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幼儿园里的科学教育
作者:王燕萍 来源:北京中德智慧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上传时间:2014-07-20
2006年,德国联邦政府受德国文化部委托,以及在EWE、IMST等基金会,包括各州地方环境中心及联邦幼儿园教育教学教研机构的支持下,开始进行大面积的幼儿园和托儿所的自然科学之研究工作。
Gisela L u ck教授是儿童早期科学教育研究项目团队的负责人之一。从1982年到1994年,她受德国第12届联邦议院派遣到“人和环境保护”调查委员会秘书处工作;1996年到2000年期间,她以科学工作者的身份在化学教学理论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关于早期幼儿化学教育问题的艰苦调研工作。之后,她先后在德国艾森大学、比勒菲德大学、波岑大学担任教授职位,研究重点是如何对儿童进行早期科学教育。她撰写了《简易实验——给爸爸妈妈和孩子》、《新简易实验——给爸爸妈妈和孩子》、《自然科学教育手册——托儿所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是什么东西在水里咕噜作响》、《幼儿园里的科学教育——与弗雷德一起探讨》、《和伙伴一起实验》等著作。特别是后两套著作强调早期儿童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对德国托儿所和幼儿园偏重生物科学教育现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强调生物、化学、物理是自然科学教育的一个整体,是不可割裂的,生命与无生命领域的学习将更加激发孩子对科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德国早期科学教育的全面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德国幼儿园和小学有着广泛的运用。
本文将介绍Gisela L u ck教授关于“幼儿园里的科学教育”开展的新的研究理念及成果,希望广大一线的科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了解并得以借鉴。
早期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Gisela L u ck教授提出,如果把教育理解成是一种行为活动,从孩子们的活动来考虑,教育就是一种对“世界的认识行为”,这是一种自我教育。在学前阶段孩子们会用自己的方法和兴趣提出各种各样自然现象的问题,并且希望得到答案,也就是孩子在认识世界的行为中是一种自我建构的学习过程,而且这一兴趣点发生在儿童的早期阶段。由此,根据孩子这一特点在早期进行自然科学教育是顺应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的。
有生命和无生命的自然现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如果在早期科学教育中侧重于有生命现象的学习,将导致未来孩子对无生命现象研究兴趣的日益衰退。更重要的是,如果不顾及化学和物理两个方面的特点,仅从生物的角度来观察自然现象,从而导致把整个自然现象分割开来观察的情况,那么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就会缺少观察事物的整体性。而许多无生命现象,恰恰为所谓的生命自然现象造就了生存方式。比如,糖和盐的不同溶解方式,对人体组织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有生命和无生命自然现象的学习应该等同看待,有机融合。
无生命现象,给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实验提供了可能性;而生命现象里他们往往只扮演一种观察者的角色
在毫无生气的冬季岁月里,当动物世界和植物世界都明显失去其吸引力时,实验室将能上演生机盎然的实验活动,无生命自然现象将不断地重复出现,给孩子们多次、重复地看到某种现象的机会,从而鼓舞和激发孩子自己动手重复这种现象、模仿某种做法、复制某种东西的愿望,并且用自己的方法来积累认识某种现象的经验,提供多种探索的可能。并且所谓无生命自然现象,常常要比所谓的生命现象更容易根据孩子们的情况对他们进行解释说明。比如,要熄灭烛光,可以通过空气隔绝的方法清楚地向孩子表明蜡烛在燃烧时需要空气的道理;而要把一个虫蛹变成一只飞蛾的过程向孩子们讲清楚,显然要困难得多。
无生命的自然科学教育对孩子来说难吗
调查研究表明:孩子希望了解科学实验(大约70%的幼儿园的孩子愿意参加科学实验,并有着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对科学实验的记忆是牢固的(大约在第一次实验的6个月之后和最后一次实验的3个月之后,大约有一半实验的内容、情况孩子们能够回忆出来);幼年时候学的东西将持续影响终身。一个对选择化学专业的新生的调查报告,间接表明之所以选择化学专业,是因为从小就接触了自然科学中关于化学的现象,并因此对化学产生了兴趣。
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
在幼儿园里,把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作为幼儿教育基本内容的做法是正确的,某些做实验的方法也是可行的,以下为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某些选择和建议。
时间安排和实验进程
选择一间相当安静的小房间供孩子们做实验用,以保证孩子能安下心来集中精力做实验。因为是专门的房间,做实验的活动就成为一种非同寻常的活动,并且孩子们还可以安静地为实验活动做必要的准备。
每个时间单元尽可能只做一个实验。同孩子们进行比较简单的实验,在实验中除了培养他们做实验的灵巧性以及对他们进行感性知识教育外,还要提供足够进行观察的机会,并保证足够多的对实验过程观察的机会。
每星期安排一次实验活动,最好是固定在某个同一时间。
一次实验2O分钟的时间就足够了。把孩子对实验进行初步讲述的时间包括进去,如果孩子提出另外的问题或实验的某种替代性建议,时间可以做适当的调整。
实验儿童的年龄以及实验小组的规模
大约从5岁起,孩子出现刨根问底的劲头。幼儿园可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方式使实验成果更好,并保持孩子旺盛的求知欲。
实验小组规模一般保持在6人以内。小组人数太多,个别孩子会没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可以一个人安静地进行实验;小组人数太少,容易冷清,并且在如何解释或猜测某种现象时不容易形成对话,商量不起来。
