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大班美术活动区“会说话的脸”为例

作者:吴燕华  来源:黄浦区回民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01-2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与集体学习活动相比,区域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自由创造、表达与表现的环境,尤其是美术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想象力,教师也能够更关注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下面以大班美术活动区“会说话的脸”为例,具体介绍如何通过不同阶段的活动设置,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美术区域活动首先要简单,操作起点低,使幼儿能够联系已有的经验参与活动。但是起点低并不等于一直在低起点上徘徊,教师要思考如何创设推动幼儿发展的空间,怎样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宽松的活动中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活动,更有效地发掘幼儿的创造潜力。我们设计的大班美术活动区“会说话的脸”,通过尝试识别各种水果的切面图(横切面,竖切面,扇形切面),装饰娃娃脸的各个部位,在表现形态各异的娃娃脸中施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就“五官”活动而言,在小班主要是引导幼儿分辨五官的名称和位置,中班则是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五官特征的变化,而大班则是以装扮幼儿熟悉的五官为载体,其重点放在发现事物特征的多样性,采取找相关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有趣的水果脸:多角度观察,发现事物特征的多样性
      刚开始大多数幼儿对物体的认识局限于“一个物体呈现一个图像”,如对于苹果,幼儿认识的只是苹果的外形,如果按不同的切面切开苹果,幼儿时常就不能分辨。为此,我们先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水果切面图片,引导幼儿找到匹配的水果。当幼儿不能分辨或发生错误时,就将实物当场切开来加以证实,如苹果芯的五角星是怎样切出来的,怎样切猕猴桃能变化出不同的图案等。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实际观察,饶有兴趣地发现同一水果的不同切面会呈现不同图像,打破了幼儿对“一个物体呈现一个图像”的固有认识。
      活动名称:有趣的水果脸
      活动材料:
      1.各种水果的切面图(横切面,竖切面,扇形切面)。
      2.不同娃娃脸的底板等。
      玩法:
      1.幼儿将各种水果的切面图按品种进行归类。
      2.自选水果切面图装饰娃娃脸。
      3.为装饰以后的娃娃脸找一找用了哪些水果。
      幼儿在装饰娃娃脸时,不但会发现同一种水果可以装饰娃娃脸的不同部位,还会发现同一水果切面的形状和颜色不同,可以装饰的范围就大得多。在装饰娃娃脸以后,幼儿又对每一个水果娃娃用了哪些水果进行统计,由此进一步发现一种水果可以装饰不同的五官,不同的水果又可以装饰同一五官。在讨论中幼儿将水果延伸到周围事物,在多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过程中,发现周围事物的多样性。
      盘子娃娃:从归类到相关,进一步扩大创造范围
      归类和相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归类是把同类物品放在一起,而相关既可以是同一类别的物品,也可以是在特定情境下不同类别物品的组合。两者比较,相关较之归类的创造范围更为灵活开阔,为此,在活动“有趣的水果脸”之后,我们适时地改变材料和玩法,引导幼儿从“找相关”中进一步扩大创造范围。
      活动名称:盘子娃娃
      活动材料:各种造型的仿真橡皮、彩泥、不同形状的彩色盘子。
      玩法:
      1.任选一块或两块橡皮放在彩色盘子上,成为脸部的某一五官。
      2.思考哪些事物与橡皮有关,用彩泥塑造脸部的其他部分。
      3.为盘子娃娃起名字。
      起初幼儿还是在找同类,如橡皮是钉子形,他们就用榔头、钳子等工具装扮娃娃脸:橡皮是蛋糕形,他们就用饼干和巧克力等,装扮成“食品脸”。通过多次尝试,幼儿发现有的橡皮并不容易找到同类,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装扮娃娃脸呢?他们开始进行新的探索,一名幼儿找来一块蝴蝶橡皮,配上了叶子、云彩和花朵,这些不能归为同类的材料放在一张脸上可以叫什么名字呢?经过讨论大家发现,这些材料都可以在花园里找到,“花园脸”的名字就诞生了。由此幼儿发现,周围有好多东西虽然不是同类却有关联,由于彩泥塑造的多变性特点,更为他们按自己的想象寻找关联的物品提供了方便,于是“郊游脸”“套餐脸”甚至“修理交通灯”等许多奇特的“脸”应运而生。
      朋友牌:运用前期经验,大胆创造想象
      玩了一段时间的“盘子娃娃”后,我们发现造型橡皮已不能满足幼儿的创造需要,于是请幼儿从家里带来识字卡片,玩起了找关联的两人游戏,起名为“朋友牌”。
      活动名称:朋友牌
      活动材料:识字卡片若干。
      玩法:A、B两人各自选1张牌,轮流出牌,第3张牌仍由A选。选出牌后,必须将3张牌合起来命名,说对就可以拿走牌,说错则将牌放回原处,然后交换出牌顺序。
      很多幼儿刚开始玩的时候,都是找同类的牌,当找不到同类的牌时,他们就会有意识地从找关联的角度选牌。玩熟练以后,他们发现要使对方不易拿走牌,B最好不出同类的牌,A的第3张牌也很关键,必须与前两张牌有关联才能命名。在玩“朋友牌”的过程中,幼儿的思路越来越拓展,对看似不关联的东西幼儿都找到了内在联系,如树、火山、人,幼儿将其命名为“火山爆发,即火山喷火了,树烧焦了,人疏散了”。
      在开展美术活动区“会说话的脸”的基础上,随后我开展了集体教学活动“变脸”,幼儿所表现出的创造才能像火山一般喷发,产生了如“24小时便利店”“爱吃水果的牛”“妈妈的小帮手”等独具创意的命题,创造热情高涨。这与我之前开展的“变脸”活动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缺乏前期创造经验的前提下,教师尽管反复启发,幼儿还是可能会拘泥于类别,缺乏想象,使得画面内容十分单调。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实与教授多少美术技能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要创设空间,提供机会,让幼儿尽情发挥创造潜能。
编辑:cicy

上一篇:游戏中的幼儿发展评价实践新解

下一篇:在游戏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