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儿童学习与发展,源于观察与了解——对《指南》的再理解
作者:贺蓉 来源: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传时间:2013-12-08
2012年10月,在国家教育部发布《指南》的同时,笔者曾作为上海地区代表参加教育部培训,经历了为期一周的高密度、大容量、与教育部专家“零距离接触”的学习。以下,笔者将结合这一培训经历,分享自己学习《指南》的思考。
《指南》究竟是什么
从《指南》的发布途径和呈现方式看,它是一份我国近年来发布的关于幼儿教育的国家文件。《指南》的颁布,让我们在埋头“实践”与“思索”中,抬起头把目光投向儿童,重新唤起我们对儿童的“好奇”与“审慎的关注”。
一方面,《指南》从儿童个体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五个领域——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来定义儿童的发展,这些领域根据其特质各分为2~3个子领域——它们是该领域中儿童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每个子领域中,又通过2~4条“目标”指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指南》通过子领域和与之对应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来充分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体现各领域的核心价值,并直接针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儿童学习与发展上的误区。应该说,《指南》既是一个文件,更体现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趋势,它引导和要求我们分清“本末”,把“有意注意”集中到儿童身上,围绕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科学地开展各项工作。
另一方面,《指南》以国家指导性文件的方式,指明了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体现了国家在幼儿教育质量上的国家意志,并以振聋发聩的声音告诉社会、家庭和从事幼教工作的人们,什么是国家对幼儿教育质量的真正要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儿童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儿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却越来越小。“条件优越的父母出高薪请保姆带孩子参加早教班”“幼儿在双休日参加各种培训班”等大量的现象说明,社会的确在关注幼教,但很大程度上是以一种“非理性、不科学”的方式在关注。而在幼儿园,教师每天都在做着无数与“促进儿童发展”相关的工作,但真正与儿童在一起、仔细倾听儿童、与儿童交流的时间却很有限,一些园长甚至将“培养静心与孩子在一起的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培养目标。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幼儿教育的质量内涵是什么?《指南》的出台无疑让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有了明确的答案。
《指南》中描述的儿童学习与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曾说过:《指南》告诉我们,什么是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3~6岁的儿童是怎样学习与发展的。这两句话既包括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又包含了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途径与方式,涵盖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内容。
首先,《指南》使用了异常平实、简明的语言。因为,《指南》希望所有成人(不论专业与否)都能明白国家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期望——即发展目标。同时,《指南》还用描述性、表现性的语句来说明不同年龄段末期的儿童,在目标达成上一般的或关键的表现是怎样的。“典型表现”让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变得“可见”,这体现了国家在力求提升整个社会对学前教育理解水平上的切实努力,减少因用词过于“专业”和“概括”而导致的理解障碍,使得关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知识容易为社会大众所理解和接纳,提高全民族“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的整体水平。
其次,《指南》中“幼儿发展领域和子领域、目标、典型表现、教育建议”文本结构体系的构建,凸显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绝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与记忆,而是他们生活世界中一切可接触、可经历的过程和结果。每个领域核心价值的提炼,使得身心状况、社会适应等走入人们的视线,这些都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与表现。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从内涵到形式都区别于“学生”,进一步树立和辐射了“广义的学习观”与“广义的课程观”。“一日活动皆课程,儿童在环境中学习、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和发展"的观念在《指南》的字里行间随处可见。
再次,《指南》五个领域中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及不同年龄段的典型表现,有力地帮助我们建立起了“发展中的真实的儿童”的概念。《指南》研发过程中对我国6个不同地区3600名儿童及其主要监护者进行“一对一”调研的数据,为我们建立了中国儿童的发展“模型”,为我们理解“3岁、4岁、5岁儿童大致是什么样”建立了一个参照体系。这有利于引导社会形成对儿童发展的合理期望,遏制长久以来形成的普遍对儿童发展“起步一定要早”“要比别人好”“什么都要好”等“不合理期望”:引导成人正确看待儿童的成长,适当等待、给予宽容,避免用“不合理期望”伤害儿童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发挥《指南》的积极作用
面对《指南》文本,尤其是具体、细致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典型表现时,很多人会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测试冲动”。任何一名注重儿童发展的教师、园长,抑或关注自己孩子的家长,一定忍不住地想去比较、评价,希望《指南》能在我们的工作实践和生活中得到有效运用。也许我们的出发点是“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但是一不小心,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错误”使用《指南》的表现,如对儿童进行逐一“测查”,为儿童的发展“评分并排序”等。
“运用《指南》,全面、客观、积极地观察、了解儿童”,是教育部组织的《指南》培训的重要板块。全面、客观的含义无需多言,“积极”却是创新的提法。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成人要积极、充满希望地看待儿童的成长,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抱有正向、美好的期许,而不是用《指南》不断地“检测”儿童“达标”与否;二是我们要养成一
种积极的心理态势和行动准备,随时随地、主动地收集、接纳来自儿童的发展表现和信息,使之成为幼教专业人员的一种行为习惯和工作方式。“全面、客观、积极”所指向的是“观察、了解儿童”,而并非“比较、测试、评价儿童”。虽然《指南》中的目标和典型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评价儿童的发展状况,但它本身只是观察、了解儿童的参照,将其直接作为评价工具是不恰当的。
儿童是在完整的生活中学习、发展和成长的。在一日生活中,在游戏、学习、运动等多种类型的活动中,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有准备地了解儿童,才能保证对儿童的观察和了解是“全面、客观、积极”的。一日生活中有儿童大量、反复的学习与发展机会,也富有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真实表现。熟知3~6岁儿童的发展目标和典型表现,并运用它在所有活动中自然地观察、了解儿童,应该也必须真正成为幼儿教师重要的专业基本功。
《指南》的每一条目标后面,都伴随着有针对性、具体细致的教育建议。教育建议与目标的关系,不仅体现了“教与学”在形式上的对应,而且更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的内涵。教育建议是针对促进儿童在某一目标方向上的发展的,但也是从多个角度提出的,综合地、创造性地使用教育建议,将建议分解并落实为具体促进每一个儿童发展的策略,我们必须足够用心与足够智慧。当教育建议经过我们的“作用”,化身为切实地支持、促进每一个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策略时,才能真正实现它们的最大价值。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教育部,正式印发《3-6岁儿...折翅的燕子阅读人气:1344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灵妖阅读人气:1836
- 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猫儿teamo阅读人气:1397
- 教育部正式印发《3-6岁儿童...雨后春山阅读人气:1233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悠悠我心阅读人气:707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怎样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地瓜收到阅读人气:390
- [教师工作]儿童语言的发展对思维、记忆、...月如霜阅读人气:2387
- [教师工作]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呢?花语阅读人气:1020
- [教师工作]男幼师有发展前景吗紫晓阅读人气:767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494