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携手,助推《小公民教育课程》深入发展

作者:苏卫晗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湖南路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11-07

      我园《小公民教育课程》以做人为基点,以良好社会品质为中心,以培养具有生命意识、主体意识、创造意识、民主意识、公德意识为目标,为孩子的终生幸福作准备。在深入研究课程内涵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推行家庭与幼儿园两轮并进的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立管理机制,引领家长参与《小公民教育课程》的文本制订与课程研究
      我们调整并完善了“亲子活动制度”“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制度”“客座教师制度”“家长问题会制度”等近三十条家长工作制度,以确保家长全程参与课程实践。
      1.共建课程文本。即开展“园本课程研讨月”活动,在“查找问题→级部调整→集中研讨→系统审阅→修订统稿”的研讨流程中,邀请各年龄班的家长代表和老师们一起对现有课程文本进行“五轮式”研讨和调整。
      2.实施问题听诊。即以“《小公民教育课程》实施问题会”的形式,邀请家长为课程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听诊程序为“班级家长提交问题→课程实施小组(含家长成员)分类归纳→家园共同研讨分析→棘手问题多次碰撞→园教研组再度筛选分析”,整个听诊过程既是收集问题的过程,更是集体互动分享的过程,达到了教育和管理的双重作用。譬如,经过问题听诊、循环改进形成的“玩具回收站”“玩具加油站”等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家长提出的“孩子在家不会收拾玩具、不爱惜玩具”等问题。
      3.参与教学研究。即通过“体验•感悟•实践”的方法,携手家长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研修活动。如在“家园同步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采用了“游戏体验”的方式,让教师和家长在“联合闯关”的游戏中共同感受互相信任和理解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家园双方教育步调的一致。再如,在“阅读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形象迁移”的方式,用“珍珠项链”“排球比赛”等图片,引发家长和教师有目的地思考,并诠释自己的理解。家长们把幼儿的每一次积极发言比作大海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有效的提问就如同将珍珠逐个捡拾并串成美丽的项链……这种形象化的研修活动,使大家深入思考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并逐渐建立起有价值的教育理念,掌握有效的教育策略。
      另外,针对家长不善言谈、缺乏教育理论支撑等问题,我们采用“对话交流”的方式,即有目的地预设或即时生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家长进行探讨。如“品读经典、滋养人生”的家园读书活动中,每个家长用三分钟阐述自己对《新教育》的读书感悟。在反复的对话交流中,教师和家长共同设计制作了“读书伴我成长”记录表,使班级研究工作和家长对孩子的观察分析更加有的放矢。还有大班“用钱计划”的同课异构活动,教师团队和家长团队在激烈的辨析中分享教育案例,在思辨冲撞中达成共识:要引导孩子有计划用钱、用钱表达爱心、理性消费、适度享受……
      在研修实践中,家长智囊团还提出了“文化品味”式的研究形式,将经典故事、诗歌、视频引入家园教研中,引领大家进行多元解读,品味哲理,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些活动,在提高教师、家长自身修养的同时,也感染着幼儿,实现了“塑造合格小公民、提升完善大公民”的双赢效果。
      立足实践,家园同步提升《小公民教育课程》的课程品质和实施效果
      课程实施形式多样,家园合作模式更新,我们始终在思考课程建设和幼儿活动的有效开展,努力把主题活动、周专项活动、素养提升活动等融合在一起,以提升《小公民教育课程》的课程品质和实施效果。
      1.主题活动。有重点地邀请家长自主选择并全程参与亲子实践主题活动。
      如主题活动“有朋友真好”,从主题设计开始,教师就将“朋友”这个平时说得很多的话题,通过“家长网上论坛”、“朋友很重要”家庭友好小组、。怎样做朋友”家庭辩论会、“朋友”与“第一”、“为朋友喝彩”亲子小赛场、“我的朋友多”家园活动区等系列活动,引导幼儿更深切地感受朋友的重要,体会“怎样做朋友”,初步了解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在竞争中做朋友,达到“双赢”。同时也使家长们在与孩子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了公民教育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塑造,提高了家长的教子水平。
      2.周专项活动。即每周一个常规主题内容,教育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合格小公民。如每个月的第一周定位为“劳动小帮手”,第二周定位为“文明小标兵”,第三周定位为“合作小伙伴”,第四周定位为“环保小卫士”,作为常规的周教育活动。通过自评与互评、自荐与投票等,全园上下掀起了一股“学、帮、比、赶、超”的热潮,使幼儿真正融入社会,感悟社会,学做“社会人”。家长也在参与这一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了幼儿园、了解了老师、了解了孩子。
      3.公民素养提升活动。即在挖掘家长和教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拓宽家园共育渠道,通过家园同步特色活动、亲子活动区、小提琴兴趣课程等,促使大小公民素养的整体提升。
      我园的走廊狭小,但却是教师、家长交流的主要场所。在“家长智囊团”和“家长民俗研究组”的倾力合作下,“家园通道——亲子活动区”诞生了。如“小赛场”亲子体育游戏活动区、“过节啦”亲子节日文化活动区、“我要上学了”亲子幼小衔接活动区、“轻舞飞扬”亲子音乐活动区、“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游戏”亲子民间游戏活动区等,实现了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同乐共赢。
      我们还开展了礼仪教育、祖辈俱乐部、网上论坛、爸爸沙龙、家庭友好小组、家园辨析会、劳动实践、家长跟踪课堂团等多形式的家园同步特色活动,吸纳不同行业的家长组成“家长素养提升团”,一起编著了图文并茂的《小公民教育礼仪手册》。从幼儿园的师资优势出发,我们在大中班免费开设了小提琴课程,鼓励孩子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和礼仪素养的爱好者,使他们得到智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为提升小公民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还组织全园教师和家长一起学习小提琴的演奏,并研讨在幼儿兴趣培养上需要更新的育儿观念和需要解决的育儿问题,提升整体的公民素养。
      家园一体。建立《小公民教育课程》的多元评价体系
      1.共同研讨法。是让家长和教师在日常活动与教育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观察评价,强调家园步调一致“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引导家长共同研究评价目标、共同制订评价方案、共同参与评价活动、共同分析评价结果。
      2.体验分析。就是让教师和家长经常站在幼儿的角度换位思考,设“幼儿”之身,处“孩子”之地,以孩子的视角全面地赏识幼儿,耐心倾听,尊重幼儿的本色,使幼儿能较多感受成功与被肯定的喜悦,促进幼儿的发展。
      3.阶梯推进法。引导家长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如结合美术活动“有朋友真好”开展的“爸爸跟踪团”活动,让爸爸们运用“体验分析法”,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感知、迁移、领悟并理解正确的评价观和儿童观。爸爸们没有评价自己的孩子画得“像不像”,而是适时捕捉孩子创造的火花,尊重原创,重视挖掘绘画作品本身潜在的涵义,认可、赏识幼儿个性化的绘画表现。这样的做法,能让家长和老师都能关注幼儿的所思所想,以孩子的视角分析、思考问题,挖掘自己儿时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从而体会幼儿的情绪情感。
      在“家园同步”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携手评价的过程作为观察幼儿、研究幼儿、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同时帮助家长更好地转变观念,邀家长与课程同行,以更优化、更艺术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快乐发展。家园携手,家长与课程同行,也很好地推动了《小公民教育课程》的深入发展。
编辑:cicy
 

上一篇:乡士课题,家长深度参与

下一篇:家长工作:和爷爷奶奶们的交往故事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