提升课程研究工作坊的引领辐射效应,采取“流动工作坊”的工作模式深入到更多的幼儿园,带领他们进行课程创新与实践。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挖掘本土家具文化特色,开发...小陆阅读人气:884
- 通过班级博客,提高家长工作实...莺歌燕舞阅读人气:1261
- “百草园”园本课程背景下的教...世外仙姝阅读人气:653
- 活动区在本土幼儿园课程中的定...youjiaorenaa阅读人气:978
- 幼儿园主题教育形式的研究欢惜儿阅读人气: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