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的根源,疑的真谛——例谈科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作者:王燕兰 来源: 上传时间:2014-06-11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本学期,我们大班教研组以科学活动为载体,开展大班集体科学活动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重点对如何设计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提问进行探讨,调整并优化策略,引领大班组老师们思考:怎样的“教”才能促进幼儿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如何让教师有效的“教”适应和支持幼儿主动的“学”?在实践中,我们以一课三研课例《瓶中气球变大了》为载体,探索科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策略一:巧妙牵引——抓住科学活动的灵魂
《瓶中气球变大了》属于原创科学探索活动,活动素材来源于幼儿喜爱的《智慧树》栏目。在选择素材时,教师能追随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深入发掘与利用饮料瓶、气球等相关材料的潜在价值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巧妙牵引,适时指导,适度提升,充分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
片段1
气球带来的故事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气球里面有什么?
幼1:好像没什么东西,是空的。
幼2:应该有东西,我觉得是气。(幼儿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师:“猜猜套在瓶子里的气球能不能吹大?为什么?”
幼1:当然能吹起来,我觉得可以吹得和瓶子一样大。
幼2:我去试试才知道到底能不能吹大。
师:你认为要把气球吹起来,该怎么办呢?……
分析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正如同捶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瓶中气球变大了》在成人眼里看似平淡的小实验,却在不经意中激发了幼儿的科学兴趣;老师抛出的问题也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大胆猜测和探究欲望。
策略二:凸显自主——拓展科学活动的空间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除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操作氛围,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幼儿的探索性思维还要依靠教师简明而富有启发性的具体问题来引路。
1.基于经验,从已有经验出发设疑
教育家杜威说过一句话:“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不是简单的告诉。”教师在活动中紧扣幼儿思维的兴奋点,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设疑,使幼儿的求知欲时刻随着问题而迸发。
片段2
你喜欢气球吗?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气球吗?玩过气球吗?
幼1:喜欢,气球的颜色很漂亮。
幼2:我也喜欢气球,还可以和气球玩游戏呢!
师:玩过吹气球的游戏吗?
幼1:哈哈,我最喜欢玩了,我的力气可大了。
幼2:我也很想学一学这个本领。
分析
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情境,使幼儿乐于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探索学习。问题的设置可以调动幼儿探究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活动从引导幼儿玩“吹气球”游戏开始,让幼儿亲历体验,自主实践,老师适时提问:“你们喜欢气球吗?”“请你来试着吹一吹气球,看谁的本领大。”
2.适时退位,选择恰当的时机设疑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探究氛围是幼儿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本条件。在本次活动中,老师能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亲历探索全过程,并适时退位,敏锐地察觉孩子的需要。
片段3
为什么气球吹不大?
师:为什么气球在外面能吹大,在瓶子里却吹不大呢?请你自己来试试。
幼1:因为瓶子太小了,我找个大瓶子就能吹大了。
幼2:不可能吧,我还要再试一次。
(幼儿自主实验,教师观察,放手让孩子大胆操作。)
小结:哦,原来是瓶子里有空气,把瓶子里的每个角落都占满了,没有容纳气球的地方了,所以气球就吹不起来了。
分析
回溯整个探索过程,是幼儿自我亲历的小实验,而不是教师简单地传授。“为什么气球在外面能吹大,在瓶子里却吹不大呢?”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孩子们终于发现,原来是因为瓶子里有空气,把瓶子里的每个角落都占满了,没有容纳气球的地方了,所以气球吹不起来。教师能关注幼儿活动的细节,放弃了喋喋不休的讲解,留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犹如剥笋壳一样,渐渐揭示了活动的中心目标。
策略三:整合引导——侵润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认为:“显性知识只是冰山一角,而缄默的知识则是隐蔽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在探索问题时,老师注重整合引导,运用归纳提升策略,将幼儿比较表浅、零碎的科学认知和科学经验进行一个理性的、全面的、概括性的小结。在活动中,幼儿学会了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形成了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片段4
怎样让瓶中气球吹起来?
师:你认为气球能吹起来吗?
幼1:能。
幼2:不能。
师:你认为要把气球吹起来,该怎么办呢?自己动手去试一试。
幼1:空气把瓶子占满了,我先把空气赶走。
幼2:可是怎样才能把空气赶走呢?
师:请你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大胆尝试,看看到底能不能让瓶中气球变大?
幼1:我用木块试一试。
幼1:我用剪刀帮忙。
师:为什么我用吸管,瓶内气球也成功变大了? (幼儿继续思考,继续试验着。)
分析
让幼儿通过小实验亲自验证,体现了科学的真实性与严谨性。孩子们从初浅的、表面的、模糊的认识,探索了“使瓶中气球变大”的奥秘,初步了解了其中的原因。教师进行整合引导,通过“吸管来帮忙”的小游戏,进一步引发幼儿对吸管所处的位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思考,总结出了“能否用其他工具、不同方法赶出瓶中空气,让气球变大”等关键问题,促进幼儿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究。
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在充实丰富的材料中,在教师的教育智慧中,无论是指向性的集中思维问题,还是开放性的发散性思维问题,都像温暖的春风、清新的春雨,催发着幼儿科学活动中探索与创造精神的萌芽,引领着每一个孩子愉快地走进科学的宫殿。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秋水依叶阅读人气:2478
-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张楚阅读人气:1694
-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张楚阅读人气:1678
-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的创...丰台三幼闫晓英阅读人气:1974
-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摇篮之醉阅读人气:1501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学科韵律活动教学的...chengxine阅读人气:3136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4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74
- [教师工作]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眼睛变魔...花瓣雨阅读人气:2183
- [业务管理]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悠悠我心阅读人气: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