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经验

作者:祝晓燕 蒋云  来源:无锡市滨湖区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上传时间:2013-12-0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让幼儿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幼儿园应在充满乐趣、挑战和无限想像的游戏情境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并激发和引导幼儿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建构有意义的数学概念和经验。
      一、在游戏中构建幼儿数学经验的认识和实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打开的一扇巨大而明亮的窗子,源源不断地将有关周围世界的观念和概念的湍流,通过这窗子注入孩子的心田。”古往今来的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已证明游戏对于数学教育具有极大的价值。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以让幼儿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自然建构数学经验。来看一个扑克牌游戏的实践案例:
      扑克牌上的数字、图案、颜色是幼儿熟悉且感兴趣的;作为一种游戏材料,扑克牌还具有易获取、易操作、多用途等特点。我们设计了系列“牌牌乐”游戏:将两副扑克牌(1~1O)放到益智区中,巧妙设计游戏情景和规则,让幼儿在多种玩牌游戏中,充分地观察、交流、比较、统计等,自主建构不同的数学经验。
      游戏一:我的朋友在哪里(中班:找相同)
      小朋友们将两副牌打乱,按照参与游戏的人数分成相等的份数,然后从第一个小朋友开始随意出牌,如方块5,其他小朋友在自己的手中迅速找出另一张方块5,将找出的“方块5”放一起,做“好朋友”,第二个小朋友继续随意出牌……以此类推,看哪个小朋友手里的牌最先全部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游戏二:谁比谁大?(中班:比大小)
      将一副牌随意打乱平均分成两份,两个小朋友同时各出一张牌,比较两张牌面的数字大小,并记录在记录板上,最后统计哪个小朋友赢的次数多。
      游戏三:大家来排队(大班:数的递增)
      这个游戏越多人玩越好,按照参与游戏的人数决定用一副牌还是两副牌。如5个人游戏只需用一副牌,将整副牌分成均匀的5份,每人一份,石头剪刀布决定第一个出牌的小朋友。第一个出牌的小朋友出手中数字最小的牌,下一个小朋友只能出比前一张牌数字大1的牌,以此类推,直到出到数字10,再由下一个小朋友出自己手里数字最小的牌,以此类推,将手里的牌先出完者胜。
      二、在游戏中构建幼儿数学经验的策略和思考
      教师基于幼儿已有的经验,有目的地创设游戏环境、丰富游戏内容、选择游戏材料、建立游戏规则,让幼儿置身富有游戏乐趣和学习意义的情境中,自觉地运用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去解释、描述一些游戏现象,将有利于幼儿建构“自己的数的概念”及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意识”。基于以上实践和认识,试提出以下策略和思考:
      1.游戏材料要有层次性和引导性:
      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是幼儿建构数学经验的载体。游戏材料也是数学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物化。因此,在材料投放时,教师要对本班幼儿的近期培养目标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并能据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能引发幼儿操作兴趣,有适度的难度挑战,能引导幼儿递进性操作、深入思考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应突出“低结构”“趣味性”“可变性”“创新性”与“适宜性”,材料投放要注意分类投放、难度递增、适量投放与融通开放。
      例如大班“美食街”中的各类材料:首先提供“美食分类盒”“美食价目表”“1元~1O元的货币”,引导幼儿将美食街中的食物根据价格、品种分类摆放;其次,提供“点菜单”,引导幼儿数一数、算一算、记一记有几个客人,点了几种食物,再根据“点菜单”有顺序地为顾客服务;再次,提供“美食制作流程图”“美食制作工艺图”,引导幼儿看图制作,如三角形的三明治、圆形的汉堡、圆锥形的蛋筒冰激凌、长短不一的面条等;最后,提供“结账单”,在用餐完毕后能计算、并收付“钱币”,埋单结账。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幼儿经历了“点数”“分类”“运算”“统计”等过程,调动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前期活动中有关的数学知识,实现了从数学知识到数学能力的迁移。
      2.游戏规则要有秩序性和情境性
      幼儿只有在有规则的游戏中才能将游戏主题延伸,同时也能发现和领悟到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活动的目的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利于幼儿数学经验建构的规则应该包含:游戏方式的规则、使用材料的规则、语言表述的规则等。游戏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应该引导幼儿理解规则、认同规则,并自觉遵守规则。
      例如大班“小医院”游戏,规则中渗透了“规律排列”:将小医院分为挂号室、诊断室、注射室、药房(药品根据颜色、图形、色彩三个维度分类,并贴好价格标签)、结算处五个科室。看病的流程设计,既保障了游戏的有序性、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也让孩子间接体验了生活,感受到了规则游戏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3.游戏主题要有问题性和互动性
      利于幼儿数学经验建构的游戏主题,应该充满挑战和无限想象,并能刺激和引发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能使幼儿与游戏伙伴交流分享,与游戏材料对话互动。因此,选择富有问题性、互动性并呈现阶梯状发展的游戏主题,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并保持幼儿的游戏热情。在问题情境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引导幼儿深入游戏,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感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并产生强烈的游戏愿望。
      例如中班益智区的拼图游戏:新的拼图经过一次一次的游戏,东一块西一块弄乱了,教师提出问题:怎么办?幼儿讨论提出,用印章、彩笔、纸盒等为不同的拼图做“分类标记”“分类盒”。教师鼓励幼儿用各自喜爱的方式,先为拼图分类、再制作有趣的标记,激发了幼儿新的探究欲望,也满足了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4.游戏的空间要有开放性和暗示性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幼儿自由、随便地玩耍,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师应善于把教学目的隐藏在游戏中,同时顺应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幼儿及时且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使游戏顺利进行。
      例如中班美工游戏区,教师可提供各种厚薄、色彩、形状、大小的纸张,提供多种花纹、图案,让幼儿感受和模仿,并暗示幼儿进行推理,按照规律制作“相框”“贺卡”“果盘”等,并尝试创造出新的排列装饰方法等。
      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游戏材料形式、内容、主题、规则等,调动幼儿在生活中以及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进行重现、交流,帮助他们建构数概念,同时使幼儿知道在自己生活的周围世界中充满了各种数学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学习数学的更高兴趣。
编辑:cicy

上一篇: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融合绘本元素拓展区域游戏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