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创想的“阶梯”——浅析绘画活动中范画的取舍问题
作者:徐蒙丹 来源:江苏省常熟市塔前小学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12-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在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此条例一出,立刻引起千层浪,教师们开始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下大胆而自主地绘画,不再提供范画。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幼儿的画面很糟糕,没有构图意识、没有色彩概念、没有绘画技能的提升,有的只是天马行空的点状分布,以及幼儿意犹未尽的语言陪衬,幼儿所表达的都在语言上,在一幅画里看不到内容、看不清线索、看不出美感。
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们还在犹豫和争论:绘画活动是不是需要范画?对此,大家都各抒己见,在取与合之间,激烈对峙着。有的声音认为范画会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认为,其实适当的示范是必要的,下面就我的实践经验谈谈我对范画利用的看法。
阶梯一:年龄决定内容
因为幼儿年龄的特点,她们尚未具有独立的创造能力,没有范画对幼儿来说作画确实有困难,导致作品内容贫乏,幼儿也因此对绘画产生厌倦,表现在绘画过程中出现“老师,我不会”等情况。美术活动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异,来考虑是否提供完整范画或半成品范画,并提倡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多重画面的范例。
对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想象、绘画能力还比较弱,可以提供一些完整范画让他们模仿,帮助幼儿积累关于绘画的经验,让幼儿了解、欣赏不同的作画方式,在欣赏、学习、运用的基础上触发绘画的激情,学习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练习和运用,在模仿的基础上再来想象和创造。例如在《小鸡》绘画活动中,老师给幼儿讲述作品的内容,并问大家:“会不会画?”很多幼儿说:“不会。”这时,教师可利用完整范画,让幼儿观察完小鸡的基本特征,并亲自示范小鸡的重点画法,让孩子先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再通过多媒体给幼儿欣赏不同动态、不同角度、不同场景的小鸡作品,开阔幼儿的视野,鼓励幼儿能够在更广阔的思路中表达自己心中的小鸡,避免绘画的局限性。
对中、大班幼儿则可以提供一些半成品范画或者想象性的范画,重点让幼儿看到作品中所需要运用的技能,并通过锻炼,才能内化为幼儿自己的操作能力,才能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运用和表现,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幼儿去创新、创作。如《手掌树》绘画活动中,老师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大的手造型,请幼儿作为设计师对手进行设计,有的幼儿认为手可以变一棵树。老师接着问大家:“可以变成什么样的树呢?”有人建议在手指上画不同形状的树叶,有人建议把它画成柳树,老师又用手添画了树,其他人又有了不同的建议……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这幅画既丰富又漂亮,而且具有故事性。最后,老师建议每个人设计一幅属于自己的手形想象画。
此外,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绘画水平上也会存在着差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差异提供材料,尽可能多地给幼儿欣赏各种作品、各种绘画方式,为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和经验。
阶梯二:内容决定方法
在绘画活动时,教师的引导起到了重要咱勺作用,怎样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后,就面临着示范的问题了:不做示范,幼儿无所下手;出示示范,幼儿就开始依样画葫芦,那么幼儿的想象力可能就会受限制,出示范画的时机变得尤为重要。但怎么出示,何时出示,我觉得还可以根据绘画的内容来决定。
例如命题画《我的好朋友们》,“好朋友”这个命题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因此,针对这个活动,在幼儿绘画时,我并没有提前出示范画,反而是在讲解清楚具体的要求后,就让幼儿开始自由作画。课间时,我把一些大致成型的幼儿作品拿出来请大家欣赏,并要求幼儿说出“你认为这幅画好在哪里?在哪些方面改进一下会更好?"这是讲评时经常进行的一项活动。幼儿们已经学会采用欣赏和建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我喜欢他画的人物,如果再画大一点会更好。”“我喜欢他画的那个人在踢皮球,如果再给小朋友腿画弯曲和穿上漂亮的衣服会更好看。”……同伴间的范画是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和比较的好形式,特别是当大家养成使用一种正向的、建设性的方式进行交流的时候,同伴之间对于作品的评价也变得具体、多元。通过分享同伴间的范画,可以扩展幼儿自身的经验,同时建构出新的创新,而且更可能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发展,长期坚持能够培养幼儿的分享能力以及个体的绘画技能,形成可持续发展。
所以,根据绘画的内容来决定是否出示范画以及何时出示范画,并抓住最好的出示时机进行有效指导,并不断对照自己的作品与范画的差距,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阶梯三:方法决定效果
绘画作为幼儿内心和精神的一种表达,是具有生命和情感,它传达着幼儿眼中的世界。幼儿的作品不是教师范画的翻版,不能让幼儿简单地模仿,让范画变成了限制幼儿想象和创造的桎梏。规定怎么画对,怎么画不对,这不符合艺术教育的特点,范画被争论的理由也因为如此。
幼儿在绘画时常常说:“老师,我画错了。”因为它们和范画不一样,会指导的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告诉幼儿:绘画没有对错。面对幼儿的作品,我们需要倾听幼儿的声音,包括倾听创作者和其他幼儿的声音,了解幼儿的想法和认识;为幼儿提供多种可能性的解释,让幼儿形成多元价值判断;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和创造,并建议幼儿进行不同的尝试,有时通过语言指导或者帮助几笔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幼儿找回自信,有了自信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其实绘画创作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式,也不存在一种答案,而示范的价值就在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只要把握好度和方法,示范就是一个阶梯,孩子们也可以顺着这个阶梯越爬越高。
链接——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华爱华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也许,有教师会说,范画正是模仿学习的一种方式。我们必须指出, 《指南》反对的是对范画的被动模仿,但并不意味着反对幼儿的模仿学习。《指南》艺术领域有多处提到了幼儿的模仿,但强调的是自发模仿,而非被动模仿,强调的是个体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进行的主动模仿,而不是集体统一的被动模仿。因此,当我们创设了艺术的环境,投放了各种丰富的材料,幼儿就会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有选择地进行自发模仿。
不同的幼儿去模仿同一个对象,因为认知不同、感受不同、印象和兴趣不同,模仿出来的作品也并不会一模一样,因为幼儿不会像成人那样去写实。但是,传统幼儿美术教育中,老师为了适合幼儿模仿,将线条、形状从事实形象中抽象出来,把提供的范画变成一种概念化符号化的模式,而这种模式画舍掉的是事实真相中那种可感可知的灵动。这类范画是一种画法的示范,所以全体幼儿画出来的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线条的流畅感和形状的大小比例,而这只是与幼儿精细动作和认知发展的水平有关。
原载《今日教育•幼教金刊》(重庆),2014.6.36~37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自主性...爱的乐园阅读人气:1328
- 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自主性...相伴童心世界阅读人气:1274
- 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海豚201阅读人气:1680
- 绘画《蘑菇雨》,能大胆地用椭...秋日@百合阅读人气:425
- 小班绘画活动:鱼妈妈和鱼宝宝trancy阅读人气:2289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语言活动如何提高问题的针对性...雪阅读人气:1481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快乐天使阅读人气:822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规...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994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494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