实验材料
材料的安全性:必须是对儿童健康没有任何危害的,如果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火柴和蜡烛,则需有成人在旁边,以防发生万一。
来自生活中的材料:实验活动所安排的基本都是来自孩子生活的材料,幼儿园的厨房柜子就能找到大部分的实验材料。实验桌上准备鲜艳的桌布,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实验中来。
实验的选择
尽量保证第一次参加实验的孩子能做成功,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会
大增,他们就会相信自己的能力。
选择同孩子们生活有关的实验。比如,发酵粉、食盐、糖等材料,只有与孩子日常生活有关的实验才能长时间难以忘掉,并且当孩子在家中发现这些材料时,更会使他们想起自己做过的实验,并向父母说起实验的情形。
实验原则: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重复地做某种实验。
实验说明
关于所做实验的自然科学背景知识,要向孩子讲述清楚,让他们知道其中的道理,而不是像看魔术表演。一般来说,简明扼要地解释,用适合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们,不必讲述深奥的道理,这样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在幼儿园中如何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进行无生命的自然现象的科学实验,这对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个挑战:准备实验材料,自己要能够懂得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解释,只有这样才能够回答出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还要把参加实验的孩子们变成实验小组,等等。
Gisela L u ck教授提出,如果用“心和理解”来学习某种知识,就是说带着感情和求知欲来学习某种知识,那会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更加深刻、更为积极的印象。同样在无生命的自然现象里,如何能唤起孩子们的感情呢?那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它是一种态度,一种能够充分唤起孩子们认真倾听的方法。认真倾听故事的能力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并且一直怀有这种听别人讲故事的热切愿望,不管是使孩子进入甜蜜梦乡的睡前故事,还是童话故事等,能够带给孩子的不但是甜蜜的、安全的、美好的、充满幻想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凝聚孩子的注意力,使讲述者和听故事的孩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种力量都不能把他们分开。
但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故事讲述除了同某种自然现象有关外,还要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有关。如果可能,讲故事可以同要做的科学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另外,故事不能太长,否则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故事上了,而把做实验和对某种科学现象的观察、解释等内容放到次要的地位。这对孩子们进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是不利的。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符合这样的标准呢?Gisela L u ck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关于弗雷德和他的好朋友保罗的故事。他们两个,而且就是他们两个蚂蚁沙丘里的雄性蚂蚁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展开研究,并且提供了很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故事,这些故事能够引导孩子们提出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为什么在讲述无生命自然现象中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一只蚂蚁身上呢?那么问题的答案就更加简单了:故事中的蚂蚁是属于有生命的自然生物,小蚂蚁则在有生命和无生命的自然现象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正是通过Gisela L u ck教授给我们介绍的关于弗雷德的故事、材料准备及实验步骤图、说明、观察、解释、孩子们获得的小科学家证书及有关的蚂蚁背景知识,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如何在幼儿园进行科学实验,了解科学实验的原则及优秀的物化载体。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定位应该在哪...徐老师阅读人气:1090
- 科学教育为儿童飞翔的翅膀翘翘阅读人气:1628
- 指导家长创设家庭科学教育环境...丰台三幼赵燕茹阅读人气:2019
- 科学教育年龄班幼儿的探究特点...翘翘阅读人气:1170
- 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尝试精神的...低调含香阅读人气:1269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科学教案橙色理想阅读人气:2175
- [教师工作]中班幼儿老咬人教育多次,还是...风儿阅读人气:990
- [教师工作]教育翘阅读人气:1059
- [园长管理]如何抓好教学反思和常规教育?杨梅阅读人气:1348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