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帮助教师更好地观察与了解儿童——访华东师范大学学
作者:刘宣 来源: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周欣教授 上传时间:2013-09-12
本刊记者:周老师,您好!您是研制《指南》的专家团队成员,请您谈谈《指南》制定的背景及制定过程。
周欣:早在2005年7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纽约总部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了“遍及全球”项目第二阶段研究工作启动会,从保护儿童权利出发,通过制定明确的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学前教育质量,为所有儿童做好入学准备,推动学前教育的平等。研究证明,发展中国家如果制定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标准,就能更好地帮助儿童做好入小学准备,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本国的评价儿童发展的工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科学评价与考察儿童的工具。因此,借助这个契机,教育部基础司在2005年底组织专家团队,开始着手研制以教师和家长为主要使用对象的《指南》。
《指南》研制专家团队由学前教育与儿童心理学两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包括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儿童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心理系以及其他高校的二十几位专家,这也是我国学前教育与儿童心理学两个领域专家的首次合作。
2006年2月,专家团队正式启动了《指南》研制项目。具体来说,《指南》的研制经历了准备与启动、《指南》草案的撰写与交流研讨、内容效度检验、年龄效度检验、反复修改与初步定稿、广泛征求意见与完善等阶段。《指南》的研制方法和程序遵循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研究团队的建议,与其他国家的研制过程大致相似。其中,对《指南》草案进行内容效度和年龄效度检验,这在我国以往制定学前教育政策文件的历史上从未有过。
初步拟定《指南》草案后,第一步进行内容效度检验。在全国4个省(黑龙江、江苏、云南和四川,每个地区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县或县级市)对专家、教师和家长3个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从内容效度的8个方面,即价值取向、广度、平衡、深度、等级性、准确性、文化包容性、一致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指南》初稿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同时也对《指南》的部分内容和结构进行了修改。
年龄效度检验的目的是确定《指南》各年龄段的目标部分是否准确与合理,以保证各领域的指标对该年龄段幼儿的期望适宜。评价指标的年龄效度依据主要是各个年龄段目标通过的百分比(40%~60%)。研制专家团队在全国6个省通过分层抽样抽取了3600名幼儿及其主要监护者作为测试对象。结果表明,《指南》的大部分目标具有较好的年龄效度,根据数据结果,对部分目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
《指南》如果作为国家学前教育质量监控工具,从技术角度要对指标进行预测效度检验,即4岁时用这套工具测出的孩子发展水平,能否预测其1年甚至3年后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如果能预测就可以作为监控工具,反之则不能作为监控工具。于是,我们进行了3年的预测效度检验,在全国6个省各选了240个孩子(一半农村,一半城市),共1440个孩子,跟踪了3年,相关的数据分析目前还在进行中。
直到2011年之后,《指南》的发布终于被摆上议事日程,2012年6月在网上公布征求意见稿,10月《指南》最终稿正式发布。
本刊记者:《指南》从5个领域描述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5个领域完全一致,两者都是面向全国的学前教育纲领性文件,教师应如何理解《指南》与《纲要》之间的关系?
周欣:这两个文件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纲要》是从课程的角度,如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而《指南》关注的重点则是儿童本身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纲要》中提出的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很多教师能理解,但是在实践中可能发现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理念转化为实践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可能是教师对儿童发展的期望不清晰,如《纲要》提出的是某一方面学习和发展的总要求,没有细化到不同年龄段,有经验的教师可能出于对儿童年龄特点的了解,能够在实践中较好地将理念转化为实践。但是对于很多新教师而言,在当前综合性课程模式的大背景下,他们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去观察、了解和评价儿童。
不过,《纲要》和<指南》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如两者都强调尊重儿童,倾听儿童的意愿,重视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强调儿童的自主学习,关注儿童的个性化发展。
本刊记者:《指南》面向的是全国各个地区的幼教工作者,上海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相对发达的地区,上海的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使用《指南》,请您给教师一点建议。
周欣:《指南》是面向全国的纲领性文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个地区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采用不同的使用方法,这个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从上海以及发达地区来看,由于家庭学习环境较为优越,幼儿园教育的条件和质量好于其他地区,所以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从总体上看可能会好于其他地区。但事实上我们也要看到,发达地区的儿童可能在认知准备方面做得不错,但在其他领域的发展不一定都好于其他地区的儿童,如社会性发展、动作发展以及学习品质等。可以说,这些领域入学准备的重要性可能比认知方面的准备还要重要。
另外,要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而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师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儿童,能够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提供有呼应的个性化教育。在这一方面,《指南》可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工具。而且,《指南》中的教育建议部分能够直接为教师所用,通过分领域、分年龄段的呈现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儿童全面发展的意义和具体内涵,并有助于教师反思在工作中是否关注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当然,《指南》对刚入职几年的新教师或对师资培训尚不达标的幼儿园可能更加重要。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指南》的具体作用为:第一,帮助教师学会观察和了解儿童,明确从哪些维度观察,观察什么行为,怎样观察。《指南》可以帮助教师对儿童各领域纵向的发展线索和要求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同时也可对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有更全面的认识。第二,为学习环境的准备提供参考,如活动区材料的提供、一日生活环节的安排等方面。第三,在设计主题活动、综合教育活动时,教师可根据不同领域发展的期望以及年龄要求,提出综合和合理的目标。第四,在集体教学、区角活动或游戏活动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第五,《指南》的目标有助于教师对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以及一日生活的组织进行评估和反思,从而能有目的地改进教育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第六,在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评价方面提供依据。评价的依据并不意味着把《指南》作为统一的标准评价工具,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指南》绝不是儿童发展的“标尺”,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参考性的依据。第七,《指南》是做好家长工作,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帮手。
本刊记者:《指南》中提出“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是不是意味着,《指南》除了可以为教师所用,同样也可以成为家长观察与了解儿童的工具呢?
周欣:可以这样理解。《指南》主要面向教师和家长两个群体。在对《指南》进行内容效度检验时,其中有一个标准就是文字要简练,让家长能看得懂。因为这是我国在制定学前教育文件时,第一次将家长作为主要对象考虑,制定时尽可能不用专业术语,要通俗易懂。我国在对学前儿童家长育儿技能的培训方面一直以来做得很不够,很多家长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有很多困惑和误区,急需专业的指导。《指南》的制定和颁布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这在内容效度检验和《指南》网上向公众征求意见时的反馈中都有很好的体现。通过培训或自学,《指南》可用于提升家长育儿的技能与行为。家长通过《指南》不仅能了解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含义,知道促进孩子的发展不仅仅是学认几个字或做很多算术题,而且还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各方面发展的顺序和阶段性、年龄特点以及各方面发展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对照不同年龄的要求,家长可以很容易发现和了解自己孩子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每个领域都有简便易行的教育建议,能引导家长了解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策略来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这些具体的教育建议将有助于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找到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更好的教育方法。《指南>还可以作为教育机构、社区或媒体对家长进行培训的科学依据。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教育部,正式印发《3-6岁儿...折翅的燕子阅读人气:1344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灵妖阅读人气:1836
- 教育部正式印发《3-6岁儿童...雨后春山阅读人气:1233
- 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猫儿teamo阅读人气:1397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悠悠我心阅读人气:707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494
- [教师工作]儿童语言的发展对思维、记忆、...月如霜阅读人气:2387
- [教师工作]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小蛋蛋阅读人气:3041
- [教师工作]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dingyanfei阅读人气:2166
- [园长管理]六一儿童节素材养乐多阅读人气: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